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2289 2024-09-24
近日,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桂林人·桂林文化”专题座谈会,邀请桂林知名文化人士面对面交流讨论。
曾宪瑞
李侃
苏理立
苏韶芬
近日,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桂林人·桂林文化”专题座谈会,邀请桂林知名文化人士面对面交流讨论,就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和传承好桂林优秀历史文化,如何弘扬桂林人的人文精神,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来自桂林文化界的知名人士踊跃发言,与赵乐秦等市领导热烈讨论,记者节选了其中的精彩发言,供读者了解。
原桂林市文联副主席、音协主席曾宪瑞:
深入挖掘桂林古代山水诗文
桂林有两项桂冠:山水旅游名城和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概括起来有7大主要特色:一是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二是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三是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四是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五是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六是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七是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在桂官邸、故居。
全国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不少,但拥有众多古代山水诗文的城市却不多,这是桂林文化底蕴深厚之所在,也是桂林有别其他地方、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瑰宝。因此我建议,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古代桂林山水诗文深入挖掘、搜集整理,编注出版《古代桂林山水诗文全集》,做好传承和承前启后的工作。此外,桂林应多组织桂林山水诗歌吟诵欣赏活动,组织作曲家将优秀的桂林古代和现代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举办专场演唱会等。
原广西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侃:
建议桂林创建中国曲艺名城
打造大美桂林,我们要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近些年来,我们桂林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看得见,摸得着,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我认为端午节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型歌舞类节目《歌从漓江来》,就是这其中产生的好作品。《歌从漓江来》用文艺形式展示了桂林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划龙舟、过端午节,在全国甚至国外都有,但是用“歌从漓江来”这样独特的形式来演绎传统的龙舟文化,却是人家没有的,是桂林独创的,是桂林在继承传统文化上的发展、创新。
桂林是广西曲艺重镇,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完全有能力争取到“中国曲艺名城”的称号。根据《中国曲艺名城评定命名的管理和服务办法》中的“评审标准”一一对照,我认为桂林市要达到标准不是太难的事。如果市里有创建中国曲艺名城的意愿,我愿意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桂林日报社总编辑苏理立:
桂林文化源远流长
桂林文化的类别我认为应该至少分为以下11种:一是古文化,即摩崖石刻以及山水诗文等;二是藩王文化,也就是靖江王陵、王府文化;三是名人文化,尤其是孙中山在桂林的一些历史;四是抗战文化,桂林曾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城,抗战文化大有文章可做;五是艺术文化,从石涛出生在桂林,到桂林画派走向世界,从齐白石、徐悲鸿、丰子恺等,到漓江画派阳太阳、黄格胜等,从古至今的画家在桂林创作了很多作品,在很多艺术家看来,桂林就是艺术家们的天堂,可以出版这些画家画桂林的画册;六是刘三姐文化,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来桂林见黄婉秋,还有《印象·刘三姐》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令人深思;七是桂系文化,这里包括了灵川九屋江头村的廉政文化,也有临桂陈宏谋的儒家文化等;八是状元文化,中国科举制度1300年,广西出过10个状元,其中有8个在桂林,出过13个“三元及第”,桂林的陈继昌就是其中之一,桂林状元文化足以展示过去桂林文化的辉煌;九是山水文化,包括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可以大书特书;十是民族文化,桂林有十多个少数民族,特别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特色鲜明;最后一个是生态文化,桂林各县举办各种时令节气,可让人赏花、看景,都是一种生态文化,如果将桂林的生态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成为旅游的另一种特色。
桂林文化如此丰富,如何展示呢?我建议出一本或者若干本桂林文化的书籍,以展示桂林文化的源远流长。其次,建一个展示桂林文化的场所,长期展示桂林文化,让桂林人以及来桂林旅游的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桂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苏韶芬:
树立文化自信展现桂林文化魅力
桂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林人的性格也深深打下了桂林文化生态的烙印。
桂林人的性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桂林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性格。自古以来桂林人就有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从勒石刻碑的乡规民约中,我们可以看到保护山林树木的条文。在各地乡间的爱鸟节、禁山节、开山节、修沟节等民俗活动中,我们可以触摸到桂林人敬畏自然的情怀。二是有“开放包容”的气度。桂林文化是中原文化与骆越文化、湘楚文化的融合,在历史性共时性的融合过程中,桂林人以开放包容的气度使当地的文化艺术变得丰富多彩,使这片土地有了以桂林话为演唱基础的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桂林渔鼓、零零落等地方艺术,使百姓在寓教于乐中辨忠奸明事理,养成良好的品格。三是有知礼乐观旷达的风尚。以人为载体的桂林文化中处处呈现出知礼乐观旷达的风尚,它在走龙亲的鼓声旗语中;在打背工的挖地歌里;在“吃了红薯有芋头”战胜困难期盼未来的桂林童谣里。
在今天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中,桂林人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树立起文化自信,使桂林文化的魅力充分地得到展现。
广西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龚桂华:
桂林文化精髓应成为创作题材
既然是桂林人,我们就应该在精神层面上懂得什么是桂林,什么是桂林人。
桂林人文文化,在我看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井文化,一方面是诸如陈宏谋、陈继昌、李宗仁、白崇禧、马君武这样叱咤风云的名人文化。
尽管桂林的名人文化影响力远超过桂林的市井文化,但是我研究了多年桂林的市井文化后,觉得桂林市井文化很可爱,它更能代表桂林人的精神、力量和正气。比如,桂林人有一种精神,就是骨气。抗战时期唯独桂林没有一个汉奸。桂林人还有一种精神,那就是特别吃苦耐劳,而且胸怀宽广。比如抗战时期,桂林城仅7万人,却容纳了全国各地的难民50余万。当然,桂林人也很乐观、聪明。
正因为桂林有这样丰富的人文财富,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我的一些以桂林为故事背景的小说也成为全国畅销作品。我也呼吁桂林的作家不妨多以桂林文化精髓作为创作题材,创作出流芳百世的精品,为弘扬桂林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庄盈)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