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纪略

人人人网 2018-07-18 10:33:37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最迷人的城市气质。

  中国江苏网6月27日讯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有获得感的和谐之地、有温度感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2016年5月,南通市文明委印发《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要求扎实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

  3个月后,南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陆志鹏在报告中描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时,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富民”,即包括“物质富裕”,更需要“精神富有”。“城市文明程度稳居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江苏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被列为南通新时期奋斗目标之一。

  以此为指引,近两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社会诚信建设行动、志愿服务提升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南通,这座以“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享誉全国、连续四届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城市,正隆起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块道德高地。

  润物无声,

  公民道德建设融入了日常

  南通福地,大爱之城。

  走在我市街头,不论是公园、车站、商场,还是建筑工地围墙,抑或是流动的公交车身上,随处可以看到一幅幅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富有文化内涵的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

  “南通,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清新文明之风!”这是10多年前中央文明办调研组对我市的由衷点赞,也是这些年我市对文明的不懈追求和道德建设成效的现实写照。锲而不舍的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已深深融入我市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

  一个“莫文隋”,带出120万江海志愿者。历经20年的发展,我市江海志愿者的美德善行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形成了“滚雪球效应”,把志愿服务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日行一善,月习一礼”为目标,我市大力推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办文明礼仪示范观摩活动,不断深化“八礼四仪”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礼仪、接受教育,把文明礼仪细节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从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到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我市用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也为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培育了良田沃土。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凡人善举”作为“崇德向善”的价值引导,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典型选树、带动群众机制,坚持用“德得相通”呵护“凡人善举”,精神文明之花长开不谢。

  全市先后有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4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6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莫文隋、“爱心邮路”、宋英、周江疆、赵小亭、“慈善双雄”等重大典型在全省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磨刀老人”吴锦泉成为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一诺千金,

  诚信的道德之光照亮了江海

  “欠的钱一定要还,要让儿孙清清白白做人。”

  风华正茂的独子因病猝死、老伴也因意外离开人世,如皋六旬农妇丛慧玉担起了儿子留下30余万元债务和照顾孙儿的责任,用整整七年时间在饭店洗碗打工、种田卖菜还清儿子的欠款。本月,“还债农妇”丛慧玉的故事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市民“点赞”说,在她的身上,彰显出诚信的力量和道德的光辉。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养成的基石。近年来,南通制定下发《南通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意见》,明确了52个部门诚信建设工作职能。突出四大主题,从“深”处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践行。

  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全面建立并实施领导干部道德诚信公开承诺制度,全市3万名党员干部向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作出廉政承诺。在商务领域开展“五创一建”,同时推动诚信邻里、诚信校园建设。

  突出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落实诚信“红黑榜”部门联审制度,每季度发布一次“红黑榜”。截止目前,“红榜”累计发布3617个社会法人、279个自然人的守信典范信息;“黑榜”累计发布651个社会法人、625个自然人的失信信息。

  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建设为抓手,打造“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诚信之城”,让诚信的道德之光照亮江海大地。

  以人为本,

  文明城市创建惠及了百姓

  从2008年加冕,到去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实现“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已在南通挂了10年。

  “创建不是为了拿牌子,最终是要让广大市民百姓满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我市既要金杯,更要百姓的口碑。

  多年来,我市坚持创建惠民,从具体的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做起,从历史累积的老大难问题做起,把老百姓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老百姓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进程中,群众成为创建的主角,像“啄木鸟”一样将一个个问题挖出来、解决掉。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我市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实施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行动。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市积极推动“孝老爱亲、崇文尚学、廉洁诚信、自强奋进、互助奉献”五大文化进家庭,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全市共寻访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0257户,30户家庭获得省级“最美家庭”称号,25户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最美家庭”。

  从文明市民、文明社区到文明城市,从文明职工、文明窗口到文明行业,从文明家庭、文明村居到文明镇街……“德”润通城,“高地”隆起。

  记者 卢兆欣

上一篇:新汶街道打造文明振兴美好风尚
下一篇:北汽BJ90民用版实车谍照曝光 搭载4.0T发动机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