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军事变革:利益集团的互相掣肘中被拆了台

人人人网 2016-04-28 17:45:07

1906年新军河南彰德秋操时,外国军官在品评中国军官的新型欧式军礼服。【澳大利亚】莫理循摄

中英军事官员合影于保定府。【澳大利亚】莫理循摄

   晚清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约72年的时间。晚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来说,为千年来未有之巨变。在那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军事变革是萌发最早的一个领域,是中国人迈出古代传统、走向世界的一份记录。

   笔者认为,晚清这场军事变革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变革萌芽时期(19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局部变革时期(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全面变革时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至清王朝灭亡)。这场军事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却未能完成其“自强御侮”、“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一份值得珍视、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

  缺乏忧患意识致使清王朝错失两次战略机遇期

   天朝大国从上到下毫无忧患意识,临近历史岔路口而不觉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至少在表面上是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帝国。据英国的安格斯·麦迪森统计,清王朝的GDP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民众,都以生存于天朝大国而自豪,从上到下都毫无忧患意识可言。魏源在《圣武记》所描述的天朝大国“一喜而四海春,一怒而四海秋”,正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傲慢心态。

   然而,当中国处于康乾盛世之时,东西方正进入历史的岔路口。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一些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在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这些国家开始了近代军事发展史上的狂飙突进时代。尤其是到了18世纪中叶,欧洲开始掀起工业革命浪潮。

   工业革命作用于军事领域的直接成果,便是先进武器的大量生产与不断改进。为与此相适应,军队建设和作战理论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依靠逐渐近代化的军队,欧洲列强掀起了掠夺世界的战争狂潮。

   鸦片战争前夕,欧洲列强从南北两个方向,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在中国以南,英国越过南亚挺进到东南亚,并开始窥视中国。1808年,英国军舰攻打澳门炮台;1824年,英国的船只在台湾沿海游弋、测绘。在中国以北,沙俄越过乌拉尔山,扩占西伯利亚,并逐渐向太平洋挺进。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率领庞大的英国使团,带着欧洲最新的科技、军事成果来到中国。马戛尔尼前后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中,有蒸汽机、地球仪、英国最先进的“君主”号战舰的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赫歇尔望远镜、秒表等几百件先进的科技或军事成果。

   当时,虽然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与西方相差两百年左右的历史时代,但经济上比较繁荣、政治上相对稳定,正是应该接纳西方先进文明并着手进行变革的最佳历史时期。

   但是,清廷对这些礼物不屑一顾,或者仅仅作为珍品、玩具收藏,根本没有想到其中的科技含义及军事价值,从而失去了尽早进入军事近代化历程的绝好机遇期。就像马克思后来所评价的那样:“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最终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去。”

  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唤醒昏昏沉睡的清王朝,使中国早期军事近代化再被延误了整整20年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东西两个帝国发生正面大碰撞,揭开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序幕。

   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英国远征军前后有两万人左右参战,清王朝却先后调集十万左右的军队参战。清军几乎每战必溃,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而英国远征军在鸦片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却只有约500人,其中真正阵亡人数还不足百人。

   面对中英双方的巨大差距,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标志着在英国大炮的逼迫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然而,尽管历史给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机会,但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的清王朝统治阶级并没有真正觉醒。他们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没有认识到这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也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双方全方位的差距造成的,而是把战争失败原因归结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王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一方面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一方面竟然希望屈辱的条约保持万年不变。

   因此,鸦片战争结束后,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清王朝自上而下继续在麻木与愚昧中昏昏沉睡,以至于晚清军事领域的真正变革,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真正开始,使中国早期军事近代化再被延误了整整20年。

   近代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努力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责编:王敏

上一篇:男子被某国间谍策反搜集钓岛情报 偷拍军事机密被抓
下一篇:境外媒体:普京访华将签高铁大单 中俄或扩大军事合作(4)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