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
417 2024-11-19
[摘要]霍去病作战有个特点,尽量减少辎重,一切以作战为中心,随身所带基本是作战工具,而且挑选的将士也是“敢力战深入之士”,作战能力强,又敢长驱直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是西汉军事传奇人物霍去病说的,霍去病一生的功绩一直和匈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征战匈奴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作战水平,胆大无比的作战风格,而且他对于人生的期许,也始终和驱除外患紧密关联。
霍去病雕塑(资料图片)
用大胆来形容霍去病的军事指挥风格,应该是很恰当的。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前,汉朝对匈奴作战,一直处于保守防御的阶段。匈奴来就抵御,匈奴撤,也不敢过于深入追击,即使连飞将军李广这样的名将,也没有主动出击匈奴取得佳绩的记录。一则因为茫茫大漠,险恶的地理环境阻挡了汉军,一旦深入大漠,其战局则由熟悉地形的匈奴说了算,而不是由汉军说了算;二则因为后勤供给拘束了进军的步伐,在长距离长时间的追击当中,人和马都要消耗粮草,而运输永远都跟不上,因此汉武帝征匈奴,惊动了整个国家,因为不堪重负,天下户口大减。
在运输手段一时无法改进的情况下,要改变以上窘局,必须更新作战手段,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战果。这需要极有胆魄,同时也要有点运气的军事家,恰好这位人物出现,他就是年轻的霍去病。
霍去病作战有个特点,尽量减少辎重,一切以作战为中心,随身所带基本是作战工具,而且挑选的将士也是“敢力战深入之士”,作战能力强,又敢长驱直入。至于供给,采取就粮于敌的原则,在敌人的地盘上解决供给问题。我们看看霍去病的作战记录。
元狩四年,汉武帝亲自主持了军事联席会议,决定再度深入打击匈奴,因为匈奴一直以为汉军不敢穿越大漠,更不敢在大漠逗留,“不能度幕轻留”,可以利用敌人的这种麻痹心理发起突袭,而这个任务主要就交给了22岁的霍去病。霍去病不负众望,率师五万,深入漠北两千多里,乃至逼近贝加尔湖,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多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此举给匈奴几乎是摧毁性打击,从此“匈奴远遁”,漠南再无匈奴。而霍去病所部损失为五分之一,“师率减什二”。
在进军路线上,霍去病采取远距离大幅度迂回的战略,穿插包围,突然截断敌人的队列,瓦解敌人的战斗力,并且造成恐慌,然后暴风骤雨般给予打击,因此每次的杀伤和俘获量很大,也成为历代军事家效仿的战法。为方便纵深作战,霍去病基本摒弃笨重的战车,而是采取轻装骑兵。汉朝自他开始,就放弃了车战,均采取骑兵。
霍去病不学兵法,但作战往往有神效,王夫之也赞叹汉武帝时代的将领,“目未睹孙、吴之书”,但善于作战,究其原因,用的是其锐气,霍去病确实代表了西汉王朝的一股子锐气,“乃以用其方新之气,而威行乎朔漠。”(文/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