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
417 2024-11-19
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历经十六年奋楫勇进、开新图强,连续十年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首,2015年转设为民办大学后再居榜首,多次扛鼎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五星级应用型大学榜首和最佳专业排行榜首,迭获“中国两岸四地最佳私立大学”誉称及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称号。截至2015年,学校共输送4.5余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部分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何以能十一年居首,取得如此傲人成绩?这与学校坚持“养成教育”(成才先成人)的办学特色不无关系。在对学生的半军事化管理及一系列润物无声的养成教育足迹中,可以感受到其源源不断的军事情怀。
厚重的军事历史 弘扬首义精神
武昌首义学院校区原为清末陆军第三中学堂,同时又系武昌新军马队、炮队驻扎地。时值七百位热血志士汇入武昌首义主力军,故成为辛亥革命发源地之一。20世纪初叶,中国革命两大主流国共两党创办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亦落址武昌,其中武昌首义学院现址即为该校址之一(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后学员被迫离校转至武昌南湖)。1927年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正式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时称“第二黄埔”,至此成为培育近代国民革命先锋的“中国将帅摇篮”。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曾开办黄埔第六期至第八期。黄埔军校前后设过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设过南昌、洛阳分校,其中规模与影响最大者当属武汉分校。据1936年出版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武汉分校规模之宏大不亚于黄埔本校,有男女学生及入伍生6000余人,实为中国腹部武装革命势力之大本营”。2010年11月辛亥革命百年论坛,全国政协委员、辛亥革命先驱黄兴之孙黄伟民先生,广邀辛亥革命志士后裔,齐聚南湖吁请并签名倡办武昌首义大学。2011年,金国华董事长会见台湾国防大学前校长、退役空军上将夏瀛洲及台湾学者一行,并就两岸教育和文化问题进行交流。2011年,湖北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南仲林一行抵校参访,董事长金国华、辛亥革命研究所所长严昌洪等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观座谈。
辉煌的历史赋予武昌首义学院深沉独特的文化动因,其博大丰盈的军事内涵,如同充沛不竭的清泉滋润着这块古老的土地。
不朽的军事园丁德育有真经
学校南北校区之交有一条“九思路”,这条路是学校对著名教育家、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开创者之一——朱九思先生的永恒纪念。
朱老先生在武汉大学、延安抗大求学,曾投笔从戎在晋察冀军区、晋察冀纵队政治部工作,从五十年代起,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大学管理和研究生涯。他晚年为探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睿智,成为中国民办高校办学的拓荒者。
2001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提出,借鉴军校和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大学生的特点,实行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学校施行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请销假等制度,早上按时起床,推行早锻炼、早读,按时吃早餐、按时到课,晚上晚自习,外出请销假等等。起初部分学生不适应,为强化学生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早晨6点半的操场上,师生们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拿着一张小板凳,坐在学生早锻炼的操场旁,督促与观赏学生出早操,同时规劝学生们按时吃早饭……这样的画面,无不让回忆者感怀于心。朱老先生的辛劳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学校的从严管理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
为什么要像带兵一样带学生?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比,其他方面并不占优势,只有在管理方面加强。董事长金国华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部队转业干部,曾受到中央军委和空军领导的赞誉,是著名的“军用两地人才标兵”、“战士企业家”。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吸纳了一批师团级以上部队转业干部。这些人把带兵的经验和学生特点结合,逐渐形成了各项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2007年,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来校调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通过听校长周进工作汇报、查实情和进行问卷调查,当了解到学校大力推进半军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形成一日学习生活制度等情况后,调研组感慨:“武昌分校德育有真经”。同时还要求学校全面总结推广。
多年来,武昌首义学院通过严格的养成教育管理,让学生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的学生因综合素质高,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已经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定的执行力和敬业精神,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防及军事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武昌首义学院学生军训工作特色突出、国防教育内容丰富、军事理论教学成效明显,多次受省军区和教育厅的关注与好评。2005年,学校两论文在省高校国防教育学术论文评选中获奖,胡国清的《浅论高校国防教育》获优秀论文奖,韩彪的《找准基点 形成制度努力提高独立学院军训工作的实效》获三等奖。2014年,学校入选武汉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首届会员单位,时任校学生处处长邹星庐被选举为全民国防教育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独立学院仅有两人入选。
军训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2014年,湖北省军区和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代表发言,典型经验在全省高校推广。2014年、2015年新生军训阅兵仪式上,飒爽英姿的女兵“麻花连”、“迷彩装”惊艳阅兵式,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各院系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渗透到教学和实习、课外活动各方面,融入“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等各个环节。
将军事国防教育课列入选修课程。大学牵手部队,国防教育升级。学校邀请部队退伍军官开展国防教育选修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选修课程《战争简史》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认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和分析、判断、决策、指挥能力,树立正确的战争史观,更加关心国家的国防事业;《新锐军事科技与武器》帮助学生了解地、海、空、天电子侦查、攻击技术与武器,和反侦查、防御技术与武器发展现状,使其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原理。国防教育课让学生感受深刻,有的学生道出心声“我期待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军营中的一员!”
军事书籍深受师生青睐。学校4个图书馆分门别类地设立军事专柜,受到“军迷”们的青睐。科技革命的浪潮蓬勃兴起,正在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的重大军事变革,不少国家已逐渐从依赖军事技术驱动,转而更加主动地发展和吸纳高新技术成就,《新概念武器》等书箱让学生了解处于现代军事科技前沿的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树立为我国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思想。
国旗护卫展文明。历届国旗班成员都经过了一年的刻苦训练,狠抓内务管理与组织建设,圆满完成了日常升降旗,以及学校各大型活动的升旗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队员们表示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荣誉和使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国旗班成为校园精神文明的“第一窗口”。
携笔从戎 存志高远强军报国
学校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校系两级工作专班,重视服务保障,构建征兵工作长效机制。校武装部在学生中以文件、小册子、宣传单等深入宣传动员。在各院系通力协作下,每年较好地完成民宣传动员、报名体检、政审等工作。2014年,学校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征兵宣传热火朝天。今年5月4日,武昌首义学院在中区广场举办“征兵宣传日”活动。国旗护卫队成员向同学们累计发放“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册”、“2016年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报名指南”等资料200余份。据全国征兵网统计,学校已有1093名男生进行兵役登记,352人报名应征,在所属区域排名第一。
落实鼓励政策不遗余力。每年3月底即启动征兵宣传与动员工作,及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保留入学资格、国家资助学费、入学转专业及升学“五个优惠”(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当学期所学课程免试,直接确定成绩和学分)等,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引导学生参军报国、军营建功。
参军学子喜报频传。悉数历年参军者中,有55名同学成为职业军人,他们或考上军校,或提拔为军官,预期提干比例达总参军人数的25%。土木2012级范晓华同学,在校期间参军入伍,服役于解放军第14集团军某部,因表现优异、考核优秀,于2015年7月顺利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指挥类专业,成为一名步兵指挥军官。通过参军考取军校、提拔为军官的同学,学校每年都有好几位。据统计,学校累计216名学生参军入伍,服役部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已有55名同学成为职业军人,其中34人考上军校、6人提拔为军官、15名转为士官,比例高达25%,高于兄弟院校水平。他们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人获得“优秀士兵”、“光荣战士”等嘉奖,为学校增添了光彩。(通讯员:代杨 盛碧丹 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