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焱看美国】当美国选择与中国对立

人人人网 2018-03-28 03:18:50

  记者都想做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但当某个历史节点真的到来时,至少对我来说,第一感觉像是一个浪头披头盖脸的打来,信息太密集,指向太丰富,想旁观者清基本上很奢侈。这一次特朗普引发的中美贸易大战就是如此。

  生活在美国,经历了几次中美低潮期。第一次是2014年春夏之交,中美人权方面的指责,军事口角的升级,网络间谍活动冲突的加剧,使华盛顿对中国的对冲加重。那次几乎是惟一的一次,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们敦促我,是时候该有篇文章了。

  不知道是太懂中国,还是太懂中国媒体,他们接受采访时,批评的矛头一致指向奥巴马的领导力缺失,从而使非理性因素占了上风,导致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他们或急或恼,让我感觉这是一群想促成中美合作的人,他们的日子很难过。

  一年之后,对中美关系的抱怨主要来自美国商界。美商务部前高官在一个咖啡店里见我时,美国商界对中国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府干预已经是怨声载道了。尽管他压低了声音,但在店面不大、午后倦怠的咖啡馆,我感觉所有的人都在听他讲中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变,强调民族主义如何使政策复杂、让人失望。

  这些负面情绪一直积累到特朗普上台。当特朗普推出他的王牌策略“美国优先”,并把焦点对准贸易,把靶心瞄准中国时,不但美国商界和企业界这些中美关系的调和者也跟着一起嘟嘟囔囔,负责处理中国在美投资的机构CFIUS也表现得激烈而有对抗性;就连互相拆台的美国两党政客们也发现,在贸易上施压中国能让他们达成一致。

  2014年时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们担心,美中关系恶化将转为遏制政策。4年后的2018年3月,话题已变成中美贸易战是肯定的,关键是量级有多大的问题。

  特朗普显然是狠下心来。也别总说特朗普有勇无谋,也许他的不管不顾就是一种策略,也许他孩子气地撕破脸,在经贸领域另立山头,大棒一挥就把世界分成“守规矩”和“不守规矩”的二个阵营,也许就是一种策略。

  特朗普拉下脸来对进口钢铝征收“最严厉关税”,引发各国的焦虑和吐槽。在接下来的那几周各国的拜谒者穿梭于华盛顿,强调和美国是盟友加朋友,特朗普想对付中国就集中火力,别搭上他们。当特朗普要与中国为敌的风声散出来后,美国企业和利益攸关者走马灯似的前来游说,这种热闹也许满足了特朗普“美国优先”、更准确地说“特朗普优先”的心理。

  特朗普对中国施压可能是短视,但他的强硬路线制造了大量的喧嚣,喧嚣之外,特朗普传递了他对中国多年的空头承诺无法再忍的情绪,但不管特朗普愿意不愿意,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是这样举足轻重,其重要性几乎每天都在增长。

  现在,中美官方的经济对话停滞了。生活在美国,没有面临经济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步步逼近的紧张,倒更像生活在家长打冷战的家里。冷战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平添了一些焦虑,或多或少也在被动承受双方消极情绪带来的一系列破坏性反应,更多的还是未知。

(美国人的愤怒,对社会变化的恐惧,使他们对全球化产生了某种抵触情绪 图:金焱)

 

(美国人的愤怒,对社会变化的恐惧,使他们对全球化产生了某种抵触情绪 图:金焱)

  此“歧视”非彼“歧视”

  周末,HBO在播其新出品的电视剧《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由于剧情过于接地气,我一度搞不懂是在看纪录片还是电视剧:虽然它试图通过一个家庭展现美国多元文化理念的冲突,但故事的矛盾冲突过于家常里短,搞得叙事展开的节奏相当缓慢。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4岁的小女孩告诉她的黑人妈妈,小朋友说她是屎(poopy),因为她的皮肤是棕色的。正纠缠于黑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人妈妈就去找白人小朋友的妈妈理论。

  童言无忌在美国是否行得通我不太知道,但一个电视剧要铺陈这么多的场景去展现种族问题让我有些震惊。

  在我能熟练掌握的所有英文单词中,最让我觉得奥妙无穷的单词是:“歧视”(discrimination)。来美国前,我听过好多事例讲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有多么上纲上线。

  真的到了美国,才发现“歧视”的定义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一次我和美国女友们闲聊,我说有个朋友刚从中国来看我,他说我“好像胖了”。美国女友们顿时花容失色,仿佛我这个朋友说的不是“好像胖了”,而是“你怎么胖得和猪一样”;对她们来讲,这是对“胖子的歧视”。

  一次,一帮人讨论一对男同性恋,我们各自说了对这对眷侣的看法。其中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他们画了浓妆、四处秀恩爱”,旁边立刻有人纠正他说,“你这是性取向歧视,为什么男女秀恩爱就可以?”甚至我被告之,不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对一家人的像貌进行排序,说“她是家里孩子中长得最好看的”,这是“相貌歧视”。

  所以,当电视剧中白人小朋友的妈说,“我们不应该教孩子把人分成黑人、白人时”,我忽然意识到,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会发展后,美国如今在经历一场认知上的逆袭,整个社会从价值观的分裂到想法的分裂,到对事实真相的评判都出现了大回转,甚至类似于“歧视”这样的社会共识也要重新来过了。

  在特朗普时代,歧视肯定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特朗普3月22日对中国开出罚单后,在美国一个金融圈的市场评论中,我看到置顶的贴子这样写道:中国经济凭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超所有人预期的速度追赶美国?美国的经济实力为什么要被中国比下去?在高速铁路、部分大型工程机械、互联网支付、网商零售等领域,为什么中国从追赶变成和美国比肩、甚至跑到美国人前面?这难道不是靠盗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才获得的吗?

  这样的结论挂在美国上到特朗普,下到农场农民的嘴上,也让他们急切地推行一些不合理而有害的禁令。与以往不同的是,特朗普凡事喜欢上纲上线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去年底,特朗普在他上任后发表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及,美国的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为防止盗窃知识产权,将通过收紧签证的方式,限制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来美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理工科专业。

  美国的STEM领域中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有的理工类学院中国留学生比例达到90%。在美国全国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中81%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中有79%是国际学生,中国留学生又占了相当的比例。

  今年2月,FBI局长在国会听证会上称,在美国几乎“所有领域”学习和工作的“华人教授、科研人员、学生”都可被视之为“非传统的情报收集人员”,他们有可能秘密地在为中国政府收集情报。

  他认为在美华人学生和学者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美国全社会关注应对。

  一个马里兰州的律师朋友曾是著名的大法官,我们在街头偶遇寒暄后,他俯身在我的耳边说,“我以前不会相信针对中国人的歧视行为,但我现在接手的官司,涉及到的中国科学家都被起诉了,而美国科学家全部没事。这是什么?是歧视。”

  当华人整体被划到“非传统的情报收集人员”中,就会发生美国天普大学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郗小星被逮捕,指控其涉嫌犯下包括将美国机密敏感国防科技输送给中国企业在内的四项重罪,后来又撤销全部指控的案例;也会发生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水文专家陈霞芬在俄亥俄州的办公室被FBI逮捕的案例,说她是中国政府的“间谍”,将敏感的水文信息资料非法发送给中国官员。几个月后,由于没有发现确凿证据,她的指控也被撤销。

  还有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机器人专家席宁在美被指涉嫌诈骗罪被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大西洋(600558,股吧)海洋学和气象实验室(AOML)前华裔科学家王春在因为接受中国薪金而被判刑。

  对大多数STEM领域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和我谈到美国针对他们的监控政策时,用“check”来表示,后来我才明白被check是指对国际学生的F1签证和H1B工作签证的审核,比如增加了对中国大陆学生进行随机的电话调查等。

  中国留学生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解释说,这种限制也是时紧时松,只不过他们因此日子过得要麻烦一点;对H1B签证的抽签政策,一直以来留学生群体中就有不确定的情绪,每年申请H1B的学生也只有10-30%的中签率,现在不过是恐慌情绪加重而已。

(爱子心切而不怕烧钱的中国父母送子女赴美留学,中国学生则聚团打造校园“唐人街” 图:金焱)

 
  (爱子心切而不怕烧钱的中国父母送子女赴美留学,中国学生则聚团打造校园“唐人街” 图:金焱)

  别动中国留学生这个提款机

  我曾经去哈佛大学上过一堂和中国有关的课。环顾四周,40多个学生中只有3个其他国家的人。我旁边的美国女孩说,选修这堂课基本上就是,大家突然被一个中文笑话笑倒,她则不明所以,无比尴尬。据说这还不是最极端的,在纽约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课上,全班只有一个来自某小国的学生,其余全是中国人。班上一女学生求助写换专业的英文信,她人在美国却因一个美国人也不认识而让中国人帮忙。

  非营利机构国际教育学院(IIE)2017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高中招收的每5名国际学生中,约有2名来自中国,2013至2016年期间来自中国的学生总数增加了48%。全球化智库与西南财经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向美国输出的留学生比任何国家都多,不仅在课堂上一目了然,在数据中也是如此。2016—2017学年,中国学生占美国110万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CGS去年秋季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占美国研究生国际学生数量的38%,占博士国际学生数量的33%。网名吴小小的男孩在费城读大四,他告诉我,他高中在“打个排球都能打进中南海”的161中上学,现在他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半已经出国读研。

  中国留学生真是美国最方便的提款机。

  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坐美联航直飞北京的航班回国,排队办登机手续时,前面的一对夫妇沮丧地说,他们腿不好,希望花钱买前排座位,但座位很久前就卖完了。我知道很多有钱的美国人很少单独花几百美元去买前排座位,这对夫妇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登机后我才意识到,那些额外付钱买空间的乘客都是中国的学生,那情景对没见过世面的我来说真有些震撼。

  对我的大惊小怪,中国留学生不禁莞尔。他们举例说,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硕士项目一年多学费要8万美元,这个常春藤学校、加专业强、地点好的项目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留学生中的大多数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没有奖学金或者其他学费资助,因些去了学费,生活费加一些额外的费用,哥大这个项目一年下来要100万人民币左右。

  100万人民币据说在富二代身上那肯定是打不住的,比富二代差的一年要40万左右人民币,最节俭的算是勤工俭学又在公立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他们一年也要20万左右人民币。

  国际学生显然是美国学校的摇钱树。数据显示,外国学生向美国贡献了394亿美元的学费。相比之下,美国赴海外的学生仅花费76亿美元学费。因些,当特朗普打算限制中国公民赴美签证数量,包括留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消息一流出,美国人就急了,这意味着特朗普在威胁美国教育产业的贸易顺差,这可是320亿美元的大数。去年留学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369亿美元的贡献,其中中国留学生带来了120亿美元。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和全球经济发展项目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赶紧出来安抚,他对我说,限制中国的学生签证不过是美国讨价还价的策略而已,以此对北京进行政治施压从而让中国改变贸易行为。但这可不是什么好点子,它会对美国造成伤害。教育是一种出口,外国学生促成了美国大学的卓越和辉煌。

  印地安那州圣玛丽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吴一迪也是同样的反应,她说,这个馊主意不仅影响中国留学生,也会影响美国的大学,因为很多美国大学,从州立大学到私立文、理学院都依靠外国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从学费的经济支持到各种学术贡献。

  美国大学最终将是这个馊主意的最大受害者。

  最终,特朗普没动中国留学生这个提款机。吴一迪则耐人寻味地说,即便特朗普对中国留学生下狠手,签证问题也不会抑制他们来美国学习的热情,中国留学生选择到美国是大势所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上一篇:湖北孝感武警“魔鬼周”训练 打造全能特战精英
下一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