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
417 2024-11-19
军代表现场协调装卸载计划。王兴华 摄
中国网军事8月6日讯(通讯员 王兴华 赵佳庆)七月的满洲里,草长莺飞,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下,一列满载勇士和装备的军列,伴随着机车轰鸣,驶出国门,向着俄罗斯广袤的土地进发。
随着“国际军事比赛-2019”的临近,中俄跨国军事运输投送保障任务拉开序幕。为服务保障好参赛官兵,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运投部门靠前筹划设计、主动对接需求、优质高效保障,为出征将士当好“粮草官”。
用心关怀见细节
“离出境还有几天时间,部队已经提前进场,吃住在货场,这大热天,用水用电都是问题,总不能让官兵住闷罐车吧?”北部战区军事运输调度中心军代表王百元顶着大太阳,一边抹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在货场跑前跑后。
按计划,参演部队于7月10日前在满洲里集结,但由于各单位远近距离有别,有部队提前5天就已经到了,但军列停靠的货场,既不具备给列车供水供电的设施,也没有适于封闭管理的条件,部队押着枪弹装备寸步不敢离开,既不安全、更不舒适。
为此,军代表紧急协调车站,采取外接电缆、水管的方式为几节客车供电供水,解决官兵生活急需;依托供应站办公区设施,为参赛官兵提供洗澡如厕条件;及时组织各部队负责人员召开碰头会,主动询问需求,尽力为官兵提供便利条件。
不到半天时间,远道而来的参赛官兵就洗上了热水澡、住进了“空调房”、喝上了热开水,切实感受到了运投人的热情。
主动作为勇担当
今年是边检部门由公安边防部队向国家机关改革转型的第一年,此次运输任务又是改革以来的第一次跨国军事行动,由于正值转型期,部分职能尚未调整完毕,新的工作机制还在探索建立中,原有的两国边检对接机制暂时中断,给这次跨国军事运输带来挑战。
“启运在即,俄方还未收到我方出境人员清单,这给运输增加了不确定性,干等着可不是办法。”负责运输现场指挥的北部战区军事运输调度中心罗维有副主任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说,“马上联系铁路集团公司和边防旅,咱们两条腿走路,一定尽早把工作落到实处。”
受领任务的军代表杨荣堃和李世超随即分头展开工作,一方面通过铁路外事部门联系俄铁路部门,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转递信息;另一方面协调我边防部队通过两国边防会晤机制向俄边境代表机构直接递交,双管齐下,同心协力,确保了相关准备工作的及时有效完成,为军列的高效顺利过境做足了充分准备。
坚持解难尽职责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4名出境军代表所面对的困难才正式开始。部队在俄国后贝加尔斯克火车站进行换乘换装作业,虽然时间不长,但需要处理的事情已经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了。
语言不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儿。虽然各参赛部队都带着随队翻译,但在铁路运输和装备捆绑加固的具体环节,很多专业术语都存在翻译不准、不清、不细的问题。事关运输安全,马虎不得。负责境外换乘换装指导任务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刘洋主动站出来,协调我方铁路人员、参赛部队负责人、翻译人员等与俄铁路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装备捆绑加固情况过筛子,逐台逐车检查,办法笨了点儿,却有力地保证了装载不出错、安全底数清。
比赛岂止在赛场?某部参加“航空飞镖”项目的3名押运员,负责整整3个车皮的装备、弹药和器材,到了换装现场就发愁了。军代表指挥协调现场全体参赛官兵,打破部队建制壁垒,在境外建起临时团队,共同努力,大大缩短了换乘换装时间,也在俄军面前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中俄两国、军路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12小时的连续奋战,换乘换装工作圆满结束了。凌晨3:40,后贝加尔斯克的天际渐亮,随着汽笛声响起,列车缓缓开动。列车上,添乘军代表吴大川将独自担负起未来半个月7300多公里的军运保障任务。朝阳初起,长路漫漫,吴大川面向国门方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踏上新的征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