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李天良举报鹰潭高新区
2460 2025-01-10
撰文 / 郑言江
言江说 ID:xj-talk
7月13日,新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伊犁州昭苏县举行。郑言江(微信号:xj-talk)现场了解到,新疆有8个县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分别是:吐鲁番市、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州温泉县、伊犁州昭苏县、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团。除兵团外,其他七市县在现场作了经验交流推介,郑言江(微信号:xj-talk)在前方全程直击,推出“新疆全域旅游”特刊。
围绕巴里坤县如何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提炼如下要点:
党政“一把手”任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工作组组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进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农业现代化、旅游+信息化、旅游+生态化,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加快主要旅游通道和村镇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健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集游客集散、咨询、投诉处理、医疗救助等一体的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档次和服务水平。
以下为巴里坤县副县长杨瑞芳在新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处新疆东北部,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近年来,通过以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名县为目标,把握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领地位,把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2015年,全县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82亿元,较201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6.8%。
一、转变方式,引导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巴里坤湖景区
大胆探索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按照“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目标,加快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将巴里坤打造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实现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
二、科学定位,引领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从“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动力产业、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生态文化建设载体产业、改善民生城乡统筹的和谐产业”的角度定位旅游业,制定《巴里坤县“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以现代文化引领“文化巴里坤”建设的意见》等文化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巴里坤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巴里坤草原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性详规》和《巴里坤怪石山旅游景区修建性详规》等专项规划。
三、整合资源,壮大旅游发展规模
巴里坤草原
启动实施“11345”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即,一个中心:将巴里坤县城打造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一条旅游文化长廊:把S303省道(丝绸之路新北道)打造成巴里坤境内一条景色独特、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走廊;三大旅游板块:天山板块、草原板块、戈壁板块;四种文化:农耕、草原、生态、历史文化;五种旅游业态:以古城、烽燧、庙宇、古遗址群等人文景观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草原、雪山、湖泊、森林、戈壁等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以民俗风情为主的特色旅游,以冰雪艺术、冰雪运动、冰雪观光为主的冬季旅游,以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化为主的观光旅游。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冰雪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和工业观光旅游,空间覆盖了整个县域。
四、集中打造,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
松峰书院
根据全县的资源空间布局,整合、包装巴里坤汉满两城、清代粮仓、松峰书院、蒲类大观园等旅游资源,充分展现巴里坤古城景区的地域、民族特色,体现汉文化、草原文化,并将其打造成为疆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巴里坤旅游服务集散地。依托独特的湖泊、草原、森林资源,着力打造集生态旅游、哈萨克民族文化与美食展示,兼顾自驾游和湖光山色、草原最佳摄影基地的巴里坤湖草原生态旅游区;打造集休闲度假、森林探险于一体的东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黑沟景区。依托三塘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三塘湖工业观光、戈壁寻宝探险、边境旅游区。目前,有国家4A级景区1处(巴里坤古城景区)、2A级景区2处(哈萨克民俗博物馆、怪石山)、A级景区1处(古民宅)。
五、以文促旅,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元化
巴里坤县地藏寺
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大力挖掘文化资源,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遗址文化、庙宇文化等为依托,打造具有巴里坤特色的文化精品。高标准、高水平举办每年一届的巴里坤冬季冰雪文化旅游节、夏季丝路文化旅游观光会和哈萨克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以及专场演出活动,有力带动了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做好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着力抓好大遗址和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利用工作,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目前,巴里坤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9处。成功将《新疆曲子》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巴里坤汉族民间故事》、《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等13项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六、辐射带动,旅游业态富民共赢
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尖山子
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坚持走以旅游助农增收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依托,以石人子乡韩家庄子村、高家湖村、三塘湖镇中湖村,海子沿乡尖山子村、花园乡兰州湾子村、大红柳峡乡昌家庄子村为重点,集中打造了集餐饮、住宿、观光、疗养、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民俗特色村和汉民俗体验村,并举办富有本地特色的节庆活动,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乡村文化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加快农牧民脱贫增收。
七、全面融合,实现了经济社会全域发展
蓝色的湖滨生态园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环线、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景区点、宾馆酒店、农牧家乐等服务行业的管理,推动旅游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鼓励企业和民间通过多种方式投资开发和设计、生产、销售富有巴里坤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2015年举办了首届“巴里坤礼物”评选活动,对3类12个系列产品进行了命名和奖励,切实提高了商品原产地知名度。目前,全县酒店40余家,其中,四星级酒店一家,二星级两家;有农牧家乐经营户60多家、旅游商品销售店30余家。城区住宿最大接待能力4000余人,餐饮最大接待能力11000人/次,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配套体系逐步成型。
八、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旅游+战略,促进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农业现代化、旅游+信息化、旅游+生态化,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
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加快主要旅游通道和村镇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健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集游客集散、咨询、投诉处理、医疗救助等一体的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档次和服务水平。
总之,按照“全景、全时、全民、全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全域旅游的发展,力争做到做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五个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