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李天良举报鹰潭高新区
1707 2025-01-1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森林旅游兼具生态旅游发展和扶贫开发、生态文化建设和教育传播、生态补偿和生态效益共享、多样性物种保育和生态服务保护等多元功能,是融生态、经济、社会和民生综合效益为一体,全方位体现生态文明和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西藏、四川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是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这些地区既是山区、森林植被区,大部分也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山地、森林和少数民族风情等资源组合条件好,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发展森林旅游的重点地区。
森林养生禅道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新的常态化生活方式,旅游消费也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更使得旅游结构不断升级,市场体验化、休闲化需求彰显,传统观光旅游将让位于休憩度假旅游,散客旅游慢慢成为主流。特别是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成为现代旅游的追求和文明标志,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内涵式、集约型、低碳绿色的旅游业发展成为新趋势。旅游需求的不断创新,让教育、文化、康疗、养老等新兴需求亮点不断,为森林生态教育、文化传播、旅游休闲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市场对接口……这些都为森林旅游发展和释放扶贫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生态露营如何通过森林旅游开展扶贫?
笔者以为,可以通过森林旅游景区和森林旅游商品两种模式带动。
2011年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各类森林旅游景区总数达8000处,构建起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森林植物园(树木园)、林业观光园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发展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专项产品,推出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森林旅游景区,全国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4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8000亿元,将森林旅游培育成林业支柱产业。
要想充分发挥森林旅游景区带动旅游扶贫规模大、成效快的优势,一方面要鼓励景区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村(户)。对景区内的贫困村(户),可通过资源入股、劳动力入股、门票分红、开发经营性资产、生态补偿等共建模式实现直接带动脱贫;对紧邻景区贫困村(户),可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吸引贫困户参与景区讲解、文化演出等,增加收入脱贫;对于景区周边有条件发展旅游的扶贫村(户),可引导发展特色接待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实现创业创收。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周边贫困村(户)旅游服务功能。围绕景区游客消费需求,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民宿客栈、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旅游商品加工销售以及运输、商贸等经营活动,从而延伸景区观光产业链条,建立分工协作、农工商贸游有机结合的旅游扶贫产业体系。
丰富的森林自然物产,如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林区农产品、苗木花卉、木工艺品、竹藤制品等,也都可以加工成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可以重点挖掘森林地区“有机果、养生药、木工艺”等特色资源,创意开发一批森林旅游商品品牌,利用林场设施打造一批旅游商品专业基地,通过供应链将其输送到景区、农家乐等游客相对聚集的区域,或者以“电商”的方式进行销售,提升传统林业的附加值,间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民俗歌舞表演为了确保森林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以为,可以从3个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首先,加大对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利用扶贫、生态补偿、森林保育、林业基本建设、林业重点工程、旅游发展基金等多个渠道资金,加大政府对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包装推出一批贫困地区森林旅游优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各地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森林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开发。
其次,改善森林旅游扶贫的设施条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较差,发展森林旅游推进扶贫攻坚需要大力改善设施条件。以财政投入为主,支持森林旅游区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森林旅游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森林旅游区游客集散与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旅游安全监测与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森林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定和网上支付,实施智慧森林景区工程,逐步提高森林旅游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最后,构建贫困群体参与森林旅游的渠道。提高森林旅游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以大带小”等多种森林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有效盘活林区自然资源、既有设施和人力资源,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形成股金、租金、薪金等多种收入渠道,整体推动森林旅游扶贫开发。提升贫困群众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考察、帮扶指导等形式,培养一批有创意、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的旅游接待带头人,带领贫困村(户)发展有品质、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