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
893 2024-12-25
【新民晚报·新民网】说到如今华语电影圈哪个导演最特立独行,剑走偏锋,彭浩翔可谓是当仁不让。媒体称他是“新一代的开山怪”、“鬼才导演”;微博中,他的粉丝高达460多万。近日,随着《春娇救志明》在内地的热映,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文艺青年的顶礼膜拜。近日,彭浩翔来沪为新片造势,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一见面,他就用特别不熟练的普通话问:“我的普通话进步了没?”
拍电影 美梦成真
和彭浩翔面对面的时候,聊得好了,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拘一格的气息。回忆起走上电影之路的经历,他说,拍电影对他来说既是梦想,也是偶然,“我是一个导演,也是一名观众。”或许一个人性格的“特别”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彭浩翔倾注于电影的那份“特别”的热情,也像他的性格一样,从小便深深地烙刻在他心里。
1973年,彭浩翔出身在一个传统的香港家庭。自小他就由衷地热爱电影,但家庭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高中预科时,由于他的成绩很差,父亲便心急地问他:“你以后要做什么?”他认真地回答:“我想做电影导演”。不料父亲挖苦道:“不如你去修空调吧。”
然而,年轻的彭浩翔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像一个忠诚的粉丝,执拗地沉浸在自己对光影世界的各种幻想里。十五岁那年,他和兄长用旧事摄录机自导自演了短片《智勇三雄》,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真实的拍片乐趣。中学毕业后,由于喜爱捣蛋的性格与刻板的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他便费尽心思跑到台湾读书。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到半年他便辍学回家。
兜兜转转回到香港,他的聪明才智和鬼点子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机缘巧合下,他被电视台录取加入亚洲电视戏剧综艺节目当编剧,并开始在报刊上撰写影评和小说。随后,他的影评、剧本和小说都因其独具风格的点评、大胆的想象和出位的情节而引起了众多关注。
谈及拍电影的初衷,他说:“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常常会想:如果那样拍,我会更开心。于是我朋友问:‘你自己怎么不去拍一个?’我想想也对,于是就自己上阵了。”彭浩翔哈哈笑着说,“如果哪天观众看我的电影抱怨拍得不好,我一定也告诉他:‘有本事你也拍一个出来啊!’要真拍出来了,我一定恭喜他!我觉得,不满就是创作的第一步。”
凭作品 开拓戏路
凭借《买凶杀人》引起业内关注之后,彭浩翔在电影艺术的道路上步步为营,而他制胜的关键并非是电影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大家惯用的启用大明星、炒作等老伎俩,而是扎扎实实地通过作品来吸引观众。2001之后的5年里,他连续拍了5部作品,他似乎可以创造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无论影片是讨论社会、情结、恋爱、大学时代,还是父女纠纷,彭浩翔总能运用自己的“彭式”电影语言让我们惊讶不已。
2006年,彭浩翔携第五部长片《伊莎贝拉》参加了柏林电影节。作为当年唯一一部参赛的华语影片,《伊莎贝拉》的成绩自然万众瞩目。最终,彭浩翔没有让大家失望,《伊莎贝拉》一改前面几部电影形成的乖僻搞笑的黑色幽默风格,大打斑驳迷离的温情颓废风,澳门夜景、大三巴牌坊混同葡国风味菜,在金培达用葡萄牙独特的fado音乐所做配乐的衬托下,为影片谱写出了浓郁而忧伤的味道。
当年,《伊莎贝拉》获得柏林电影节的最佳音乐奖,并捧回一座银熊。有人看完《伊莎贝拉》惊呼,彭浩翔要变成第二个王家卫,影片中人物大量的自言自语和旁白、三条线索的明暗交织和缝合、颓废话就的摄影风格,和王家卫电影极为相像。对此,他不置可否:“别把我归纳为一个特定的类型导演,这只是我的一次新尝试。”在他看来,每部作品都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在《伊莎贝拉》之后,我们还看到了浪漫的《志明与春娇》、血腥的《维多利亚一号》,这些都是他想呈现给观众的不同侧面。
靠风格 独树一帜
彭浩翔说:“很多人叫我‘香港导演’,可事实上,这是大家对我的一个误解。虽然我住在香港,投资方在香港,场景在香港,但我电影的口味是跟每一个人走的。”兜兜转转,无论去到哪里,他都是在拍自己的电影。于是,当观众抱着猎奇心理走进影院后,却会被彭氏电影中的“怪路数”深深吸引。彭浩翔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搞怪风格。
《志明与春娇》系列,男女主角邂逅在吸烟区里,在香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大背景下,一群不相识的人,在吸烟区点头、问号、调侃、逗趣、分享荤段子、小道消息、或者恐怖故事。片中,张志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干冰倒进马桶中营造幻境。这样的鬼点子,也不知道彭浩翔是怎么想得出来。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情,再正常不过,而把干冰倒进马桶这种有趣的生活小点子,小时候我以为每个人都会想到,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所以决定把它们推广出去。”对电影,他细致到偏执。《志明与春娇》系列里那些妙不可言的吸烟后巷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我喜欢在城市的后巷里走来走去,发现到里面好玩的地方。有时候会在一些原本以为熟悉的地方发现一个小公园,于是我就会约上朋友,在那里坐坐,我就觉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7年过去,在《春娇救志明》里,面临“中女危机”的春娇,面临颜值、生育等多种危机,缺乏安全感的她在影片中给志明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情感难题。而剧中的志明,到最后还是没有长大,性格上的摩擦和矛盾仍旧与他们的爱情同行。这或许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结局,但却是彭浩翔对生活和爱情的理解。 (新民晚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