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人人人网 2017-09-01 16:00:24

原标题: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撰文:Shrugged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来源:Academy of Achievement

他是什么人,有什么目的,谁雇佣了他?这家伙三十出头,板着一张脸,黑色头发,总是穿一件不合身的廉价西装。可是听说他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既然如此,为什么长期没有正当工作?最重要的是,为什么针对我们公司?

——1966 年,通用汽车的老总们对拉尔夫·纳德的每一个动作都感到疑惑。公平地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有纳德这样的人出现,绝大部分人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1

小镇儿童

1934 年 2 月 27 日,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人口不到一万的山区小镇上,一个移民家庭最小的孩子被命名为「拉尔夫 · 纳德」(Ralph Nader)。

纳德的父母出生在黎巴嫩,家族成员信仰东正教。一战前黎巴嫩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战后成为法国的委托统治地。纳德父亲(Nathra Nader)对国家的政治环境非常不满, 他曾对别人说:「当你的敌人是你的法官时,你该向谁抱怨?」。

19 岁时,纳德父亲揣着 20 美元到美国闯荡。他沿着东海岸做了很多份工作,攒了一笔钱,回黎巴嫩和纳德母亲结了婚。婚后两人移民到美国,在康涅狄格州的温斯特德开了一家名为「高原徽章」(Highland Arms)的餐厅。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1977 年,纳德父亲(中)领导一次抗议国会加薪的游行,来源:Ralph Nader:Battling for Democracy - Kevin Graham

纳德父亲比大多数移民更关心这个国家,不管客人乐不乐意,他都在店里大谈社会话题。他们家的餐桌也是讨论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话有时持续几个小时。

老纳德很爱说:「当我经过自由女神像时,我是认真看待她的。」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经常有饥饿的人来到店里,不管对方有没有钱,老纳德都为他们提供食物。这个善良、正直、谈话充满热情和理想主义的人,对儿子影响不可谓不深。

纳德回忆说,有一次放学回到家,父亲问他:拉尔夫,你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你学会了如何相信,还是学会了怎么思考?

纳德的童年和大多数儿童类似:为当地报社送报纸,绕着小镇骑自行车,喜欢爬树、玩弹珠,热爱棒球赛,但在大多数小孩都想要成为超级英雄、警察、消防员的时候,纳德却想成为一名律师。

老纳德喜欢打官司,但他并不是通常所谓的「讼棍」,他相信法律,相信争端应该通过法庭解决。四五岁时纳德被父亲带去法庭旁听,坐在法庭后排看双方律师交锋,陪审团定罪,法官量刑,法庭上诉讼过程让他着迷。

他 8 岁时便独自去法院旁听,14 岁开始借阅《国会议事录》,还读了一些 20 世纪初揭露丑闻者(俗称扒粪记者)的著作, 如艾达· 塔贝尔 、林肯·斯蒂芬斯、厄普顿·辛克莱。

1951 年纳德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就读于伍德罗· 威尔逊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出人意料的是,父亲让他不要申请奖学金,因为家里虽不算富裕,但还承担得起他的学费,奖学金应该给更需要的人。

2

古怪青年

在大学同学眼里,纳德是一个严肃好学、藐视物质享乐的人。他不喜欢当时普林斯顿学生常见的打扮:白衬衫、卡其裤、白麂皮鞋,为了表示嘲讽,他有一次穿着浴袍和拖鞋去上课。

他远离烟、酒、聚会,认为看小说和电影是浪费时间,发誓不看小说,一年只看两部电影。由于经常看书到图书馆关门,管理员干脆给了他一把钥匙。

纳德的「不可理喻」也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有一天,纳德在路边发现几只死鸟,他想起学校的树木常喷洒杀虫剂 DDT,路过的学生也会被喷到一点。

他提着死鸟走进普林斯顿日报办公室,希望他们研究一下校园内喷洒 DDT 是否安全 ,编辑们嘲笑他,说如果不安全,学校里的化学教授们早就发现了。

纳德对这个回答不满意,回去后写了一篇文章发给日报,但文章没有被发表。10 年之后,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书中阐述了 DDT 对动物和环境的危害,在该书推动下 1972 年美国宣布禁用 DDT。

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纳德有了搭便车旅行的爱好。他在路上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听他们的抱怨。纳德在路上见到很多车祸现场,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关注汽车安全问题。

1955 年,纳德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他去到几个州的印第安保留地,那里的贫困和艰苦条件让他震惊。在同很多人交谈后,纳德发表了一篇描述印第安人恶劣生存条件的文章。

毕业旅行的最后,纳德在加州 Yosemite 国家公园的杂货店打工。1955 年秋天,纳德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据他后来回忆,他一进去就讨厌这个地方。

「哈佛法学院,」他后来说,「从来不提自我牺牲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提!……偶像是霍尔姆斯、卡多佐和勒尼德·汉德.他们才是英雄,那种冷漠的、露骨的、受到权力结构赏识的人。鬼知道律师为什么应该是这样的。」(来源:汽车大亨 - 哈伯斯塔姆)

哈佛法学院的课程让纳德感到无聊,他很奇怪这里为什么没有人关注环境、安全和公民权利,所有人都想着赚钱,学的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法律——就如半个多世纪后 Jeff Hammerbacher 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都在拼命思考如何吸引人点击更多的广告。」

纳德把哈佛大学比作为权势培养「高价工具的工厂」,嘲笑这个为企业律师做准备的游戏。他开始逃课,有一段时间甚至跑到墨西哥山里照顾他生病的姐姐,她当时在那儿做人类学考察。

纳德没有放弃搭便车的爱好,在一次旅途中,他目睹了一个异常惨烈的车祸现场——一个小孩的头被手套箱的门砍下来。即使过了很多年,纳德仍然忘不了那个画面。

纳德决定为此做点什么。他当时是《哈佛法学记录》的记者,回校后跑到附近的麻省理工研究了一阵子汽车技术,然后在《哈佛法学记录》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汽车:为死亡而设计》(American Cars: Designed for Death)。

毕业后第二年(1959 年),纳德又在《民族》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你买不到安全的汽车》(The Safe Car You Can't Buy),文中他写到:

显然,今天底特律在设计汽车时追求时尚、成本、性能和计算好的报废期,而不是为了安全。尽管每年有  5 百万起车祸,4 万人死亡,11 万人终身残疾,150 万人受伤。

1958 年纳德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他先在美军预备役当了几个月厨师,随后五年换了几个不同的工作。

他先在哈特福德当私人律师,还在当地大学当过一段时间助理教授。1959 年,纳德跟随记者团去古巴采访了菲德尔·卡斯特罗。

攒了一笔钱之后,纳德决定到更远的地方旅行。1961 年,他到北欧考察监察员制度,并将它介绍到美国。随后他去苏联游历了两周,为《The American Magazine》撰稿。

1963 年,纳德游历了南美各国,边旅行边为《基督科学箴言报》和《新共和》撰稿,并在智利采访了萨尔瓦多·阿连德。

1964 年初,纳德结束旅程,提着一只手提箱来到华盛顿。他对汽车安全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劳工部部长助理莫伊尼汉的注意,莫伊尼汉给了他一份顾问的工作。

1965 年 11 月,《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国汽车设计埋下的危险》(Unsafe At Any Speed: The Designed-In Dangers of the American)问世,一场改变美国的消费者运动即将到来。

3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纳德长期汽车安全问题,过去几年发表过一系列文章,来到华盛顿后他决定搞一次大的。1964 年夏天,纳德和出版商签订了 3000 美元的合同,写一本关于汽车安全的书。

他去底特律会见汽车工程师、产线工人,为了不被汽车公司察觉,他们约在机场见面,期间坐在一辆车里,缓慢地绕着机场行驶。就在这本书接近完成的时候,唯一的手稿却被纳德忘在了出租车上。

纳德只好重写,终于在  1965 年 11 月出版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书中写了献给 Frederick Hughes Condon——他是纳德的哈佛同学,在一次车祸后瘫痪。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封面和目录,来源:The Pop History Dig

该书阐述了纳德一直以来的观点: 现在的汽车设计重外观而轻安全,在车祸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书中提到了「二次碰撞」的概念,即车辆第一次撞击后乘客与车辆内部的撞击。他认为,「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往往比第一次撞击更严重,而忽视安全的汽车设计要为此承担责任。

本书第一章专门批评通用汽车的科威尔(Corvair)车型,它是美国最早的引擎后置汽车,大众甲壳虫的竞争对手。科威尔推出后不久便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还获得《Motor Trend》杂志 1960 年的「年度车」称号。

但是此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容易打滑和翻车。实际上通用汽车内部早已发现这个问题,经过评估,每辆车的改进费用为 15 美元。高层领导认为「太贵了」,否决了改进提议。

五六十年代正是通用汽车如日中天之时,它当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本土每出售两辆车中就有一辆是通用。《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在刚出版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就在它即将不留痕迹地消失时,通用汽车公司来了一次「神助攻」。

当时通用公司正因一百多件科威尔汽车的诉讼案焦头烂额,这本书的出现让他们倍感紧张。通用汽车选择一个当时大公司最常用也最卑劣手段:雇佣侦探调查他,想抓他小辫子,再让他闭嘴。对纳德的调查从 1966 年 1 月持续到 3 月,以调查、监视、深夜电话多种方式进行。

“我们的工作是检查他的生活和他目前的活动以及确定他工作的动机是什么,例如他对安全真正的兴趣,他的支持者,如有可能,他的政治观、他的婚姻状况、他的朋友、他的女人、孩子等等,酗酒、毒品、工作——事实上,他生活的所有方面。”(来源:商业伦理: 西方经典管理案例集)

侦探四处搜罗纳德的个人信息,但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波士顿一家保险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纳德是个正直诚信的模范青年。

随后纳德开始接到一些奇怪的电话,其中一个陌生人对他说「老弟,你为什么不滚回康涅狄格?」,另一个电话说:「你赢不了的,你只会输。」

不过纳德好像不受影响,侦探们决定采用「特殊手段」。有一次纳德在商店里买东西,一个女人走上来问他能不能去她公寓帮忙搬东西,纳德拒绝了她。等女人走开后,纳德注意到她并没有向店里其他人求助。另一次是在药店里,一个女人邀请他去公寓讨论外交关系,纳德再一次拒绝了对方。

通用汽车其实没有直接参与行动,它的法律顾问将此事交给别人,而此人找了一个侦探,可以说是层层外包。

这位侦探有几个手下相当不靠谱,在一次跟踪任务中,他们把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当成了纳德,于是《华盛顿邮报》报道了纳德被骚扰的事件。

事情越闹越大,官方决定介入。在 1966 年 3 月的汽车安全问题听证会上,通用汽车公司 CEO 詹姆斯·洛希(James Roche)承认对纳德进行了调查,并向他道歉。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1966 听证会现场,左下是通用 CEO 詹姆斯·洛希,右下是拉尔夫·纳德,来源:The Pop History Dig

几个月后纳德向通用汽车提起了诉讼,通用汽车本想把责任甩给侦探,没想到侦探交出了通话录音。1970 年纳德和通用汽车达成了和解,通用汽车为此付出了 425000 美元的代价。

这个戏剧性的事件让纳德一夜成名,《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立马成为畅销书,他成了孤身反抗大公司的英雄,被媒体比作打败巨人歌利亚的大卫。

1966 年 9 月 《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the National Traffic and Motor Vehicle Safety Act)和《公路安全法》(Highway Safety Act)通过,汽车召回制度随之确立。当年华盛顿邮报对此评论:

这项重要立法所以成为可能,大部分功劳应该属于一个人——拉尔夫·纳德……这个为公众利益进行活动的单人院外说客,战胜了全国力量最强大的工业。

法案颁布后成立了几个交通安全部门,1970 年合并为 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其职责主要是预防车祸、减少死伤。NHTSA 制定了多个汽车安全标准,今天我们熟知的 ABS、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等安全装置逐渐成为标准配置。

当时亨利·福特二世抱怨说新的车汽车安全标准「不合理、武断、技术上不可行......,公布后,如果我们不能达标只好关门了。但到 1977 年,年长且明智些的亨利·福特承认:「要是没有一条联邦法律,我们的汽车是不会有现在已有的安全性能的」。(来源:Citizen Action and Other Big Ideas - David Bollier)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并没有,纳德的行动才刚刚开始。听证会之后,纳德利用影响力向多个消费问题展开进攻,几乎每一次出击都取得了成果,比如 1967 年他在《新共和》上发表了两篇批评肉类包装的文章,几个月之后规范屠宰业的《肉类卫生法》(Wholesome Meat Act)得以通过。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纳德登上杂志封面

接下来的几年,纳德接连推动了数项法案的通过,包括《天然气管线安全法》(Natural Gas Pipeline Safety Act)、《控制辐射保障健康安全法》(Radiation Control for Health and Safety Act)、《家禽产品卫生法》(Wholesale Poultry Products Act)、《联邦煤矿健康与安全法》(Federal Coal Mine Health and Safety Act)。

这一时期媒体简直爱上了他。1968 年 1 月纳德被包装成骑士形象登上《新闻周刊》封面,1969 年 12 月又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作为一切的起点,几十年之后《任何速度都不安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塑造美国的图书」。

4

撼树蚍蜉

60 年代末、70年代初,全美的目光都集中于越南战争和种族问题,纳德却将利剑指向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肆无忌惮的大企业和不作为的政府部门。当时一个被人称为「纳德战士」(Nader's Raid)的团体突然出现,在几年的事件里连续发表十多份报告。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1969 年夏天纳德和「纳德战士」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台阶上,来源:The Pop History Dig

这个团体组建于 1968 年夏天,最初只有 7 人,都是纳德从高校招募的志愿者。纳德把在他们安置在几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桌椅来自二手拍卖会,资料装在苹果箱。他们每周工作 100 个小时,工资接近贫困线,活脱脱一个「血汗工厂」,但每个参与者都心甘情愿。

一位男子说:「每个人都要工作到凌晨两点左右,要累瘫了,早上8点又得起床,继续工作。」

另一位男子说 :「我们一周 7 天一天 24 小时都在那里 ,简直是疯了。 」还有一位男子说:「他比别人都更努力地工作,他要求自己比他要求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严格。因此,他领导的力量就是以身作则。」(来源:美国之音)

1969 年 1 月,纳德团队发布了第一份调查报告,目标是 FTC(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成立于 1914 年,其职责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免受劣质商品、虚假广告、消费欺诈的伤害,但报告认为这个机构「已被大企业的代理人操纵,不受政府和公民监督的影响」,并谴责当时充斥电视和平面广告的暗示、虚假和欺诈信息。报告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最终导致国会调查和 FTC 的重大整改。

1969 年,纳德在几个基金会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的常设机构——「应对法律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Responsive Law),一位记者称之为「政治运动指挥部和大学生兄弟会的混合体」。

在第一份报告大获成功之后,纳德决定招募更多人员。1969 年夏天,纳德聘请了几十名学生,同时对多个问题展开攻势,目标包括: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ICC(州际商业委员会)、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FDA,那不是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吗?是的,但几十年前可不一定。1970 年纳德团队发布了针对 FDA 的报告:《化学大餐》(The Chemical Feast),这份 292 页的报告由 17 人完成,其中大部分是医学和法律专业。报告猛烈批评 FDA 疏于监管、腐败无能,沦为食品和药品行业的工具,呼吁对其进行全面整改。

环境污染也是纳德长期关注的主题。战后美国经济腾飞,随之而来的是快速发展的诅咒——水和空气污染。部分地区的污染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多诺拉和洛杉矶笼罩在浓烟下,凯霍加河脏到能被点燃。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70 年代初美国 EPA(环保署) 公布环境污染图像,来源:The Atlantic

针对环境问题,纳德团队于 1970 年发布《消失的空气》(Vanishing Air),第二年又发布《水的荒原》(Water Wasteland),两份报告直指不负责任的工业和疏于监管的环保部门。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纳德战士」早期的几份报告,参考:Citizen Action and Other Big Ideas

纳德几乎每一次出手都有成效,他逐渐被塑造成小说和电影中才有的英雄人物,「纳德战士」的身份也成为一种荣耀——设想一下,一群年轻人,单凭资料分析、人物采访、撰写报告,就能影响一个国家——这种听起来中二的事,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1970 年纳德准备招募 200 名「纳德战士」,结果有 3 万多学生报名,当时的中心主任哈里森·韦尔福德(Harrison Wellford)告诉记者:「我想哈佛法学院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申请了。」

到 1972 年,纳德团队已经出版了 17 本报告,单是前四五本就卖出了 45 万份,所得版税全部用于消费者运动。

有意思的是,纳德战士及其追随者大多是中上层白人——其中一个叫爱德华·考克斯的后来成了尼克松女婿,而他们挑战的往往是他们父辈所在的阶层。

之后的几十年,纳德创立或帮助创立了超过 50 个组织(如 PIRO、 Public Citizen ),创作了数十本书籍,推动了 OSHA(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EPA(环保部)、CPSC(消费者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促使至少几十种与消费和人身安全相关的法律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纳德发动的反联邦保密运动促成了 1974 年 《信息自由法》的修订,此后几乎任何人(包括非美国公民在内)都可以查阅大约 100 家政府机构的公开资料。

5

为什么是纳德

1909 年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出版,1962 年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1929 年消费者研究诞生,1936 年消费者联盟(消费者报告的发行机构)成立——早在纳德之前,美国的消费者运动就已经诞生,但为什么后来被人称为「消费者运动之父」的是纳德?

在纳德之前,消费者运动只是零零星星的事件,它们大部分由悲剧引发,只有少数人参与。直到纳德出现,消费者运动才成为一个持久的潮流,调查报告和消费者组织大量出现,改变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纳德出现之前, 「消费者运动」还是个很浅薄的概念,涉及的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使用有几分钱折扣的超市购物券之类的事。

它没有对公司或政府权力进行分析,对商业在市场上和政府决策方面的巨大权力,也没有构成一支独立的「抗衡力量」。(来源:Citizen Action and Other Big Ideas - David Bollier)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发生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是纳德?战后的美国,很多人脱离了「只要有得吃、有得用就很满足」的状态,他们需要更安全的食物、更优质的商品、更安全的汽车。就像纳德后来解释的,他所领导的这场消费者革命不外是工业革命的一次「质量改革」。

此外,从《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到后来领导出版的多份报告,纳德的作品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 重视证据。

- 内容详尽。

纳德及其团队似乎从不厮打,讲求一击致命,像机关枪一般射出事实。他们的报告大部分在 200 页以上,有的甚至多达 700 页。律师和记者的双重身份让纳德非常重视信息的可靠性,这让他们的报告完全不同于耸人听闻、道听途说的黑幕新闻,以至于后来经常被正式场合引用。

6

总统竞选

70 年代中后期,企业向纳德和消费者运动展开反攻,另一方面,媒体和国会似乎也厌倦纳德那一套。

随后里根时代(1981 -1989)到来,政府对监管力度变小,纳德的很多努力被推翻。80 年代和 90 年代,纳德继续为消费者摇旗呐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影响力远不及以往。

在纳德看来,政府里关心消费者事务的人越来越少,他逐渐有了自己来的想法。实际上 1971年 6 月《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曾呼吁纳德参加总统选举,但当时的纳德对公职没有兴趣。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1971年 6 月《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封面,来源:The Pop History Dig

1992 年纳德以「未列名候选人」(write-in candidate)的身份出现在总统竞选里。1996 年,他正式参加总统选举,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克林顿胜出,纳德连成功的门槛都没碰到。

接下来 12 年,纳德屡战屡败,但到后来他似乎并怎么不在乎输赢,他说:

重要的是要让总统政治关注美国人民的需要,因为美国的总统政治支离破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两党分裂。他们需要一个警钟。他们需要别人把他们推进选举的竞技场内经受火的考验。这是他们唯一明白的事。(来源:美国之音)

参加总统竞选需要大量资金,纳德对其他候选人接受大企业资助的行为嗤之以鼻,他的竞选资金大部分来自个人小额捐款。

你认为他们会从哪里筹集到那么多钱呢?这笔钱不是来自于为我们生产粮食的人,不是清洁工,或者每天劳做不停的人。他们要到百万富翁,超级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以及大公司那里去筹钱。所以,我们的政府成了埃克森美孚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所有并且为其服务的政府。那样的话将是我们的民主社会的终结。

2000 年是纳德最接近总统宝座的一年,他获得了 2.7% 的选票。这点选票虽不足以成为总统,但对选情产生了影响。当年的决战发生在戈尔和布什之间,两人势均力敌,最后布什获得胜利。

民主党人将怨气撒到纳德身上,认为他抢走了选票。无数人骂他,昔日的一些战友也发文指责他,在很多人眼里纳德从英雄堕落为令人讨厌的搅局者。

过了 4 年,纳德又来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美国前总统卡特甚至公开呼吁: 

拉尔夫,回去重新检查那些汽车尾部的质量吧,别再像 4 年前那样给民主党人入主白宫搅局了。

就这样,大多数共和党人讨厌他,认为他一味地反商业,很多民主党人也讨厌他,认为他是共和党派来捣乱的。纳德依然我行我素,他回应说:

首先,你怎么能搅乱一个已经变质的政治制度呢?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竞选政治职位的平等权利,所以说,要么我们都不是搅局者,要么我们都是其他人的搅局者。 

7

纳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纳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恶棍、哗众取宠者、最难缠的消费者、精明的社会活动家,还是斗士、英雄、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讨厌他的人说他是贪婪的投机客、中饱私囊的伪君子、自己组织中的独裁者。喜欢的他的人说他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赞扬「没有哪个在世的人引发了如此多的具体的改进」,甚至将他和富兰克林做对比。

《生活)》(Life)将他列入「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 100 位美国人」之一。《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直接把「20 世纪」去掉,说他是「最有影响力的 100 位美国人」之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批评、赞扬、诽谤和荣誉像云雾一样笼罩着纳德,他只是板着脸,径直穿过。

在笔者看来,他是找到了恶龙的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者中罕有的胜利者。因为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普通人,在不依赖大企业和政府的情况下,凭着对社会公义的信念,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社会。

纳德私下是什么样的人?很少有人能解答,他在公共事务中的活跃形象和他神秘的私人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纳德的朋友眼里,他是一个里外如一的人,有一种只能在儿童或历史人物中见到的人格的统一性。

他没有结过婚,没有子女,长期租住在华盛顿的一间公寓。他没有汽车,没有太多电器,据说家里连电视都没有。

他完全与时尚绝缘,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他,很可能把他当做落魄的推销员,他身上「滑稽的稻草人式的雨衣」来自商店促销,穿了二十多年的十几双鞋子来自 1959 年的清仓大甩卖。

实际上纳德并不贫穷,他从演讲、著作、股票投资中受益颇丰,但大部分收入都投入消费者运动。他做过很多次收费的演讲,持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但他每年开销只有 25000 美元(2000 年时)。

他曾经隐瞒生日,以免崇拜者送礼物。以前为了被人认出,住店时签「Nader, initial R.」这个名字。他的一位朋友这样解释:「纳德怕被当成电影明星,把他的私生活浪漫化,所以他干脆抛弃了私生活。」

他是一个孤僻、冷漠、谨慎的人,对谁都不信任。甚至他最亲密的朋友也感到他高深莫测。(来源:汽车大亨)

或许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有保持偏执和孤独,才能长久地保持初心,才能冷眼面对排山倒海的评论。就像一本书中说那样:

听众似乎把他看成是个演员。他们给他鼓掌好象是赞扬演出一样。很少人感到自己必须参与其事,必须仿效他的榜样,或听从他的建议。使他感到极为痛苦的是,不管他们对他喝采声多么强烈,不管他们多么经常说他们赞成他,但在这物质至上的黄金盛世,他们并非真正同他是一伙的。(来源:光荣与梦想:1932-1972 年美国实录)

1966 年的听证会上,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问纳德:「为什么这么做?」纳德的回答有些无奈:「如果我从事防止虐待动物的活动,就没有人会问我这个问题。」多年以后,当有人问纳德母亲这个问题时,她答道:「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什么也不做。」

是的,我们不相信世上有理想主义者,除非他已经在坟墓里,我们不相信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人,除非他在遥远的彼方。在「情怀」和「理想」被玩坏的时代,很多人一旦认识到社会运行的内部秘密,便毫不犹豫将「信念」抛弃,还转过头来嘲笑继续怀揣它们的人。

让人不放心的食品,不干净的水和空气,肆无忌惮的虚假广告,中国消费者今日面临的问题和半个世纪前的美国何其相似。从 1998 年的恒升电脑案,2001 年的三菱帕杰罗事件,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离我们最近的三星 Note7 事件,中国不乏与大公司对抗的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纳德式的人物出现。

希望他出现时,不要再被追问:「为什么这么做?」

主要参考资料

Ralph Nader:Battling for Democracy - Kevin Graham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YKJtX_99cysC&hl=zh) 

G.M. & Ralph Nader -  The Pop History Dig ()

Nader’s Raiders -  The Pop History Dig ()

Citizen Action and Other Big Ideas - David Bollier (https://blog.nader.org/2004/01/09/citizen-action-and-other-big-ideas-by-david-bollier-chapter-one-the-beginnings/),译文来自《交流》 2001 年第二、三期

How Ralph Nader Changed America - Mark Green ()

THE U.S.'s TOUGHEST CUSTOMER - Time (,9171,840502,00.html)

Ralph Nader - Encyclopedia of the Consumer Movement (https://nader.org/biography/ralph-nader-entry-encyclopedia-consumer-movement/)

An Unreasonable Man - Henriette Mantel、Steve Skrovan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83973/)

Ralph Nader - Academy of Achievement ()

消费者权益活动人士拉尔夫·纳德 - 美国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a-21-w2008-07-16-voa57-63176452/962953.html)

商业伦理: 西方经典管理案例集 - 哈特利(Hartley) (https://books.google.at/books/about/商业伦理.html?id=tOVCMCaK_HkC&redir_esc=y)

光荣与梦想:1932-1972 年美国实录 - 威廉・曼彻斯特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5492/) 

汽车大亨 - 哈伯斯塔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844345/)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点击下方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影像||||||学人||||||||||||||榜单||||

人物|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上一篇:大家说画│省美术馆馆长讲解馆藏明清绘画·人物花鸟篇(视频)
下一篇:建筑与书画|勇立潮头唱大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