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
893 2024-12-25
原标题:逝去的生命留下4000万颗种子、自我要求到了病态地步…他们为何感动上海?
城市里脱颖而出的先锋者和追梦人,总会给人感动和震撼。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18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获奖者们走上舞台,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他们中有科学家,也有大工匠,还有许多默默无闻在基层奉献的劳动者。他们坚守信仰、追逐梦想、开拓创新,为城市带来了光荣与力量。
钟扬妻子带来了他的“移动办公室”
“他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随时放弃,可他坚持这么多年,都是因为心中有个梦想。”张晓艳有些哽咽。她的丈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戛然而止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16年间西藏行路50万公里,还有他与团队在高原上收集到的4000万颗种子。
张晓艳说,钟扬的故事都和种子有关,他同样留下了一把为年轻人点亮的理想之火。生前,钟扬参与创建了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位博士生索南措就从西藏专程赶来,将钟老师生前最爱穿的一套藏族服饰交到张晓艳的手中,“是老师让我拥有了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梦想的勇气,我们会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而张晓艳也带来了钟扬的大背包,她说这是他的“移动办公室”,里面有许多科学仪器和记录本,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的学生们庄重地接过背包,钟扬教授未完成的事业,由他们接手前行。
“尹博士,您今年高寿?”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时,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俏皮地脱口而出:38岁。今年74岁的尹志尧祖孙四代都选择了从海外归国报效祖国的道路。为了研究攻关集成线路的核心技术,60岁他开始重新创业。
他说,芯片制造有很多道工序,中微做的是其中一环,叫做蚀刻机。在蚀刻机这一环做到世界领先固然很好,但中国在许多其他环节依然落后,甚至有些领域一片空白,“集成线路是一条长河,一直不断向前流动。”他说,移动通讯即将进入5G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奋斗不能停歇。
他对训练的自我要求到了“病态”地步
“来上海打拼,我想学好一技之长。” 正是这样的志气,让杨山巍一举站上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领奖台,也实现了上海选手世技赛上金牌“零的突破”。
杨山巍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前带教过他的老师曾说,他对自己汽修训练的要求严格到了“病态”的地步,教练允许有2毫米的误差,他规定自己必须小于1毫米。门板修复一般用手摸、用尺量,而他用强光灯照在门板上,一点点找不平。每一次简单的敲击,他都要反复练习上百遍,力求每次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杨山巍说,“有的人适合上大学,有些人动手能力强。只要从基层做起,沉下心来踏实干,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抓斗大王”包起帆为他颁奖,他说,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未来“大国工匠”的影子,“希望能看到更多像他这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学习型人才,通过不懈努力改变人生和命运。”
从检修工到高级工程师,从职校毕业生到硕士研究生学历,从普通工人到管理层,“80后”陆鑫源从事地铁通信信号工作18年,践行了从“工人迈向大师”的跨越式发展,为上海地铁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8年来,陆鑫源每天手机不离身、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赶赴现场。上班总是背着双肩包,里面装有电脑、70多G的数据和万用表。“管理信号系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说,每天凌晨1点至4点,当人们进入睡眠时,他们在抓紧片刻时间做好所有地铁站点的维护保养工作。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做就必须全力以赴。
为了延续婴幼儿生命,他选择挑战
活动现场,两名5岁和9岁的孩子,笑着向夏强医生挥手。这一刻,更让夏强坚定信念:我要坚持干下去,等我老了,看着这些孩子一个个长成健康的小伙和姑娘,那该多幸福。
10多年前的中国,得了胆道闭锁的孩子,往往只能等待死亡。全国每年这样的新发患儿有3000例左右,他们中间有80%的人会在2岁以内因肝衰竭而死亡。2004年,38岁的夏强来到仁济医院创建肝脏外科,攻克儿童肝移植难题。如今团队的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累计完成肝移植总量近4000例。“需要做儿童肝移植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9个月左右,小病人的每个血管、胆管,口径比成人细了四五倍,最细的胆管只有1毫米,细如头发丝。”夏强说,让生命延续下去,是医生的职责与使命。
这次获得年度感动人物奖项的还有祝玮家庭,她一家五代为师。当祝玮和女儿走上舞台时,她们骄傲地说:“成为教师,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语文特级教师、81岁的于漪为祝玮家庭颁奖。于漪一家三代也全都是教育工作者,她说,“投身教育事业,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为社会传递中国好家风、好家教,这是学生之福、教育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