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
893 2024-12-25
北极星大气网讯:一辆、两辆、三辆……夜里10点多,南京市中心一处开阔的工地上,机器轰鸣不停,运送物料的渣土车来回进出,扬起阵阵尘土。
“夜间违法施工,必须马上停工!”一辆白色的执法车闻讯赶来,停在了工地大门口,葛学勇跳下车亮出执法证,要求对方马上停工并清理被污染的路面。为防止事态扩大,葛学勇按照执法流程请公安到场协助,并当场开具了违法行为告知书。
自从部队转业后,老葛在南京环保执法一线已经18年。
葛学勇(右一)在环保执法一线
有勇有谋,整治“最牛工地”
“南京共有1000多个工地,最严重的区域平均月降尘量30吨……”2010年11月,连续多日的扬尘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与重视。随后举行的环保“千人大会”上,南京市环保局长向市民道歉,并承诺将严控扬尘。
南京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工地环境管理科,已在环保执法一线工作了近10年、兼具环保信访和工地夜间噪音管理经验的葛学勇临危受命,负责牵头全市工地扬尘管控工作。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葛学勇直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当时还没有出台关于扬尘治理的专门条例,也没有执法的强制手段,只能“借力”夜间噪音管理措施来倒逼工地的扬尘治理。此外,当时大多数工地还没有相关管控意识,更给现场执法增加了难度。
有一次,葛学勇接到南京某区环保局的求助:有家大型工地日夜施工,噪音和扬尘很大,投诉众多,但工地上有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安保人员和巡逻人员把守,非常强硬地阻挡环保执法人员进场检查。老葛去现场了解情况,工地负责人甚至躲着不见。
“邪了门了,还有执法人员进不去的工地!”老葛拿出带兵演习时的执着,迅速想好了对策。晚上10点,正是禁止夜间施工的时间。时间一到,市区两级环保执法部门组成的5支执法队准时到达现场,封堵住施工车辆进出的大门。接到新闻线索的五六家媒体也纷纷赶来拍摄“最牛工地”。
工地负责人傻了眼,不得不出面。“就在车头上把违法行为告知书等材料填写好吧。”老葛看着现场停工后才离开。
然而老葛一行人刚离开半小时,留守的一组执法队来电汇报,工地又悄悄复工了。老葛火速杀了个回马枪,抓了个现行。“乙方违法施工,甲方和监理方没有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谁污染、谁负责!”开完了三方现场会,彻底停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半。
施工单位赶紧前来:“顶格处罚我们认了,但是停工一星期的整改实在赶不上工期啊,要不然我们私下聚一聚……”老葛立即打断,指出对方抗拒执法在先、知法犯法在后,不整改到位绝不能复工。
有了“最严条例”,执法底气更足
几次硬仗打下来,有勇有谋的老葛成了工地上的“名人”,以前在扬尘管控上缺乏责任意识的工地负责人看到他来执法,都不敢轻易敷衍。
“但是执法人员东奔西跑、来回‘灭火’,这样并不能长久。”葛学勇认为,从强制变为自觉,还是要靠依法监督。但当时扬尘管控在江苏还没有立法,有的省市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现场执法的针对性有待提高,环保执法话语权也有待提升。
2012年4月,老葛在市环保局及法制办的支持下,参与起草南京市扬尘专项地方性法规。2013年1月1日,《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自此,南京的工地扬尘管控工作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转变。《办法》一经出台,就被称为“最严扬尘管控”,得到许多市民和网友的肯定。
“以前工地管理归口单位是住建部门,《办法》依旧明确了该部门的职责分工;但在现场环保执法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执法依据就没有抓手,难免底气不足。而根据专项办法,环保部门有权责令限期停工整改,这将对违规工地起到强有力的威慑和敦促作用。”老葛说。
3个月之后,南京成立扬尘管理办公室,对扬尘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成员单位有28家,其中市环保局、督察办、住建委、城管局、交通局派人常驻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扬尘办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环保局长担任副主任,葛学勇则担任扬尘办办公室主任。“现在执法底气更足了。”他说。
智慧工地越来越多,远程监控精准有效
“三、二、一,启动!”在南京环境监测总队的指挥大厅,老葛一声令下,一阵“人工雨”从天而降——全市101个建筑工地上,喷淋、喷雾、雾泡同时全部开启、同步喷洒降尘,空气质量逐步转好。
这是老葛降尘的法宝。在南京多家工地门口,都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着PM2.5、PM10实时指标。它背后是一整套智慧工地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当PM10浓度超过100微克/立方米时,现场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喷洒降尘。现场施工环境还与区级环保监测平台联网,实现远程监控。
这两年,老葛忙着推进全市智慧工地建设。但是,购买智能设备需要花钱,安装联网平台要靠引导,有的工地负责人一听就摇头,“这不是花钱给自己买个套子钻吗?”有的工地一口答应,却只是借来一台喷淋设备“表演”,执法人员走后就又还回去了。还有人当面质疑说:“你们这是搞形象工程,安装不安装有什么差别呢?”
直脾气的老葛这次没急着怼回去,而是耐心解释:“如果整个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按规定要全部停工,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环保要求、有自动降尘措施的智慧工地,就不会耽误工期。这不是一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事吗?”终于,一家企业被他说动了,成为第一个试点工地。
今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市经过审批成为差别化管理对象的“智慧工地”,在启动冬春季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期间,可在不改变施工强度和工程进度情况下,维持正常施工。眼下,越来越多的“智慧工地”正在积极申报之中……
目前,南京2300个工地的平均月降尘量降至4.8吨以下,和8年前老葛临危受命时最高30吨的数据相比,已有了显著改善。“你们真有办法呀,以前家附近的工地像个大垃圾场,现在硬化了路面,绿化了环境,再也不闹心啦。”每次收到市民的点赞,老葛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正是我们一线执法人员的初心啊!”
原标题:在环保执法一线一干就是18年 治扬尘 有老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