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看巴西挣扎的大国梦: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人人网 2016-08-05 10:00:03

  奥运能凝聚巴西民心吗

  奥运会似乎一直跟“大国”目标相关,巴西亦然。按照巴西政府几年前的设想,无论是2014年足球世界杯,还是即将开幕的里约奥运会,都将奠定巴西一流新兴大国的地位。外媒数年前也多认为,里约奥运会将预示着巴西大国时代的到来。

  巴西有这个资本,而且相当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名奥地利作家游历巴西后,写了一本书,名叫《巴西:未来之国》。从此,“未来之国”成了巴西的一个代名词。2003年,巴西拍过一部电影,名为《上帝是巴西人》,这个名字也被用来形容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论国土面积,巴西全球排第五,仅次于俄、加、中、美;论人口资源,巴西约2亿,仅次于中、印、美、印尼。此外,无论谁到巴西,都会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惊叹:广袤的雨林,世界上最宽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无数绵延的海滩,质量上乘的铁矿资源以及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与中印等新兴大国不同,巴西所处的地缘环境也更清晰,其大部分时期内保持的和平彰显了这一独特优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经济增速上两位数,被称作“巴西奇迹”。1980年,巴西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2001年,巴西被列入“金砖四国”。2003年卢拉上任后,巴西呈现蒸蒸日上之态。也许正是这些因素让卢拉说出“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巴西”的豪言壮语。

  但有分析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巴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都起好作用。当欧洲的殖民者来到巴西时,他们看到的是如何用这里肥沃的土地种植他们想要的咖啡、甘蔗,为自己赚取钱财;当他们发现了当地的矿藏资源时,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积累个人财富……而这一切一切的后果,就是最终土地的大片荒废和贫瘠。上个世纪最后20年,巴西还陷入著名的拉美“中等收入陷阱”。

  巴西人民族性格的一些特点也被吐槽过。在国际媒体圈、巴西政治圈,流传着一个说法: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用“不靠谱”来形容巴西这个国家。巴西记者、小说家尼尔松·罗德里格斯(1912-1980)被认为最谙巴西国民性,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创造出一个词——“杂种狗情结”(ocomplexo devira-lata),用来形容被认为是巴西民族基本心理特征的自卑感。而7年前里约“中签”后卢拉表露的“心声”,也被认为是一个佐证。

  《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采访发现,巴西人的民族性格比较随性,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为巴西的民族融合和包容性自豪,但他们很少说自己国家一定要多么强大。巴西原本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眼下的危机使民意出现了对立,一场成功的奥运会或许能够在凝聚民心的同时,为巴西带来经济推动力。从历史看,最近几届奥运会事前都被唱衰,但最终都获得成功。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五年十年就能完成。”周志伟说,即使曾经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巴西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阶段中出现问题也属正常,这算是“成长中的烦恼”。“长期来看,我对巴西的前景依然抱有信心。巴西具备再次崛起的实力。”

3 下一页

上一篇:当今军旅文学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习近平“四路”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方向 拥抱全球梦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