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
835 2024-11-04
(原标题:礼金数折射社会关系现代化程度)
叱咤丰云
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进步,中国人在整体上摆脱了匮乏,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熟人社会,在内部开始塌陷。婚礼越办越大,成为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的手段。
20年前,我祖父去世的时候,是父亲操办的葬礼。我看到父亲拿出一个本子,记录前来吊唁的人送来的礼金。有人送的是“刀头”(一点肉),也有现金,5元或10元。对父亲来说,这些都需要他在某一天进行回报。如果对方有亲戚去世,他送去的礼金不能比收的更低。
这种回报的周期可能非常长,10年、20年,有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报,而物价早已翻倍。这样的礼金往来,不但不让人反感,还会让人温暖。在更早的时候,一个家庭操办葬礼都是困难的,那些“刀头”,正好办丧时用得着。这是一种底层的互助模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人在其中的表现,甚至和道德评价相关:如果一家人去世,前来送礼的人不多,就说明这个人即便是到死,都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
这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经典图景,人情往来的背后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亲戚关系。农业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大家都是靠天吃饭,没有谁能真正摆脱匮乏。因此,这种关系,非但没有攀比含义,相反,它是人存在的纽带,也是共同抵抗困难的基础。
礼金往来的异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长足进步。中国人在整体上摆脱了匮乏,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能力举办葬礼或者婚礼,只是排场大小有所区别。但是,人们似乎越来越看重这种“区别”,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熟人社会,在内部开始塌陷。婚礼越办越大,成为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的手段。
一个典型的城市婚礼,是双方父母的关系加上双方新人关系的总和,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大量参加婚礼的人,都是新型社会关系的体现,参加的越多,就说明新人的“人脉”越广。在城市,这种人脉无疑代表了一种成功。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婚礼的规模急剧扩大,最终,人们甚至看到其中的商机,这是一次展示实力的机会,也是一次发财的机会。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贫穷的地方,礼金的攀比似乎越严重。但这可能只是一种表象。事实上,浙江温州和福建一些地方,礼金比河南、山西等地还要可怕。其实,决定礼金异化程度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还包括社会关系的现代化程度。那些礼金让人咂舌的地区,大多是社会关系的现代化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像温州这样的地方,婚礼的双方可能都非常有钱,结果结婚就变成了“资产重组”——这仍是过去血缘关系的变体,只不过是从共同抵抗匮乏变成了合伙做生意罢了。礼金观念极为淡漠的广东,其实每个地区也都不相同,广州、深圳、佛山这些更“外向”的地方,礼金只是个形式,过年发红包20元就行,而在人际关系更传统的潮汕地区,礼金也相对较高。
礼金的异化成为当代中国特有的景观,但是很少听说有人因为结婚而破产的。毕竟,不管你花了多少钱,配偶最终还是能帮你拿回来,礼金只是特殊的资金流动方式罢了。等到中国人普遍习惯契约社会、依靠法律而不是人情生活的那一天,礼金的时代也许就会结束了。
张丰(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