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
835 2024-11-04
文 | 尚闻多、潘心怡、李雨谦
编辑 | 郑怀舟
50万年薪外加10个月年终奖,这是一家知名基金公司副总给一名22岁年轻人开出的offer。
疫情阴霾笼罩下,今年拥有870万毕业生的求职季显得格外拥挤。不得不说,50万的年薪足够“慷慨”,但这个名叫吴吞的年轻人还是拒绝了如此诱人的提议。
诚然,在外人看来,作为一家地方财经院校的延期毕业生,找不到拒绝这个高薪工作的理由。但吴吞有更长远的打算。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他给出了统一答案,“我想发私募”。
对于曾经是千万级资金操盘手的吴吞来说,一个发行私募基金的未来更具有吸引力。
是的,你没有看错。15岁接触二级市场,18岁赚到人生第一个二十万,21岁财富积累至一百万,和二级市场有关的一切,都让吴吞身上的每一个毛细血孔都为之振奋。
这一切,在少年吴吞身上均有迹可循。
少年追金
2015年6月12日,A股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大盘达到5178点。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只有18岁的吴吞盯着手机目不转睛,看着大盘数字一点点往上涨,他有些懊恼,“如果不是高三太忙,我是不会错过这波牛市的。”
自嘲为“小镇新韭菜”,此时的吴吞股龄已经超过3年,手里握有十几万的资金。和同龄人相比,这已经算是一笔“巨资”。
“中考考不上高中就要掏1.3万的择校费,我跟我妈说,考上了这1.3万就给我炒股。”凭借这笔“赢”来的这笔本金,他在高中三年里积累了十几倍数字的财富。
热衷于在网络平台淘股吧“混迹”,吴吞在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为了赶上最后一趟车,吴吞重仓了双汇和五粮液。
但事情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刚准备大展身手,6月股灾来了”。
也是在6月12日这一天,证监会发布对券商的内部通告,暂停场外配资新端口的接入,并且要求券商开始清理场外配资。
7月3日,千股跌停,沪指盘中最低达3629.56点。半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就跌去了30%。
救市
吴吞选择了观望。和无数股民一样紧张的还有监管层。
救市,终究还是来了。
根据公开消息,如果以7月1日为入市起点,8月14日为终点,再剔除出汇金公司(号称“金融国资委”)此前持有的6只金融股,以在此期间的平均股价计算,国家队扫入以上1365家个股耗资约1.23万亿元。
救市让很多人有了反弹的心理幻想,现任中银国际证券总部级投顾孙翀则在各种质疑的声音中,毅然大举止损减仓。
当时的孙翀还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掌管上千万资金。
“怕。”是孙翀的第一反应,现在回想依然心有余悸。
毕竟跌去一个百分点,就要抹掉几百万的账面盈利。当时,他所管理的资产已经浮盈超过300%。
市场永远是最佳的教科书,正如孙翀所忌惮的,反弹并没有出现。随着救市措施的出台,当大家认为市场已经企稳的时候,证监���突然祭出“熔断”措施。
2016年1月1日起A股市场开始正式实施熔断制度。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指数,设置5%和7%两档熔断门槛。
元旦假期刚过,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即1月4日,市场便触及两档熔断阈值。1月7日,两市早盘大幅低开后迅速跳水,盘中触发第二档熔断, 全天仅交易15分钟。1月7日晚,证监会决定暂停A股指数熔断机制。
在这4天时间里,上证指数跌幅达11.7%, 深证成指跌幅达15.0%,创业板指数跌幅达16.9%,整个A股市场再现千股跌停。那几日A股总市值蒸发达5.4万亿,平均每位股民损失达10万元。
劫后余生
“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开年,我们经历了股灾、熔断。那时候整个市场都是很艰难的,保持正收益的投资者都屈指可数。所以我们那时候其实已经还算是相当不错,实现了7%以上的收益水平。”
孙翀感叹,助他成功逃离熊市的,一个是加仓时间点的把握,一个就是题材的选择。
“如果我们当时也犹豫没逃成功,那么后面大半年时间基本上是很难很难翻红的”,当市场再次动荡、一片哀嚎的时候,孙翀展现出价值投资的功力���丝毫没有犹豫,选择在此时加仓科技板块。
2015年股灾中,吴吞算是幸运儿,在15年下半年陆续清仓后,手里只剩下五粮液,“牛市没怎么涨,跌起来也没怎么跌”。
在这一代年轻人还在为某款新出的手游狂欢,或是在某家网红甜品店打卡时,全心投身于如何在资本市场套利的吴吞已经算得上彻底“脱贫”。
但吴吞的操盘手生涯并不是没有失手的时候,他在借壳上市的炒作风中亏去不少,这也促使他开始思考,盲目跟从炒作不是长久之路。
为此,吴吞在大二时决定延迟毕业,并来到北京各大公司实习“见世面”,“更重要的是做调研”。在他看来,理解了大公司的逻辑,才能在二级市场更好地做到精准的价值投资。
然而,吴吞的目标不止于此,“帮别人操盘风险太大,我还在学习更系统地理解整个金融市场”,他说。
或许,时光倒退32年,全程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杨平能告诉吴吞答案。
隐晦的交易
1988年,计划经济余温下的中国,财富猎手已经在潜伏。
国库券的流通打破了80年代我国金融市场“无聊”的局面,定期存款不再是近乎唯一的金融产品,倒卖国库券在上海等地迎来了一个小热潮。
当时,不少职工的工资以国库券的形式发放,“价值100元的国库券卖87元”,在杨平的记忆里,地摊上的国库券、成袋子的现金、匆匆的人们构成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交易场景。
年轻的杨平就背着米袋子来收这些便宜的国库券,以期日后兑出获得收益,他的投资人生也就此拉开序幕。
进入90年代,杨平又瞄上了和新股摇号挂钩的“股票认购证”。
1992年1月19日,上海首次发行“股票认购证”,这一年中国还没有证监会。发行的前一日,邓小平南巡,中国的大门进一步打开,股市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杨平所在工厂的工会也开始了认购证的分销,尽管月工资仅百元,但他买了10张。
厂里的老员工们显然不能理解小年轻们的投资热情,“30元来买认购证”“你们发神经啊去买这个东西”之类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但就是这些认购证造就了中国第一代股票投资者,据新民晚报报道,207万份认购证的持有者成了沪上第一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致富的人。
杨平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轮摇号结果出来之后,杨平中签了二纺机,上市之后的二纺机一度成为了百元股。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放开股价涨幅限制后,杨平又中签了市百一店与华联商厦(后合并为“百联股份”)。1993年A股1558点时,市百一店、华联商厦股价更高达84元,将这两只股票卖掉后,杨平入账了10几万。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杨平这样的好运气。
和科比做邻居
1995年,认购证的热潮烟消云散。在媒体的各种报道中,不少人从认购证赚了钱后,又因为透支等原因全都“吐”了出来。
这一年开始,A股上演了一波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当年5月18日,因国债非理性上涨而停发,股市暴涨,然而这次牛市仅仅维持了3个交易日,22日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大盘迅速下跌16.39%。
5月19日,沪深股市科技股强势上涨。清华同方、深科技、风华高科等高科技概念股被热炒,特别是东方明珠、中信国安、广电股份等网络概念股再三涨停。虽然股市情绪高涨,大多数股民只知低头买股,不断推高股指,却不知背后逻辑。
上午10:00,已经开盘半小时的股市还在持续上攻拉升。
但是,杨平却感到不安,不同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中心态、敏锐、技术才是成功的关键,盲从消息与放大情绪往往会让自己输得很惨。
10:30,杨平跑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逃顶。在接下来2年的长牛行情中,杨平用理智一次次地“跑赢大盘”。 1999 年 5 月 19 日至2001 年 6 月 14 日,上证综指从 1057 点启动,收于 2245 点,累计涨幅 111.58%。
凭借10几万的资本,在资本市场“拼杀”多年后,杨平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一路成为了已故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邻居。
敬畏市场
年近古稀的杨平至今仍然活跃在股市上,拜519经验所赐,2015年之前杨平就开始隐约感觉市场不对劲,提前一年就清仓了筹码,2015年股灾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波澜。
回顾往昔,从投机到投资,杨平同中国金融市场共成熟。投资有原则,买卖有底线,顺势而为,敬畏市场,才可平衡风险与信心,这是杨平对A股的心得。
2020年,杨平喜欢点外卖、开特斯拉。“股市是一所永远无法毕业的大学。”盯盘,是他不变的习惯,但他的赚钱风格变了,看好高价股和科技股。
特斯拉刚推出之时,连自己的儿子都评价不靠谱的产品,在杨平的眼里则是未来,“你妈不会开车的都觉得好开,自动驾驶不香吗?不是未来的生活方式吗?”
注重实操的杨平与孙翀的观点不谋而合。
孙翀认为,近期管理层座谈会再次定调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批科创板50ETF获批,科创板迈入指数投资新时代,这些可能都为科技股再次走强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再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国趁机提出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孙翀说,从2009年开始的十几年持续的投入转型,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其实有一些行业已经走出来了,像光伏走出来了,国家全是靠补贴。中国那时候最短的时间创造出了一个首富,光伏产业的首富施正荣。”
只要沿着这条路,那么也许再给10年,“我们看到的就是完全另外一种景象”。
尾声:理智和财富
在北京东三环的七星商务办公楼里,彭博终端机上追踪着最新的股市动态,诸如“利好出尽”“美联储放水”“割肉”等专业名词充斥着吴吞所在的办公室。
“疫情更像是一个加速器,让一些原本就要发生的事情加速前进了,股市也是同样的逻辑。” 说罢,吴吞整了整他的西装衣领。
这已经是他实习的第10家公司了。很快,吴吞将开启他的第11和12次实习——易方达和蚂蚁集团先后向他允诺了实习offer。
和时下年轻人一样,吴吞热衷剧本杀、海底捞,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将对公司的调研融入生活成为他的日常,“比如看好医美行业,我就会真的去体验热玛吉”。
承认自己对财富的欲望,并且理性地地追逐它。这些“财富猎手”传递给普通人的信息,至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