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些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贸易
1491 2025-01-07
日前,“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在上海新天地落幕。过去两周,上海新天地变身为一座露天大剧院,在帐篷剧场、咖啡馆、酒吧、餐厅、博物馆、广场……16部、170场次中英法澳等国优秀剧目轮番上演,2万多名观众参与其中。艺术节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对标全球城市目标,商业功能叠加文化功能,升级为公共文化空间,新天地进行了一场2.0版的城市更新探索。
上海新天地也需要城市更新?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的确,新天地是城市更新的样本:它将原来石库门的居住功能,升级改造为具有生活休闲、文化、购物与娱乐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上海的时尚消费体验;无论从商业地产开发还是从旧城改造、历史保护性开发等角度看,它都可以被写进城市更新的“教科书”中。不过,这只是新天地完成的城市更新1.0版。
在全球实体商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即便像新天地这样的商业体,也如履薄冰、不进则退。去年底,新天地一口气推出湖滨道购物中心及新里两个新项目,与新天地南里、北里以及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等“老”新天地项目联动,集聚人气效应初现。
不过,上海中心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依靠新建项目拉动人气并不可持续。而相比大拆大建,在原来商业体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文化生成与有机生长,或许才是当下的商业之道。
于是便有了新天地2.0版城市更新的大胆尝试。这个2.0版城市更新是什么样?“表演艺术新天地”是其中第一个探索项目。
它完全不同于购物中心的文化演出:首先,表演形式创新,汇集了户外多媒体影音秀、新马戏、默剧、浸没式戏剧、创意物件剧、咖啡剧、街头表演和观众参与型剧目等多种国际流行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并不常见;其次,表演场地超越空间限制,咖啡馆、广场、餐厅、博物馆……室内外都可以成为舞台。
下转7版(上接第1版)这样的演绎方式可不是制作人“拍脑袋”想出来的。“爱丁堡、阿维尼翁、阿德莱德等国际艺术之都,每年举办盛大的艺术节时,大街上、咖啡馆里、广场上……会出现很多适合当时场地环境的表演,整个城市变身一座大剧场。‘表演艺术新天地’正是对标了这些国际艺术之都。”制作人袁鸿告诉记者。
事实证明,上海观众对这场艺术节的参与度与认可度颇高。艺术节启动前,所有免费演出的预约观看名额被一抢而光;演出期间,所有场次基本满座。艺术节对新天地的正面效应已经显现:举办期间,人流比往日有明显增加,对周边业态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有专家认为,“‘表演艺术新天地’其实是新天地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体验式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具有很高的黏性,如果未来有更创新、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支撑,将对消费者产生持续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新天地的探索将带来不可小觑的社会效益。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巫志南说,黄浦鼓励新天地通过城市更新方式,进行持续的文化叠加与生成,为公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黄浦集中大量商业体,新天地城市更新2.0版模式能进一步推广,将有利于上海城市文化提升,也能更好展示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