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些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贸易
1358 2025-01-07
长久以来,农村一直是公共文化的“洼地”,如何让聚集在高处的文化资源“流”向农村?自2013年省委、省政府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切实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农村的文化地标。三年来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28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共建设农村文化礼堂734个,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今年已完成90个,完成率达90%。如今,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成为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基地”、凝心聚力的“红色殿堂”。8月10日起,我们将连续推出《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巡礼》专栏,每天推荐一个优秀农村文化礼堂,邀请大家一起感受红红火火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巡礼3】
礼堂名称:毕家村文化礼堂
礼堂地址:兰溪县兰江街道毕家村
礼堂特色:毕矮智慧文化
毕家村文化礼堂:传说金华也有阿凡提,他的名字叫毕矮
在兰溪,几乎人人都知道毕矮,很多人都是听着毕矮的故事长大的。
在毕矮的老家毕家村,村文化礼堂就建在毕氏宗祠内,而宗祠南侧的福厅,则改建成了毕矮故事非遗馆。传诵数百年的传奇故事,就这样走下庙堂,融进村民生活,感悟先人智慧,学习修身齐家。
和阿凡提一样聪明的毕矮,究竟是谁?
毕矮,原名毕文彩,明末清初人(1609~1676),是兰溪市原女埠镇毕家村人,是兰溪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被誉为“阿凡提”式的人物。
毕矮故事从明朝末年起,广泛流传于兰溪及其龙游、建德等周边县市,数百年来经过民间街头巷尾、田头地角、茶馆酒肆的口耳相传,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充实,至今仍是兰溪老百姓饭后茶余喜闻乐道的内容之一。目前流传下来的毕矮故事大约有100多篇,其中有3篇被收入《中国智慧故事大全》。
民间记载的毕矮智慧故事,如《失而复得的官印》、《怒惩渡霸头》、《棒打老猪娘》等,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毕矮智慧的形象。在兰溪人心目中,毕矮已经成了智慧的化身,是反抗邪恶势力、达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象征。
2006年,毕矮故事被列入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申报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获称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代表性文化符号。
文化礼堂让毕矮从庙堂走向日常
2013年,省委、省政府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为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小切口”,兰溪着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村民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坚持规定的“两堂五廊”(文化礼堂、道德讲堂,村史廊、成就廊、民风廊、励志廊、文化廊)基础上,注重探寻各个村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让村民在“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宿。
毕家村文化礼堂就是其中典型。毕家村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将民间流传很广的“毕矮传说”搜集整理,并建起了毕矮文化非遗馆,以泥塑、影视、刊物、漫画等形式,多角度展示毕矮的智慧,歌颂毕矮聪慧过人、嫉恶如仇的品质。据了解,村民纷纷从中找到共鸣,自非遗馆建成以来,每天前去参观的周边村民达上百人。
随着毕家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毕矮智慧文化的影响也在扩大,也得到了省市各级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今年6月,“国内知名网媒走进美丽兰溪”大型采风活动在兰溪举行,毕矮文化礼堂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全国30多家知名网络媒体前来参观和探寻。
(金华新闻网记者徐超 实习生吴越溪 特约通讯员颜徳杰)
【毕矮故事两则】
毕矮的故事之扛粪桶
某日,毕矮见一挑粪者坐在石拱桥头吸烟,烟瘾发作,便掏出旱烟管上前借火。不料那人却问他几时还。
毕矮对过火,边吸烟边说:“这桥又高又陡,挑着满满两桶粪过桥,太费力,我助你扛过桥去好吗?”那人非常高兴,即与毕矮用扁担扛粪桶。谁知扛过一桶,再扛另一桶时,毕矮却笑笑说:“借火要还不谢,讨火只谢不还。讨一次火助你扛一桶粪,已经谢过,对不起,我有要事失陪了。另一桶粪下次讨火时再帮你扛。”说罢扬长而去。挑粪者手拿扁担立于桥上,眼看两桶粪分在桥两头,挑不行,提不能,毫无办法,只怪自己讲话太尖刻。
毕矮的故事之咸菜肉面
某日,毕矮外出提早回家,闻得厨房里肉香扑鼻,就悄悄上楼。他从正对灶头的楼板小孔中向下一瞧,见嫂子正在煮一小锅猪肉面条,原来嫂子又在吃独食。毕矮从坛子里掏出一把咸菜,在面条将熟时,对准小孔将咸菜汁滴进面锅里。嫂子见有褐色水从楼板缝里滴到锅里,以为是猫尿,吃了一惊。
嫂子叹声“可惜”,正皱着眉头想将面条倒掉,毕矮此时恰巧走进厨房。嫂子便说:“毕矮,来得正好,我烧了一锅猪肉面,趁热快吃。”毕矮谦让一番后就一碗碗盛来吃。嫂子故意问:“好吃吗?”毕矮笑道:“好极,咸菜汤烧猪肉面,嫂子好手艺,嫂子好手艺。”嫂子一听,知道又受毕矮捉弄,想去盛碗面吃吃,可锅里已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