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些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贸易
1358 2025-01-07
(原标题:城乡统筹发展植入文明基因)
滁州市体育馆
鸟的天堂来安池杉湖
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
今年6月,在最新发布的一批安徽省文明城市、安徽省文明村镇等名单中,滁州市成功获评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近年来,滁州市以争创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共创共享”理念,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强化管理、健全机制,为美好滁州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强化宣传引导 加大曝光力度
社会宣传全覆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学雷锋志愿服务、“百城万店诚信建设”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文明意识。开辟专题专栏,2016年以来,滁州日报、皖东晨刊共刊载各类公益广告300多个整版,滁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公共、科教3个频道累计播发公益广告上万次。动用各类社会宣传资源6000多个开展公益宣传,有效凝聚了共识、扩大了影响。
典型宣传全覆盖。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2016年评选产生“滁州好人”126人,9人获评“安徽好人”,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好人数居全省前列。在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事迹深入人心。全市各级建立道德讲堂810个,今年以来开展活动2000多场次。率先在全省实施“道德信贷”工程,引导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全市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做到建档、授信全覆盖,入选中宣部全国创新案例。
曝光问题全覆盖。开设《滁州直击》栏目,对“脏乱差”地方进行拍摄,在全市整改推进会上播放,推动整改。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点赞文明 曝光陋习”专题栏目,动员市民积极参与“随手拍”,加强社会监督。
突出问题整改 聚焦改善民生
打歼灭战,整“脏乱差”。对创建工作中的重难点,组织力量集中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多部门联合行动,修补完善配套设施,清理疏导流动摊点,查处违停乱行车辆,通过集中治理,环境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抓老大难,啃“硬骨头”。一方面,对老大难问题严看死守,防止“回潮”。另一方面,注重源头治理,化解矛盾问题。对便民疏导点尚未覆盖又无集贸市场的区域,由城管部门划定区域,引导摊贩错时错峰经营。
抓常态化,防“一阵风”。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滁州市城区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等,完善考评体系。
试点示范带动 整体全面推进
共性问题抓示范。打造南谯区花园社区、琅琊区凤凰社区等一批样板社区,向全市推广。实施“路段长”制,建立市领导包保市区主要道路的责任体系。市区主要商业街天长路人流量大,市委分管领导亲自包保,在公共设施修缮、门前三包落实、车辆停放秩序、违法广告整治、创建氛围营造等方面作出示范,把天长路打造成示范路。
个性问题抓重点。针对各个社区创建不平衡问题,滁州市把硬件较差的社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用规范完善的创建活动弥补硬件短板。邀请先进地区文明创建专家来滁实地察看,把脉问诊,一个社区一策、一个问题一策,制定方案,推动问题解决。
加强自我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对一些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不文明行为,制定地方规章,明确管理要求。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管理作用,发布市民公约,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广大居民自觉遵守,加大不文明行为整治力度,控制和防止社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等现象,促进广大市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彻底根治顽疾,滁州市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对于跨区域、跨部门、交叉性、综合性的问题,明确牵头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着力解决好“如何保持长效”的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跟踪督察力度,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原标题:城乡统筹发展植入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