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庄地下人防工程变身“民间艺术馆” 挖掘民俗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人人人网 2018-03-11 02:23:18

2018年3月9日讯,朱漆红门青石砖,剪纸刺绣油画墙……这座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就是“方庄民间艺术馆”,一座由地下人防工程改造的共享空间,目前已经辐射方庄街道16个居委会,20个体验室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民俗技艺。

方庄地下人防工程变身“民间艺术馆” 挖掘民俗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北京巧娘顾小玲在衍纸画室为课程做准备 艺术馆前身是地下群居房

“方庄民间艺术馆”坐落在芳群园四区1号楼的地下。工业化风格的直线条与传统四合院的雕琢合为一体,清水水泥板与古建青砖时空连接,墙面有剪影、皮影等浅浮雕,屋顶上的祥云纹路讲述了从未中断过的文明。走进艺术馆,甬道将人引入一个个房间,足有20个,设置为剪纸室、绢花室、风筝室、布艺室、编织室、泥塑室、书画室、篆刻室、环保制作室和古筝琴室。馆内逃生指示标识、卫生间、安全设施等一应俱全。

“谁会想到,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馆此前就是个地下群居房,狭小的空间住着200来号人呢!”依据方庄街道工会主席郭伯民的说法,方庄3.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驻人口曾达12万,非常拥挤,很多地下空间用于群租群居,环境脏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郭伯民回忆当年的情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 于是,方庄地区工委办事处于2013年开始着力清理,这座占地488平方米的空间终于在2014年腾空。

免费教居民做手工

地下室是清理出来了,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全程参与其中的郭伯民上火。“大铁门一焊,经常被撬开;雨天积水,猫狗误入难出,夏季散发恶臭……”好不容易清理出来的空间如此荒废,搞不好还为犯案人员提供作案场所,他越想越怕。与此同时,方庄街道和妇联在搞活动中发现该地区有很多“能人”,做绢花,做剪纸,做泥人儿,正愁没地方展示。于是在多方努力下,地下空间变身艺术馆的事儿被提上日程。“这样活动场所有了,也把手艺盘活了,民俗文化得到了挖掘。”郭伯民说。

于是,一方面政府搭桥,购置通风设备、排湿装置,改善地下环境,解决水电等日常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居民唱戏,“能人”一个拉一个汇聚于此。剪纸巧娘顾小玲就居住在方庄,她被聘为“方庄民间艺术协会的副会长”,她与退休女职工王秀勉、张利茹等都是郭伯民眼中的“能人”,他们在方庄街道的支持下组成“巧手工坊”,免费教居民做手工衍纸画、剪纸、串珠、布艺、绢花等。因此艺术馆除了展示民间艺术大家的作品外,还是居民作品的展示窗口,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民间艺术馆成了“共享会客厅”

“民间艺术馆”的民间艺术培训非常火爆,培训班两个月一期,一期八节课,由于受欢迎,需要限制名额。“方庄街道辐射16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给两个名额,三十多人的班额是合适的。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居委会报了3个人,那就有一人要等到下期上。因此,居民往往要提前好几个月报名呢!”顾小玲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方庄民间艺术馆至今汇聚了十几位民间艺人,有的在街道书记、主任的介绍下,被长期聘用为中小学民俗课程教师,“丰富生活的同时,还能为家庭增收,大家都热情高涨”顾小玲说。

如今,摇身一变“共享会客厅”的地下空间门庭若市,不仅得到地区居民的好评和喜爱,还敞开了门迎接远方的客人。据方庄街道工会统计,艺术馆先后接待了蒙古社会民主妇女联盟代表团、台湾代表团、全国基层干部代表团、湖北工会代表团等境内外、国内外团体,以及地区居民、中小学生、儿童等近4000余人次前来参观、交流、培训。

上一篇: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倡导文化消费” 公益广告的公告
下一篇:贵州铜仁:深耕家风“后花园”廉政文化出品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