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些企业被认定为新一批贸易
1358 2025-01-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创造也迎来了新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系统的理论阐述,尤其是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在一起并提,形成“四个自信”,吹响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进号角,激起了人们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活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收获和进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可以说,文化自信正在造就中华文化创造的新时代,正在使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的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中国精神
人文精神的坚守是主流媒体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近些年来,荧屏出现的“国学热”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承走进了千家万户。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真人竞技类节目,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加之借助专家的文化解读与现实分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汉字、成语、诗词、谜语、民歌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背后的文化历史蕴含与精神诉求,引导观众在真切感悟中华诗词精髓、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又能引发对当下人生境界、生活趣味的思考,思接千载,古今融通,得到了良好的文化陶冶与精神洗礼。
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大力提倡,城市建筑也呈现出回归传统审美之趋势,“中国风”在各地楼市悄然刮起。另外,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其中的民俗文化也在长时间遭到冷遇之后,近年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继承革命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近些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继承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如电视剧《海棠依旧》《北平无战事》《换了人间》,还有电影《智取威虎山》《党的女儿尹灵芝》等。以上作品只是近些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批传承革命文化精品力作的个案,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继承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塑造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根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发展先进文化方面也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央视播出的《出彩中国人》,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奋斗故事,让无数中国人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自信与勇气,让人们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坚韧与丰采,向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传达出了当代中国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故宫所藏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纪录片所展现出来的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精心、专注,切合当下流行文化当中“工匠精神”这一热点,呼应今天国家意识形态对于“工匠精神”的提倡,而“工匠精神”背后更深远的指向则是对牢固的中华文化及其文化创造的自信,内含着对更加成熟的充满文化自信的国家形象的塑造。
还有根据93岁高龄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大姐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老阿姨》,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人对英模人物塑造的探索和突破。细细品味《老阿姨》,的确可以让我们浮躁的灵魂得以净化,牢记初心,不断朝着信仰和理想的远方前行。
无论是英模、工匠,抑或是来自日常生活凭一己之能而出彩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中铸就伟大,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品质,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与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不同,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惊世骇俗的事迹,但他们同样有着英雄的血气与精神,他们的英雄事迹由生活中平凡的事情构成,他们的精神在于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为先进的文化力量,代表着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越来越自信,而世界要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益急切,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文化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最佳时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饮食、中药、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欧美地区对于中国文学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多渠道传播也呈现上升趋势。以网络文学为例,在北美,中国网络小说有专门的翻译和传播网站Wuxiaworld,Wuxiaworld已将中国网络小说的魅力传播到全世界。2012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不少海外华人由此产生了对故乡深切的怀念,涌现出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怀。一些外国观众也通过该片看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和其背后的生活仪式、生存伦理等精神文化内涵。如今,最新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3正在央视热映。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之一。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传播与影响。中医的养生以及“治未病”等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拔火罐风靡一时,“神秘的紫红色印记”为世界所熟知,中医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外国朋友的喜爱和欢迎。另外,2016年,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及其所附着的民俗文化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崇与向往。
2014中俄文化交流年、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2016中美文化交流年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为国外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了大门。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诸如“中国国际交响音乐年”“中国国际歌舞剧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文化美国行”“巴黎-中国文化周”等系列活动,让世界文化来到了中国,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现已加入到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列当中。在2018中国新年到来之际,美国探索频道于2018年2月9日(中国阴历腊月二十四)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
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文艺文化事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积极引导当代国人理性看待自身文化,坚定广大民众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信念,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交流、坚定道路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文化自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日常创作之中,渗透到政府和国家的日常决策之中。世界人民正在关注着中国,汲取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营养。中华民族已经迎来文化创造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