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援藏行 一生帮扶情

人人人网 2019-07-20 00:01:58

一次援藏行 一生帮扶情

——记山东沂源供电公司援藏干部张吉庆

赵文锦 

一次援藏行 一生帮扶情

 

张吉庆(右)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一次援藏行 一生帮扶情

张吉庆看望贫困学生。

  【美丽心语】援藏干部张吉庆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打退堂鼓。他说,既然来了,就必须干出个样。他终日奔波,为精准扶贫出谋出力、竭尽所能;他“兼职”老师,孩子们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前不久,山东沂源供电公司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带着洁白的哈达和香喷喷的酥油茶:“师傅,徒弟来看你了。”原来,他们是沂源供电公司援藏干部张吉庆的徒弟拉姆吉拉和普琼。

  2016年5月,张吉庆主动请缨,离开家乡,远行千里,来到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开始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天寒白屋贫,不打退堂鼓

  2016年6月15日,坐了一天的飞机加7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颠簸,张吉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昂仁县。抵达的第一个晚上,他就收到了一份“礼物”——冰雹、雷雨。在宿舍简单收拾好行装,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躺下,一滴雨水打在了他的脸上。他连忙起床围着宿舍查看了一圈,原来是屋顶漏雨。

  来到昂仁县,张吉庆发现全县都没有通自来水,只能挑水用。要知道,这里可是海拔4500米的高原啊,即使一动不动也相当于背着50斤重的东西。他只好买来超长水管接水,用完拆掉,用时再装。

  昂仁县供电公司的办公地是用活动板房搭建的,夏季漏雨,冬季漏风,没有电脑,办公条件极其艰苦,更不用说有食堂了。这意味着张吉庆的一日三餐没了着落,只能自己做。开始时,他并不知道在当地要用高压锅煮饭,结果用平底锅煮出来的面条外熟内生,经常做一次饭吃三天,餐餐吃的都是不用嚼的烂面条。吃上一顿家常便饭变成了一种奢望。

  张吉庆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他暗自发誓:“既然来了,就必须干出个样。”就这样,他一边努力适应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一边把远离亲人的思乡之情压在心底,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终日奔波忙,累并享受着

  援藏期间,张吉庆只能在晚上休息时间与家人联系,“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工作忙,还得照顾孩子。家里我帮不上忙,只能有时间多与他们聊聊天”。

  2016年7月14日,是张吉庆约定与可爱的女儿视频的日子。结果这一天从早到晚,家人和同事一直找不到他,打电话也没有信号。在当地,突然失去联系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此,大家急坏了,四处寻找。

  原来,当天大雨冲倒了多白乡电杆,导致整个乡镇停电。张吉庆一接到通知就紧急去现场组织抢修了。由于多白乡没有通讯信号,所以大家联系不上他。

  晚10时许,当张吉庆回来的那一刻,公司的几个汉子拥在一起。

  “吉庆,这一整天,我们设想了最坏的情况,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说到这里,同事李雷哽咽了。

  张吉庆拍着他的肩膀,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开玩笑道:“兄弟,咱们等会再激动。我得先和女儿视频了,她们娘俩肯定也担心坏了。”

  一年时间,张吉庆整日奔波于坎坷不平、泥泞不堪的路上,跑遍了17个基建工地。为了精准扶贫,他与同事一起编制了18项管理制度和48种基础资料,建立起工厂化装配车间及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施工运行全过程的可视、可控、可管,提升了工程管控能力。

  援藏期间,张吉庆没有因个人原因请过一次假,更没有因艰苦的工作环境擅离职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朋友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努力工作、享受劳碌的张吉庆。

  援藏结束了,心却留下了

  2016年8月19日是一个雨天,也是张吉庆下乡巡线的日子。听当地老乡讲,这一年雨季特别长,导致好多路段被洪水冲垮了。看着车前模糊不清的路面,甚至有的路段已与江面相连,张吉庆一路都神经紧绷着。司机师傅达瓦次仁只能凭着印象摸索前行,170公里路程竟开了6个多小时。

  “一次,我们骑着马去乡镇抄表,跑了一个星期,鞋子都磨破了。回家后老婆给做了双新的,你看,还不赖吧!”路上,达瓦次仁与张吉庆闲聊道。

  听到这里,细心的张吉庆嘴上没说什么,却拿起手机悄悄为达瓦次仁全家人网购了生活用品。

  每周日,张吉庆都会到达瓦次仁家给周围的孩子们补课。“给他们辅导作业,好像给自己的女儿讲题一样,自然亲切。”援藏结束后,他依然放不下那些孩子们,每周都要与他们视频联系,“他们喜欢与我分享,哪怕只是小小的喜悦,那都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值得我好好珍藏。”

  如今,张吉庆在公司负责工会和团青工作。他坦言,一年的援藏经历,带给他很大的成长空间,也让他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积极组织开展生命体班组建设、班组“微讲堂”、“善小”公益服务等活动,努力建设有温度的企业。

一次援藏行 一生帮扶情

上一篇:本周银幕无大片 合家欢电影唱主角
下一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