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黔北文化的主心骨

人人人网 2020-07-11 18:20:59

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产物,人类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作为贵州文化的代表——黔北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笔者认为,黔北文化的发展、壮大、丰厚,与遵义的红色文化密切相关,受到遵义红色文化的推动、浸润,所以,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能更好地促进黔北文化的发展。

黔北文化源远流长

黔北文化历史悠久。距今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桐梓人”在这片大地上栖息、劳动、繁衍;距今约1.8万年——3万年的旧石器晚期,有人类活动于今桐梓马鞍山北洞、南洞和汇川区凤帽山;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期,有人类活动于今务川的丰乐镇新田村;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仡佬族先民濮人聚居在今务川、道真一带,濮人炼丹沙,并以朱砂为贡品。从那时起,先后经历了远古期、方国期、郡县期、土官期、府县期、民国期和1949年末开始的共和期等7个历史时期……黔北文化历史悠久名副其实。

不仅如此,黔北文化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长征文化”“抗战文化”等红色文化系列;有桐梓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桐梓马鞍山南洞、北洞古人类遗址以及务川新田村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赤水河流域古人类活动遗址、绥阳新石器时期人类遗物等远古文化系列;有“沙滩文化”“尹珍文化”“土司文化”“盐运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等历史文化系列;有“酒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系列;有苗文化、仡佬文化、土家文化、傩文化等民间民族文化系列;有诗词之乡、小说之乡等黔北文学文化系列……

黔北文化对于遵义的经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进步起了极大的作用。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国民政府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农垦企业——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科所,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之后,湄潭茶文化和茶业不断发展,如今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0多万亩,现拥有茶艺师2000多人,培训茶农15余万人,生产品牌茶叶几十种,精制茶不断涌现。

遵义的农耕文化很发达,是贵州有名的“黔北粮仓”。1994年,农业总产值就达到44.26亿元。后又在改革的推动下,粮食种植更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得农业项目大幅度增产。另外,酒、竹、药材、果蔬产业也发展迅速,取得很好成绩。

红色文化博大精深

红色文化,狭义地说,是中国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自由、平等、独立、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斗牺牲所创造的文化,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所创造的革命文化。

长征文化影响深远。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在遵义各地建立起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特别是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产生的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革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一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遵义影响深远。当时的省立第三中学(即遵义老三中)是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代表人物有著名教育家黄齐生、李莜荃、杜叔玑、谭星阁、庹庆生等,他们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团,由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以及中央红军大部队,多次途经遵义地区的余庆、凤冈等地,所到之处,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等,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革命和新文化、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抗战文化极为丰富。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开展了以抗日救国为主旨的抗战文化宣传活动,有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期间,遵义有15万热血青年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生存而战。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大夏大学、海军学校、中央陆军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内迁到遵义的湄潭、赤水、桐梓,为遵义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解放战争、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这些时期产生的革命文化对遵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理论影响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黔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黔北作家不断涌现,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广大作者、文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当代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更加发扬光大。

红色文化是黔北文化的主心骨

笔者认为,遵义的红色文化是黔北文化的主心骨。

遵义红色文化有强大威力。遵义的红色文化对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发挥正能量,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遵义人民的精神支柱。遵义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定为革命老区,被授予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这些头衔,与遵义红色文化是分不开的。

黔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遵义红色文化的浸润。笔者认为,黔北文化之所以能发扬光大,一是有好的社会制度、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滋养,长征精神至今仍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遵义人去克服困难、去奋斗、去前行。黔北文化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和创新精神,需要遵义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培育,所以遵义红色文化应该是黔北文化的主心骨。

遵义红色文化应大力弘扬。所以,黔北文化要发展,必须要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要认真做到“传承红色基团,讲好遵义故事”,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与教育培训、旅游发展、文艺创作深度融合,把遵义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汪德贵)

上一篇: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进全市文广旅系统“双控”机制建设
下一篇: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系列在线文化艺术服务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