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雄集团荣登《研发与标准化同步
544 2024-12-26
《血战钢锯岭》
照见抗日神剧的尴尬
姜子谦
评分:
《血战钢锯岭》最近是不是频繁出现在您的朋友圈?“热血直男战争题材”“真人真事改编”“梅尔·吉布森导演回归之作”,随便一个标签,都能成为一些人走进影院的理由。所以在电影成为热点之际,不妨来聊聊,我们该如何看待战争题材的电影?
战争本身是一个很庞杂的事件,不过优秀战争电影讲述的,永远是最细微的个人,原因已无须赘述。就像没有《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你很难想象一个因信仰不肯碰武器的士兵,在战场上不仅可以生存,还创造了奇迹。现实往往比电影精彩,也因为有真人真事背景的加持,战争电影才会更震慑人心。
如果用当下语言表述,二战就是欧美创作者永远挖不尽的大IP。随着电影环境的不断发展,创作者视角也越来越开阔,更多战场上值得传颂的个体被逐渐展现。在“辛德勒”之后,越来越多人物也伴随电影被观众铭记。这一次的“钢锯岭”,我们记住了这位在战场上开挂,名叫戴斯蒙德·道斯的士兵。
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国产战争题材电影,同样因为塑造了较为成功的角色。比如冯小刚的《集结号》塑造了谷子地的耿直与血性,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通过一位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13位可歌可泣的风尘女子。只是,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面前,这一类型电影占据的份额十分有限。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还缺乏足够多的标杆性作品,或许有一个原因是场面难以很好呈现。一提到战争电影,不少观众脑海中马上会呈现一组画面,英雄主人公在紧急关头,伴随着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残酷战争场面与主人公面部特写的交替展现,以及高声喊出的革命口号,在慢镜头中跑向最后战场。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电影处理手法已经变化。如《血战钢锯岭》中,导演采用全程实景拍摄,在第一次美日交火场面中,影片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甚至都很少给予面部特写。一切都用客观视角呈现。正是这种冷峻的节奏,反而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令人窒息的残酷。
在高潮的煽情环节,导演也处理得十分克制,不停地切换场景,也避免了感情线的单调,但观众仍深深地记住了那句刻骨铭心的“Please,Lord,help me get one more”。很难想象这样的表现手法,当下能有多少中国电影可以恰到好处地呈现。
在我国的影视市场上,一些战争题材的作品居然开始朝娱乐化发展,诸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距离200公里一枪命中敌人”等,已经成为网友的调侃对象。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当下观众越来越淡化战争应引起的反思与尊重。好在“手撕鬼子”因门槛限制很难出现在大银幕上,但网友称《血战钢锯岭》才是抗日题材正确的打开方式,这句话同样难免会让人尴尬。
《萨利机长》
路人不买账大咖也枉然
李严
评分:
从艺术上来看,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萨利机长》是一部好电影。但从票房来考量,它是一部很不好的电影。
《萨利机长》与同期上映的《血战钢锯岭》,恰好都有一个美式英雄主义的主题,也都收获了超高的口碑。但两者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大为不同,尽管《血战钢锯岭》1亿多元的内地累计票房也算不得佳绩。
《血战钢锯岭》上映后就位列单日票房榜第二,昨天反超《你的名字。》,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萨利机长》却走出了一条下滑线,上映首日只排在单日票房榜第4,之后两日排名接连下降,昨天就滑到了单日票房榜第6,累计票房还不到4000万元。
与它在北美的1.25亿美元票房相比,《萨利机长》在内地的表现差了太多太多。颇为尴尬的是,汤姆·汉克斯这位奥斯卡老牌影帝,继《但丁密码》之后,再一次在内地遇冷。
原因何在?除了电影内容本身不够贴近内地路人观众的基础性原因之外,就要怪罪于档期、宣发和排片。
《萨利机长》原本要在11月29日登陆内地,后来与其华纳同门《神奇动物在哪里》携手延迟,它就摊到了12月9日这个贺岁档的档期。
然而华纳没有料想到的是,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影片调档简直是家常便饭一般,在这个贺岁档尤其突出,除了张艺谋执导的《长城》牢牢锁定12月16日之外,其他的电影《28岁未成年》《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罗曼蒂克消亡史》《大闹天竺》《铁道飞虎》等,都调整了档期。
这样混乱的贺岁档,对《萨利机长》这部并非巨无霸级别的引进片格外不利。而之前一周上映的《你的名字。》持续强势,蚕食掉该片原计划可获得的一部分空间,让它的处境愈发艰险。
从宣发上说,《萨利机长》一直不温不火,被大致同期上映的《血战钢锯岭》远远超出。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两者的搜索指数相差近3倍。与《血战钢锯岭》相比,《萨利机长》缺少足够的宣传点,伊斯特伍德、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大咖主创阵容,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有限。美式英雄主义主题以及堪称业界良心的2D IMAX画面,同样如此。而电影相对冷峻的风格,也不是内地路人观众的那盘菜。
档期和宣发的不利,限制了《萨利机长》的排片。该片上映首日的排片只有大概15%,而电影本身题材和故事的限制,难以吸引足够多的路人观众,其首日上座率甚至低于10%,票房占比只有10%左右。
这样的表现,已经注定《萨利机长》在内地的票房失败。
之前,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上演了这样的轨迹。可以预见,以后更多经过北美市场检验的佳片,还会在内地遭遇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