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科技斩获“IDC未来企业大奖”
811 2024-10-11
当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叫“学音乐最怕走弯路”的公众号时,又好奇又好笑——干什么事不怕走弯路呀,哪怕去上个厕所?但仔细思量,这句话却也道出了当下音乐学习走弯路的情况确实太多了。为什么学音乐最怕走弯路以及那么多人走了弯路呢?
尽管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有可能走弯路,但不同年龄阶段和事情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走弯路之后代价的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项学习都有其特定的发展关键期。比如音乐听觉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认为是在12之前,过了12岁不是说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性越来越小。要想训练,困难会很大,效率会不高。如果12岁之前没有形成正确规范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念,而是形成了不良错误的概念和观念,那么将来纠正改变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越来越困难,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损伤,甚至一辈子都无法修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最怕在音乐学习中走弯路了,花费了金钱和精力不说,关键是时间不可逆转,损伤无法修复。
当下如火如荼的音乐学习热潮中,很多家长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随便找一个老师、买个一般乐器,先学着再说。将来再去换好的老师和乐器也不迟。殊不知,如果孩子真的还有一些天分但学得不好和不正确,他的将来已经被扼杀掉了。《音乐周报》上曾发表虎皮纱《幼儿园学琴,教孩子还是毁孩子?》一文,说的就是由于师资水平的欠缺而导致毁孩子的结果。
为什么很多家长抱的是漫不经心的态度?为什么在幼儿园学琴就出现了毁孩子的情况?这要从宏观——教育、微观——教学两个层面来说明。
就宏观教育的层面来说,不论是学音乐孩子的家长,还是社会上更多的人士,大家对教育的理解还很欠缺,很多误解的观念、误区的做法,是大面积的长态存在。原本当很多具体教育情景出现的时候,我们只需用最朴素、最原始、最根本的道理去分析和对待,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和做出合理的选择。遗憾的是,商业社会的浮躁、功利、短视等特征,无形又无情地侵蚀修改了那些原本简单的规律或原则,很多人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心理和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个性特征,又为浮躁、功利和短视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一轮又一轮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谎言、科目、形式等,轰轰烈烈地连续上演,学音乐走了弯路的情况也就在不断发生。
就微观教学的层面来说,不论是西洋的钢琴小提琴,还是中国的二胡古筝,当我们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其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知识技能时,会发现每一项里无不包含着大量严谨细致的体系性、逻辑性的内容和要求。一个人并非会演奏一门乐器,就能教好这门乐器。教好一门乐器要比学习一门乐器付出的努力多得多。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并逐渐形成学琴热时,在钢琴领域里,以周广仁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就深刻清楚地认识到,依目前的师资数量与水平,是远远对付不了这股强大而持续的热潮的。于是他们身体力行,利用自己深厚的教育学术背景与学界崇高声望,为全国各地的师资培训,费尽了精力与心血,周先生就曾在北京连续十年举办了十届的钢琴师资培训班。但时至今日,形势依然严峻,仍有不少南郭先生依旧混迹于这个行业之内,把本来就问题重重的艺术教育市场搅和得更加污浊不堪,于是,学音乐走了弯路的事实也就在所难免。
如何避免学音乐不走弯路呢?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是根本,家长的理性判断是关键,教师的行业规范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