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科技斩获“IDC未来企业大奖”
811 2024-10-11
(原标题: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听听桑巴与巴萨诺瓦之外的巴西音乐)
再有20多天,巴西里约奥运会即将开幕,伴随体育竞技的狂热,巴西音乐的奔放节奏势必覆盖世界。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菲选择在此时发行最新专辑《多彩巴西》,并于7月2日、8日在京沪两地上演两场演奏会,无疑有着应景意味。
提到巴西音乐,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性感热烈的桑巴和爵士情调的巴萨诺瓦(BossaNova)。杨雪菲试图用古典吉他梳理20世纪巴西音乐的脉络,告诉人们,在这个拉美面积最大的国家,除了桑巴和巴萨诺瓦,还有肖罗(Choro)这种以巴西风格来演绎欧洲舞蹈组曲的音乐形态。
“五百多年来,巴西一直是多种文化的集合地,促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巴西音乐。”杨雪菲说,她从少女时代就开始弹奏巴西音乐,十年前有意识地收藏巴西唱片,在巴西当地或是欧美、日本淘到很多已经绝版的老唱片。
在巴西音乐中,吉他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但杨雪菲认为,“巴西人更多是把吉他当做打击乐器来使用,许多演奏者都是即兴演奏,不太重视吉他的音色。”听了十多年的巴西音乐,杨雪菲一直想做一张自己的巴西吉他唱片,“我希望听到更漂亮更美的声音。古典吉他的音色是精密、精准、干净的,我想知道用一种讲究的方式演奏巴西是什么效果。”对她而言,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在拉美音乐的狂放和古典音乐的精细之间寻找到演绎的平衡。
这张由杨雪菲亲自监制的唱片,虽只有21首曲目,却是她听了大量巴西音乐之后,从广阔的曲库中精选出的一场音乐之旅,“通过这音乐旅程,我想向众多创造巴西音乐历史以及将它带进21世纪的音乐家致敬”。
她以学术的严谨心态回溯巴西音乐历史,为专辑写下一篇论文式的文字,本想放在专辑中向乐迷呈现巴西音乐漫长历史,又觉得太过严肃。
“巴西在16世纪就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音乐和文化深受葡萄牙影响。在巴西的种植园和矿井,又有大量来自西非的黑奴在这里劳作,这些非洲人带来了复杂明快的非洲节奏。”杨雪菲说,来自欧洲和非洲的文化在巴西这片土地相互融合碰撞,最终形成巴西音乐独特的混血特质。在巴西音乐里,你能听到非洲赫米奥拉的繁复节奏,也能听到葡萄牙诗歌韵律的痕迹,甚至印第安音乐在巴西音乐中也有踪迹可寻。
杨雪菲《多彩巴西》用音乐串联起巴西“肖罗”音乐的历史试
杨雪菲发现,吉他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经在巴西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那时的巴西音乐有两个主要形式,一个是摩丁哈(Modinha),一种根自葡萄牙的伤感的歌。还有伦杜(Lundu),一种由非洲黑奴带来的具有强烈节奏的舞蹈。两种形式既是高雅艺术音乐也是街头音乐,以乐器使用来区分:艺术音乐以声乐和钢琴演绎,街头音乐以包括吉他在内的小乐队来表演。”
19世纪晚期,吉他已经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在里约热内卢,普通人家的家庭舞会上盛行一种叫“肖罗”的小型乐队,吉他以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华尔兹、波尔卡和探戈伴舞。每年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肖罗”民间音乐家聚集到市中心自由演奏。
“直到20世纪,‘肖罗’还只是一种风格,没有被上流阶级接受。”杨雪菲特别在专辑中录制了巴西最著名的作曲家维拉·罗伯斯创作的三首“肖罗”,在维拉·罗伯斯的曲谱中,“肖罗”如同巴赫的复调音乐,以严谨的古典手法融入巴西民间音乐,第一次将“肖罗”从嘈杂街头引入高雅的音乐厅。今天听来,维拉·罗伯斯的“肖罗”仍有着里约热内卢街头音乐和夜生活气息。
“巴西音乐并非都是节奏热烈欢快的,也有旋律伤感的。”杨雪菲说,因为古典吉他的属性,她选择的音乐一半是强调旋律性的,另一半则是节奏欢快的,“拉美音乐中令人难忘的往往是那些慢板的作品,比如皮亚佐拉的音乐,伤感的旋律更动人。”路易斯·邦法的《狂欢节的早晨》和安东尼奥·卡洛斯·乔宾的《幸福》就是这类忧伤深邃的电影插曲。
《多彩巴西》用音乐串联起巴西“肖罗”的历史,从被称作“肖罗”之父的毕辛吉尼亚,到开创了巴西吉他“肖罗”风格的作曲家伯布南哥,再到钢琴家作曲家拿萨勒,他们的作品都见证着“肖罗”音乐的演变历程。
今天的爱乐者都熟悉巴萨诺瓦,事实上这种音乐的流行,归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耀眼的巴西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加洛图。在里约热内卢,他创作的很多歌曲都销售超过百万,在那个年代可谓奇迹。杨雪菲将加洛图的《谦卑的人》、《疯狂圆舞曲》和《山区颂歌》选入专辑,《谦卑的人》是加洛图1945年访问里约热内卢贫困郊区后受启发而作,《山区颂歌》依然创作于贫困山区,却记录了狂欢节经过山区时热闹的声响与节奏。
“整张专辑最难的就是加洛图的《疯狂圆舞曲》。”杨雪菲说,这首曲子向来是巴西吉他手用来炫技的曲目,“我录制的是独奏版本,加了通常由低音提琴演奏的低音声部,难度更大,使这首华尔兹更‘疯狂’。”
童年时代,杨雪菲曾热衷于演奏巴西作品《钟声》。她仍记得第一次听到来自南美的夫妻重奏组合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首乐曲时,自己被深深吸引。这对夫妻见她喜欢,特地留下谱子。这首如同老友般的《钟声》,杨雪菲一演就是许多年,几乎见证了她的吉他生涯。如今再录制进专辑,有种轻车熟路的亲近感。
对杨雪菲而言,巴西以及巴西音乐,就意味着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在空灵、自由、纯净的吉他音色背后,是一位中国音乐人对巴西音乐的致敬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