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科技斩获“IDC未来企业大奖”
694 2024-10-11
“胡音铿锵”——天水隋唐丝路乐俑与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明日开展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7日讯(记者 戴璐岭)《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继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以后,继续前行,走到省外。由甘肃省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水市博物馆和成都永陵博物馆共同承办的“‘胡音铿锵’——天水隋唐丝路乐俑与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于2020年6月18日至8月1日在天水市博物馆第一临展厅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38件文物,其中包括成都永陵33件乐器、服饰以及天水市博物馆5件隋唐乐俑。
“胡音铿锵”——天水隋唐丝路乐俑与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明日开展
记者了解到,这次联展是为天水市民全方位深入了解隋唐五代丝路音乐文化内涵而特别举办的一场音乐文化展。展览中所展出的仿制乐器是成都永陵博物馆为了再现唐代乐器之神采风韵,特邀著名乐器制作师、上海大龢堂艺术总监沈正国先生对二十四伎乐乐器进行了仿制,作品以成都永陵实物为原型,并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乐器,严格依据文物原有的形制及尺寸进行制作,用料考究,工艺精。
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均属女性,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乐伎演奏的乐器由弹拨、吹奏、打击乐器三大类组成,弹拨乐器有琵琶、筝、竖箜篌;吹奏乐器有笛、篪、排箫、笙、螺贝、吹叶、筚篥(二件);打击乐器有拍板(二件)、羯鼓(二件)、钹、正鼓、齐鼓、和鼓、鸡娄鼓、鞉牢鼓、答腊鼓、毛员鼓等,共计20种23件。其性质属以龟兹乐为主的唐代宫廷燕乐,乐器种类兼收并蓄,包罗万象,既有汉民族传统乐器,又融合了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乐器,堪称一部唐五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胡音铿锵”——天水隋唐丝路乐俑与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明日开展
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中的笛、篪、排箫、笙和筝,属于“十部乐”中的“清乐”,即汉族传统的音乐。这五种乐器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汉魏时期,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主要使用这些乐器演奏,乐曲主题以爱情为主,曲风从容雅缓,纤柔绮丽,既有清新自然之美,也有古士君子之遗风。这类乐曲统称“相和歌”、“清商乐”,被誉为华夏正声。唐五代时期,清乐主要用于宫廷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
“二十四伎乐”中的外来乐器有15种共18件,即拍板、筚篥、齐鼓、鸡娄鼓、鞉牢鼓、羯鼓、叶、曲项琵琶、竖箜篌、正鼓、和鼓、毛员鼓、答腊鼓、铜钹、螺贝。这些乐器既有少数民族乐器,也有外国乐器,并最终演化为本土乐器。
“胡音铿锵”——天水隋唐丝路乐俑与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明日开展
唐代全方位的开放态势,迎来了四方诸国的音乐文化,外域与本土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成就了灿烂辉煌的大唐神采。
唐五代的舞蹈,按风格特色可大体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明快;软舞优美婉柔,节奏舒缓。永陵“二十四伎乐”中的两位舞伎着装宽衣长袖,舞姿轻盈柔曼,像是在跳“软舞”,也包含“健舞”的风格。
千年以来,永陵一直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所表现的乐舞场面最大,乐器种类最多,且最为写实、最具神韵,完美地呈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
(图片由成都永陵博物馆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