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李河君为何总被过度解读?

人人人网 2017-05-22 06:26:26

    5月20日晚,汉能薄膜发电发出公告:李河君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21日一大早,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有的标题是《前首富陨落,李河君辞任董事局主席》《汉能停牌一周年,李河君辞职》《李河君辞任,个人身家大起底》。

QQ图片20160523120236

     一位在汉能的朋友给有度媒体打来电话:“李河君主席辞去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局主席职务,但他还担任汉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呀,辞任是为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让两家公司关系更明晰,为什么有的媒体却胡思乱想到李河君个人出问题了?”

    2013年,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7000万年薪遭到网上一片谩骂。平安公司负责品牌的朋友也问笔者:“马总现在已经把年薪降到了只拿1块钱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在骂他?”他说,每天心情最复杂的时候就是给马明哲递媒体监测报告,全是“骂”声,马明哲读着这些内容,脸上很不好看。

    被骂总是不舒服的。有的企业家为了不被“骂”想出简单的办法,他们考虑对媒体进行投资,媒体市场化之后,有许多媒体的背后都有产业资本。

    记者在“骂”字之上打了一个引号。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往往把新闻分为两类,一类叫正面报道,一类叫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就是被“骂”。笔者通常跟企业说,你们所谓的“负面报道”就是你们不希望看到的报道,这是站在你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待的。但是,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客观报道”,而不分什么正面和负面。对于媒体来说,他们必须要有质疑的精神、详细的调查、逻辑严谨的分析,从而尽可能地接近“事实的真相”。

    按照一个事物的两面来想问题,消除误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叫《中国移动为何总被骂》,里面写道中国移动有一段时间领导认为“不做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结果导致中国移动被骂得狗血喷头。对于“不做解释”,老百姓的理解是,你傲慢和没有诚意。

    同样,做水电出身的李河君也因不懂媒体,从而做出了类似的“不做解释”的选择。2015年5月20号,他领导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被几个国际对冲基金做空(据《福布斯》报道)一日暴跌47%,蒸发千亿港币。这一事件搞得李河君有点懵,直到9月汉能司庆,他才在内部发言。媒体对此报道,用的标题直接就是《李河君沉默四月首发声》,沉默的代价就是李河君被架在火上烤。李河君后来对此坦言:“过去一直在山里做水电,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媒体打交道,毫无经验。”

    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媒体因为也是由人来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掺入个人的情感和偏见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有时让被报道的对象、涉及到的人感到被曲解,产生心理不适。

    因此,笔者认为和媒体积极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汉能与公众之间断档了4个月,可以说断成了一个太深的沟壑。

    老百姓一般都喜欢看三类新闻,新闻理论总结为“3S”,即Sex(性)、Scandal(丑闻)、Sport(运动)。英国的《太阳报》就天天整这个“3S”,所以发行量很大。新闻单位作为一个实体,也需要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关“丑闻”的报道,其结果就是把名人拉下马,这会让读者心里充满快感。记得逻辑思维的罗胖说过,所谓的媒体危机,一般都源起于仇富、仇官、两性关系、地区和民族对立等等,笔者认为这个论断是很正确的。

    李河君经常被媒体过度“消费”,其中还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李河君顶着“首富”头衔。2015年2月,英国人胡润推出他一年一度的百富榜,李河君跃然成为中国首富。

    在普通人的认识里富人们必须把钱拿出来,否则就不是什么好人,而且,凭什么你是富人?王石在汶川地震时,提出理性捐赠,后来遭到网上的炮轰,王石不得不出来道歉。实际上,汶川地震的善款到现在也没搞清楚。

    富二代王思聪不喜欢汪小菲,认为汪小菲是假富豪。当俏江南的银行帐户被冻结时,王思聪很兴高采烈地发微博说:“大S哭晕在厕所”。“哭晕在厕所”后来成为网络流行语,其典型的场景就是“把人拉下马”。现在,凡是涉及李河君的话题,人们总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以“前首富”,这种称谓的背后更多的是戏谑和调侃。

    当初李河君被推上“首富”的位置时,他就很敏感地认为这个对他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他很反感的表态:“什么人搞出这么一个榜来?我们挣钱是为了做大事!”

    李河君所说的“大事”就是他投身的光伏薄膜发电产业,他认为世界正在进行能源革命和能源换代,中国有可能借这个机会“领先一把”。相信这是李河君发自内心的心声,但是未必会有多少人理解。

    李河君是1967年生人,中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心中都有一个强国梦、富国梦,这一代人的语境和八零后九零后有明显的差异。复旦大学曾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对“中国梦”做了一个全面的网络舆情调查,发现网络上“中国梦”和政府传达的“中国梦”有很大的距离,政府语境下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大国崛起,而网络语境下的“中国梦”是“房子能不能便宜些”“看病能不能方便些”的微观层面的话题。不知是不是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媒体上提“中国梦”少多了。

    所以网络上对李河君“中国可以领先一把”也表示不屑:什么呀,太虚、忽悠!骗子!我看到许多涉及李河君的报道文章,在评论留言部分,总会有许多人写道:“骗子”。其实,这些人也未必知道李河君是做什么的,网络上发言的习惯是跟风、宣泄。

    曾经有一个叫王福重的学者在电视上评论说北京的雾霾是河北造成的,河北人穷,因而有许多污染源屡禁不止。这个评论激怒了河北人,但不幸的是,字幕将王福重打成了经济学家马光远。那一段时间,马光远的微博每天有1万人在阵前叫骂,以至于马光远后来感叹,缺乏独立思考和对事实简单分辨的国民是可怕的。

    5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发了篇文章——《连续两次,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中国前首富感受到世界的恶意》。相信李河君读到这样的标题后,内心五味杂陈。

    普通老百姓本来就对光伏认识有限,对太阳能发电很多人还停留在屋顶装个太阳能设备转化成热水洗澡的认知水平之上。太阳能发电分为晶硅发电和薄膜发电两类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5年前,当李河君说“薄膜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未来。”这种论调立即遭到了占市场份额95%的晶硅企业的围攻。他率直的性格似乎总是因为“口无遮拦”而惹麻烦。2015年两会期间,他作为政协代表发言,大谈薄膜发电和移动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结果被与会的所谓某老专家炮轰“为自己做广告”。

    笔者与李河君吃过两次饭,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个人更像是个偏执狂,他的话题单一枯燥,从头到尾就是太阳能薄膜发电。当时,席间我因为某事聊到黄晓明和Baby的婚礼,他好奇地瞪着眼睛问:“黄晓明是谁?”“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李河君确实有独特的眼光,他有一个口头语是“我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说出来常常语出惊人。几年前几乎所有人对薄膜发电不屑一顾,认为他是“疯子”,但是现在产业界已经不再为晶硅和薄膜,到底是谁代表未来的问题上争执了。走薄膜发电路线的美国第一太阳能企业(First Solar)的近年来的市值一路上涨,目前达到了50亿美元,超过中国排名靠前的10家晶硅企业市值的总和。笔者看过一张图,显示奥巴马站在白宫的屋顶上,正巡视着薄膜太阳能发电设备。

IMG_256

    李河君虽拥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但是,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笔者认为他还是犯了冒进的错误,他对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速度过于乐观了, “步子迈的过快了些”,他自己也反思道。发展太快和技术研发资金需求的巨大,这使得他不得不对资本显得急迫和依赖。第一太阳能企业做了几十年,才做到50亿美元的市值,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00多亿,而转型进入光伏产业才几年的汉能,在高峰时,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就达2600亿港币。

    汉能的崛起源于从2011到2014年的这三年间,李河君一口气收购了四家薄膜电池制造商: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美国的Alta Devices公司,从而将薄膜发电领域最核心的技术收入囊中,同时大规模地在国内进行投资,几年来来至少投入了数百亿,从而确定了在全球的领先位置。

     李河君真正的麻烦是自2015年7月15日起,汉能薄膜发电被香港证监会予以停牌。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香港证监会对汉能没有任何结论,“既不说汉能有问题,也不说汉能没问题,总之,问他们(证监会)就是无可奉告”。一位香港记者跟我说。停牌让汉能在任何人面前说不清道不明,一些合作伙伴开始离场撤单,汉能的经营开始步履维坚,不过,李河君倒是还算乐观,“正一步一步好转”,他这样表述。

    从媒体的报道上看,李河君被疑自己做空了股票,为此,李河君曾怒斥:说这话的人脑子有病,让你自己损失1000亿试试?

    很少有企业家会长久地被负面娱乐化,李河君是其中不幸的一位。李河君辞任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局主席职位,我个人认为对汉能薄膜发电来说应是一件好事,至少会让外界更加关注汉能薄膜发电的业务本身,而不是动不动就与“首富”关联。

    从传播上讲,一个危机一旦进入到“娱乐”阶段,要修复起来真的很难。人们当初骂马明哲,甚至起底他当初就是个小司机,但是事件还没有发展到娱乐他的阶段,所以,事情很快也就过去了。对于李河君来说,这一年停牌而没有结论的日子真的是太长了。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李河君为了自证清白,曾经主动停掉了汉能控股与汉能薄膜发电的“关联交易”,这个举动似乎更多的是为了向媒体表白,而不是向香港证监会表白,因为汉能一直在受媒体的指责,而香港证监会并没有指责汉能的“关联交易”。从媒体报道上看,这个“关联交易”是历史形成的,也不是突然发生的。

    可以想象,“没有结论,也不知何时有结论”的日子,对于李河君来说是十分难熬的。

    前不久,笔者去了趟西藏,西藏大部分地区经常停电,原因是水电常常因为天气被冻上不能工作。我在想,西藏的日照资源这么丰富,如果大面积地使用太阳能发电岂不是很好?这时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河君和他的太阳能。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些对李河君的理解、给予李河君一些善意的鼓励,而不是只顾“消费”甚至谩骂他。

上一篇:美国新医改方案遭众议院撤回:特朗普的惊人失败
下一篇:“港独”头目赴日唱衰香港 妄称利用好国际资本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