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城王文辉哭诉冤屈律师拍案
3408 2024-10-28
原标题: 打造阳光餐桌在行动
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主会场。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6月14日,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代表认为,无论是政府部门、生产企业,还是媒体和公众,都是食品安全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
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去年10月1日实施,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从农田到餐桌,为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相关部门合力,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
政府在行动:
监管务必尽职尽责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必须零容忍,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出快手、下重拳。2015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检查食品经营主体2187.4万家次,发现问题经营主体74.7万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4.7万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今年1月至5月组织监督抽检并公布了5447批次样品信息,涉及不合格样品96批次。在论坛现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了近半年内连续2批次以上样品抽检不合格的1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这些单位已被依法责令采取下架、召回、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控制风险。
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源头,“十二五”时期,全国农业部门开展了多类年度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重点查处禁限用农药问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禁用了14种高毒高风险农药;畜牧业重点开展瘦肉精、抗菌药、畜禽屠宰等专项整治,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渔业重点实施违禁药物整治,加大水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打击养殖过程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目前全国所有省、88%的地市、75%的县、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专兼职监管人员11.7万人。农业部表示,“十三五”时期要全面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在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力争5年内全国“菜篮子”大县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质量追溯管理能力,力争5年内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可追溯。
近年来,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进口食品农产品市场。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从2006年至2015年增长了3.6倍,进口食品已成为百姓餐桌上食品的重要来源。如何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介绍,质检总局严格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检疫监管。以进口乳制品为例,今年对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开展全面检查,做到覆盖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输华国家、输华生产企业、覆盖全部生产日期、覆盖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对首次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开展覆盖国家标准规定的全项目检测。
企业在行动:
良心生产诚信经营
在我国,每天有243万家餐厅开门营业,13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工运转,价值310亿元的食品上架销售。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健康发展,生产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让13亿多消费者吃得更加安全,中国食品行业正在掀起一场出清落后产能、补足转型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诚信、责任、品质、良心”已成为众多食品企业的追求。
中国乳业是其中的先行者。在经受了2008年的阵痛之后,我国乳企以优质安全为核心目标,健全监督管理制度,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奶业,取得了突出成效。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015年全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67%,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奶业已完全具备生产优质安全产品的能力,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督促生产企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对产品切实负起责任。”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表示,只有具备相应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符合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对出厂产品实施逐批检验的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
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初级食用农产品来说,千家万户的农民是其生产者。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有的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实施,有的通过“三品一标”引领带动,有的以县域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源头可控制。
社会在行动:
粉碎食品安全谣言
食品安全关系人人,也需要人人关心。让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15年,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共接到77万件投诉举报;食品安全校园行活动在各地学校持续开展。
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对当下流行的食品安全谣言进行了分类和剖析:第一,利用公众对现代食品工业的了解不够,妖魔化现代食品工业;第二,利用公众对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了解不够,妖魔化现代农业;第三,食物相克的谣言。事实上,人的胃肠道不是一个化学反应器,各种食材不可能在体内简单发生化学反应;第四,致癌和有毒。毒理学认为,是否致癌致病,剂量是关键。安全剂量之内的食物都是安全食物,而不是只要能检出某个有害物质就可以冠之以“有毒食品”。
“切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才能使其对食品安全谣言具有免疫力。”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认为,媒体的客观公正报道可以帮助公众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面对一则耸人听闻、违背常理的食品安全消息,普通人很难辨别其真实性,但作为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把关者,媒体有责任去挖掘真相、粉碎谣言。特别是在食品危机事件发生时,专业的媒体报道有时候比医生更能救人。
“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报道,科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论坛现场,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向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发出倡议: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传播者、真实记录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与会专家认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需要科学工作者的参与。科学工作者参与相关科学普及工作,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一是切忌跨领域发表意见;二是凡事需要先做好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