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名家专栏 | 证金公司赢要赢得透明

人人人网 2017-08-08 19:20:4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证金公司救市投入的巨资全面盈利了,就凭证金公司拥有的别人无法企及的巨大资源,这个结果其实是没有悬念的。但很多人对这个结果并不服气,因为证金公司是个特殊的巨无霸投资者,其市场操作是否光明磊落存疑,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长期驻扎市场不应再享有特权

 

长期驻扎市场不应再享有特权

  救市之初,证金公司就多次突破5%的举牌红线,有一只股票甚至买入逾19%都没有公告。事后证金公司解释称,当时是应急买入,所以忽略了这个问题。当时应急买入是不假,但事后补个公告应该并不难,然而证金公司没有发布过任何相关公告,而是采取了分仓的办法来规避5%的公告义务,这也为以后的高抛低吸腾挪埋下了伏笔。按理不管证金公司如何分仓,那都是关联股东,是一致行动人,分仓所持股份仍然需要合并计算。其他投资者如果隐瞒一致行动人关系要受处罚,但证金公司显然不受此约束,这就证明了证金公司不是普通投资者,享有一般投资者所不具有的特权。

  证金公司为救市而来,目的崇高,使命光荣,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对此是宽容的,为救市享受一点特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证金公司长期在A股市场中驻扎下来以后,甚至以普通投资者为对手盘不断进行高抛低吸操作时,就不应该再继续享有任何特权了。让人比较困惑的是,恒大人寿在一些股票上快进快出短线操作被批为影响恶劣,恒大人寿还公开检讨表示要认真整改,但证金公司的高抛低吸却被“包得严严实实”让人雾里看花。曾经有证金公司的重仓股突然遭遇集体砸盘,在短时间里出现巨量抛盘砸到跌停,这些行为影响更为恶劣,但究竟是何人所为却没有任何说法。联想到其他类似砸盘行为监管部门通常会给予关注并进行调查,这些不了了之的砸盘行为不能不让人疑虑重重。

  证金公司有足够多的资金,而且耗得起时间,套牢了就拿着,并不断补仓;普通投资者一般都急功近利,买进股票三天不涨就急了,下跌那就更惶惶不可终日了,总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越跌越割,好像后面的日子不过了。证金公司有值得普通投资者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不要听风就是雨,惊慌失措。证金公司多次在大盘眼看破位时大胆买进,反向操作,而普通投资者却拘泥于某一点位的得失,破位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仓皇割肉出逃,因为这个输了得服气。

不受约束如有神助想不赚都难

 

不受约束如有神助想不赚都难

  让人不服气的是什么呢?就是证金公司似乎不受约束,它的仓位常常通过非交易过户分仓,汇金公司、梧桐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高抛低吸滚动操作,信息很不透明。监管部门要求险资等机构投资者做到的长期投资不短线操作,证金公司似乎可以豁免。其实证金公司、汇金公司、梧桐树、证金公司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包括财政部,都是关联股东,他们的合计持股大都超过了5%,有的还是控股股东,按照相关规定,如果高抛低吸短线操作,那是要受到6个月期限限制的,现在不仅不受限制,而且还不公告,这对其他投资者是不公平的。

  证金公司似乎也如有神助,使得其他投资者觉得还是跟着证金公司最安全,只能屁颠屁颠地跑去抬轿子了。现在有些人觉得还是证金公司眼光好,但你怎么不想想救市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这些高位买进的银行、保险股不仅不涨,有的跌幅还高达20%,而其他小盘股却是翻倍在涨?这一切风水轮流转是表象,监管政策导向是关键。

  股票质地有差异,但从二级市场的角度看,有资金炒作的就是好股票,没有资金炒作的就不是好股票。过去有监管人员曾公开说过,银行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但那时银行股就是不涨,所以那时普通投资者没觉得银行股是好股票。小盘股风光时谁不说小盘股是好股票呢?股票好不好,本应市场说了算。市场逐利资金以赚钱为目的,自然跟着监管的指挥棒转,只要买进能赚钱,管它是什么股票呢?在这种情况下,证金公司想不赚钱都难,难的是让人心服口服。

  (此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刊立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上一篇:【红刊财经】线下业务萎缩 在线APP体验差 人人乐要转向哪里?
下一篇:慧悦财经:港创新板蓄势待发 新三板如坐针毡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