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就业+减缓交通压力 滴滴正在担当更多社会责任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 滴滴推进出行产业升级

人人人网 2016-06-26 15:00:43

在互联网出行四年的深耕,让滴滴出行迅速成长为数千员工的企业。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其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尤其在减缓交通压力和增加就业方面,滴滴已经成为拉动出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滴滴拉动就业引擎

在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1312万人。根据滴滴提供的充分及间接就业人数来计算,滴滴出行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带来的就业人数已在全国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占有重要比例,利用新兴分享经济方式的灵活就业成为大量择业者的新选择。

据媒体报道,安徽一位副镇长因为治病欠下钱,而工资收入无法支付较高的医疗费用及家庭开支,因此通过滴滴赚取额外收入补贴家用。而根据笔者了解,公务员在滴滴兼职算是新鲜事,也引发了外界对大量司机通过滴滴平台灵活就业的关注,类似副镇长这样有实际经济困难的,并不是个例。滴滴数据显示,平台目前有近1500万司机,其中利用滴滴平台实现充分就业的超过100万,间接就业达数百万。

另外,通过“滴滴政务版”,江西上饶市在4月派出了450单用车,5月份派出550单,没有产生任何混乱。上饶市发改委公车改革负责人姚晗曾向媒体表示,据测算,车改后的节支率为7.44%。

如同上述滴滴促进就业的事情已经不是个例。公开资料显示,武钢的下岗职工也转职做了滴滴司机。近年,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有数万名武钢职工经历了下岗流转的阵痛。1988年进入老国企武钢的周清华,在武钢干了几十年后离职创业成立租赁公司,滴滴进入当地后,他成为当地第一家与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并与滴滴一起成长壮大,还成功吸纳了数量众多的武钢流转工人成为滴滴司机。

今年4月,滴滴出行发布的《2015~2016年移动出行就业促进报告》显示,滴滴通过对注册司机的职业背景研究发现,滴滴平台司机以自由职业为主,吸纳了很多因传统行业调整或因生意不景气而转移过来的人群。专快车司机中自由职业占56%,其次为普通公司员工,占比26.6%。

同时,网约车平台还带动创业。在南京有这样一位司机创业红人——殷浩,之所以说他是红人,因为他在创业之前是一位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老司机。网名为“大地红”的殷浩,从出租车行业撤退后成立了专车租赁公司,目前共管理车辆两千多辆,公司规模在南京也处于中上水平,殷浩也成功实现从出租车司机向专车公司管理者的身份转换。

截至2016年4月,滴滴出行平台已为1330万司机提供了更加平等、自由、灵活的就业机会,其中不乏有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及艰苦创业者,他们中既有弱势群体和底层劳动者,例如有超过186万的女性群体在平台上实现就业;还有的本职工作收入很低或者处于失业状态,他们通过提供出行服务在平台上找到了专职或兼职工作,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获得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状况。由此可见,在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滴滴为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承担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经济促进城市效率

除了提高就业率,滴滴在其主业出行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其实,滴滴出行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中的“出行难”问题。“‘衣食住行’的’衣食住’都被互联网改变了,但只有出行好像是越来越困难的。”滴滴CEO程维说。

据统计,中国有1.4亿辆机动车,而中国有8亿城镇人口,大概就意味着只有17%的人口是拥有汽车的,北京有500万辆机动车,3000万的总人口,大概有17%的北京市民是拥有汽车的。中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还大概只有美国的1/3,美国每个家庭都有几辆车。“但是中国没有办法走美国的老路,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一辆车,因为这不能够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滴滴CEO程维说。

交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大城市最大的问题。随着车辆的增多,国内各大核心城市的交通压力也扶摇上涨。虽然北京、上海、深圳纷纷摇号买车,限号上路,但是交通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的早晚高峰期时,汽车的行驶平均速度只有12公里,比跑步骑自行车还要慢。而因为交通拥堵出现的经济损失、环境损失也已经达到百亿级别。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增加私家车的利用效率是重要手段之一。滴滴出行副总裁朱景士认为,大量的私家车其实是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一方面私家车开车时间短,另一方面,私家车之中乘客少。而解决私家车利用效率低的最好方法,是共享经济和大数据两者结合。

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地在改造每一个垂直的行业。而互联网对这些垂直行业所进行的一切改造,都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用户消费体验,以及降低整体成本为目的。在出行这一垂直领域,互联网所带来的改造同样不离其宗,尤其在提高交通效率、缓解拥堵上,网约车平台正在发挥巨大作用,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希望能建设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用互联网把路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连接起来,统一调度,互相分享,使得交通整体的效率最大化”,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对外分享过这个中国的网约车平台的梦想。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12月起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有超过8320万人次使用了滴滴“快车拼车”,超过50%的乘客愿意与别人分享车辆。在高峰期,“快车拼车”可帮助乘客提升5%的打车成功率。“快车拼车”的全国的平均拼成率超过65%。如果用快车拼车方式,一辆车在同一段路程中可以同时满足2~3组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一辆被分享的车辆,每天约能减少20~40辆汽车上路。

毫无疑问,网约车平台的出现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利器,这也是科技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那些疑难问题,最终都能依靠科学的进步得到解决。

滴滴运营海博专车 助出租车行业转型

虽然分享经济的滴滴前景被行业看好,但由于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较大,导致了两个利益团体近期纷争不断。

6月22日,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致信交通运输部,希望对网约车管理办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各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严格审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大众出租认为,目前在网约车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状况,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平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客运车辆需要取得车辆营运证的相关规定,允许包括私家车在内的大量不具备运营资质的车辆接入平台,从事实质上的出租车客运服务。在价格方面,这些平台大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即“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持续采用高额补贴用户和司机的方式进行市场份额争夺。

虽然有出租车公司的举报,但不得不承认,滴滴在出租车行业转型之中做了不小的贡献。作为出租车网上约车起家的滴滴,其实加速了出租车行业互联网化,帮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驶率,提高收入的同时,滴滴还在利用大数据和产品创新帮助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滴滴在出租车行业也在积极深耕。4月26日,由上海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海博出租)和滴滴出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出租车、专车、巴士业务以及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作为战略合作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海博出租首批网约车4月26日同步投入营运,采用全新的大众帕萨特车型,为商务人士提供高规格服务。

双方这一合作,是拥有合法资质的正规出租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出行线上平台公司之间的联姻,也是传统出租车企业与互联网技术平台融合发展的一次产业转型探索。

双方宣布,设计了“滴滴海博”模式:线下的车辆、司机和运营资质由海博负责,线上的订单派接、用户运营、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负责。分析认为,这一模式通过打通线上与线下环节帮助传统出租车行业进化、升级,找到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空间。

双方有意在合适的时机,围绕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营运模式创新和信息化升级、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牌照、汽车后市场、定制巴士、企业用车、政务用车、驾驶员教培、车辆资质检测认定、移动体验等方面探讨更加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

经协商,海博出租和滴滴出行双方同意除上海地区以外,在其他城市也将依法合作开展网约车业务。同时,海博也可以管理输出,为滴滴其他地区的线下管理提供培训。滴滴专车事业部总经理傅强表示,未来会在全国采用这一模式。

netease

上一篇:内蒙古一双胞胎女婴重病 父亲“走投无路”求救社会
下一篇:大数据显示社会保险仍是大众主要关心险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