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12%以上

人人人网 2016-07-06 09:20:11

我市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长12%以上,年均开展公益项目超过1000个,年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次。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不断探索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社会组织呈现出活力充分迸发、社会协同作用显著增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各类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劳动、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规模 全市社会组织超过1.2万家
    随着青岛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12%以上。截至2015年底,全市社会组织达到12271家,其中,全市登记社会组织7715家,备案制社区社会组织4556家。社会组织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资助型、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区社会组织非常活跃,社会组织的横向联系趋于紧密,社会组织网络化趋势加强,形成社会组织间合理分工、相互服务、相互支持的新型合作发展格局。
    在全市社会组织中,科技类社会组织占6.9%,经济类社会组织占8%,慈善类社会组织占19.2%,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占55.9%。在媒体和新媒体的推动下,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不断提高,法人治理建设不断完善,民间化程度逐渐提高,社会企业、微公益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创新不断出现,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功能 推进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
    据了解,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岛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展,扶贫济困,助残敬老,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和灾害救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了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全市社会组织年均开展公益项目超过1000个,年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次。青岛市总商会等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会员数量超过35万家,涵盖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承担了公共服务事项,维护企业权益领域,建立从业规范,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解决贸易纠纷。青岛黄海学院等民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事业类组织,发挥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机制灵活的特点,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青岛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组织,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在社会公益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市南区新市民之家等全市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政府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际和谐,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
方式 “互联网思维”培育社会组织
    围绕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要求,我市2013年开始实施了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对社区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允许各类社会组织依法平等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社会服务业领域,实施社会组织业务范围的“非禁即入”,开展了非公募基金会登记工作。目前,全市直接登记社会组织达到622家。
    与登记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相呼应,行业协会的“去行政化”、社会团体的“政社分开”等组织治理层面的改革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兼职人员已全部退出,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有序推进。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开放空间、释放资源,通过采取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有16个公益项目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全市建立了“市、区(市)、街道”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创新平台(孵化园、创新园、创意园等)达到32家,入驻社会组织超过500家,培育了一大批社会影响大、社会反响好的示范性公益项目。强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市积极探索社会企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引导经济组织举办社会组织,推动了青岛银海教育集团等一批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组织,2015年,青岛首次召开了“互联网+社区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现场会,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社会组织,丰富了社会组织培育手段。
    青岛市先后被民政部评为 “全国基层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全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南区、市北区被民政部评选为 “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青岛市保险业行业协会等7家社会组织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上一篇:江苏民政厅将拿出2.44亿向社会采购23个项目
下一篇:救救无辜的百姓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