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社会实践受学生欢迎

人人人网 2016-07-06 11:25:27

郊区学农、重拾京城、京外公益支教、江南水乡游学、寻觅晋商文化……在市教委要求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课的大前提下,北京许多学校也是“放大招”,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多元、精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郊区学农

初二学生磨豆腐做糕点

6月初,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的465名初二学生在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学农基地完成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翻地、种菜、磨豆腐、挤牛奶、做糕点、烹制一份可口的辣白菜、制作牛奶香皂……这是他们从没体验过的,既觉得新鲜、有趣,也深入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据悉,北京农机试验站学农基地围绕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这条主线,为学生量身定制了33项劳动教育课程,涵盖农林牧副渔五个行业,让学生通过一周的农事劳作和亲身体验实现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

6月3日上午,在学农基地现场,薛靖涵、苌天天和薛雯予三位同学一组,她们和其他七名同学一上午要完成用锹翻地、整地、运送肥料、菜苗移栽、人工抽水和菜苗浇水等任务。三位女生手拿铁锹,有点儿吃力地翻地,不一会儿工夫,额头上已沁出了汗珠。

谈及自己几天来的学农感受时,薛雯予说,“我们用汗水换来了知识和能力,想想农民伯伯一生都这样辛勤劳作,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她表示,“饮水思源嘛,以后一定要十分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一位学生家长则在最后一天的活动总结中十分动情地说,这样的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干了我们家长多年想干干不成、想干落实不了、想干不忍心的大事”。

124项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

记者了解到,北京农机试验站学农基地围绕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这条主线,为学生量身定制了33项劳动教育课程,涵盖农林牧副渔五个行业,让学生通过一周的农事劳作和亲身体验实现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升本市初中生综合素养,北京市教委于去年秋季启动实施了城区学生深入郊区参加学农实践活动项目。去年北京景山学校、北师大附中和京源学校等13所城区学校的5500多名初二年级学生分别走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农实践活动。

今年市教委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通过公开招标新增了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另外增加了东城、朝阳和海淀共计9所实验学校的2600名学生,深入开展学农实践活动。年内将有1.5万余名本市城区初中生分别走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两个学农基地,亲身参加农事劳作。学生们将体验参与的124项课程也是为其量身定制。

□京外实践

高二学生自己选实践路线

近日,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师生齐聚学校四会堂,展示全年级为期一周赴全国各地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学校为落实北京市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6月4日至9日组织高二年级11个班的390余名同学开展了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少数学生留在北京“重拾京城”,大部分则走出北京,进行以人文体验为主的“秀美杭州,水乡绍兴”、“晋商之路”等,有以科技实践为主的“向海洋进发”、“百代茶道,千年古韵”等,更有的前往山东枣庄乡村学校公益支教,体验“同一片蓝天”。

学生处王国庆老师介绍,学校从这学期开学就开始筹备,前期由各科目老师提出不同的实践需求,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设计出13条实践线路,每条线路都聚焦不同主题,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另外,此次学校将实践活动的选择权完全放给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中自愿报名,最终共计8条线路成行。

在成果展示分享会上,每条线路的代表分享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经历、感悟心得,既让参与不同线路的同学们互通有无,也通过分享会把学生的一些成长和收获进行梳理。

杭绍游学完成习作15万字

王国庆介绍,8条线路中,人文体验“水乡绍兴秀美杭州”报名参加的最多,最终104名学生“组团”。他们既参观了杭州西湖、西溪湿地、虎跑泉、柯岩、鉴湖,融入山水秀丽的自然世界,在山水中体悟启迪哲思,也走进了直观可感的语文世界,如沈园、兰亭、鲁镇,结合书本,感悟文学,还探访了沧桑厚重的名人世界,岳庙、胡雪岩故居、万松书院、鲁迅故里、安昌古镇,追慕先贤,遥想历史。

分享会上,团队代表总结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绍兴共度5天时光,访当年文人志士之故里,重温他们或柔情或澎湃的心路历程;享秀美的水乡风光,沉淀心境净化灵魂。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体味着诗意与远方,远离课堂的束缚与身边的老师、同学进行了一场亲密的交流。”

不少学生在游学中“诗兴大发”,来到西湖,高二16班叶子林创作出诗词“人生久有西湖梦,今日移驾到杭州。天高地容映水净,湖光夏景照晴柔。南风曾致浓酒醉,西子如今淡妆愁。上下千年如画里,古今几时歌不休?”还有同学把一天浏览景点万松书院、胡雪岩故居、浙江大学、虎跑泉做了概括,“求是学堂渐浙大,万松书院续文轴。胡氏旧宅今犹在,钱塘千古一叶舟。”

据悉,队员们共进行了3次习作创作,完成共计15万字,他们还将此次游学中的习作整理为游学成果集,名曰“夏至江南”。

对晋商文化从了解到熟悉

在此次活动中,人文体验“晋商之路”线路虽然只有10名队员,但同学们的体验感一点也不落后。从后沟窑洞的艰苦到晋中大院的气派,在5天的时间里,他们体会了山西的风土人情,感慨于别具特色的住宅和美食,也走近了那个听起来很遥远的晋商文化。

在分享会上,高二8班鲁玥介绍,第一天他们住在了后沟,一个山中的古村落。晚上大家一起吃了顿村长家做的农家饭,“虽然和中午在山西会馆吃的大餐比起来确实有几分简陋,可这已经是当地最丰盛的饭菜了。当晚,女生住的窑洞还算干净宽敞,但男生的只有床和被子,半夜还有老鼠爬上床的住处,条件有些艰苦。”

鲁玥感慨道,有了这种食宿体验,在与村民们的相处与采访中对他们的知足与幸福更是感慨良多。这样淳朴的村庄,靠着在黄土地上耕作谋生,产着最甜最天然的果子,做着最原汁原味的豆腐脑,过着最简单实诚的生活。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曾经打拼出了晋商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篇章。

接下来的几天,10名队员还游览了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感受到晋商诚信为本、重于忠义、高瞻远瞩的经商智慧。自由活动的时候他们组就开始为

研学调查,“走一路搭讪一路,老少不限,国籍不管,样本容量从预期的100扩充到了143。这个让陌生人相信你不是卖保险或者推销酒的同时回答你问题的过程,绝对算得上是独特的记忆。”鲁玥笑着说。

在分享会上,他们感慨万千,“从只知道晋商是来自山西的商人,到了解晋商,了解他们的吃苦耐劳和朴实、了解政府筹集军饷而推崇的开中制促发商业贸易、了解各姓巨贾对血脉与教育的重视、了解他们的前瞻性与重情重义不造假不谋暴利,更了解了这一切才是晋商在商业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原因。”

■链接

一个老师支教后的思考

为落实全年级的社会实践点,我们一共拜访了河北、山西共计15所中小学,有好几个都在国家级贫困县。

穷是一样的。比如校舍老旧、桌椅陈旧、一日三餐的总费用是8元或10元、不能洗澡、偶尔断水停电、旱厕都很臭很脏等等。

淳朴热情是一样的。各实践点对我们的师生都很照顾。有些学校原先没有安排我们学生教授主科,但后来又提供了上课的机会;有学校允许我们的学生去用人家的教工厕所;有学校特意开放一次洗澡的机会;我所在的学校,老师带着我们的学生翻地,食堂大师傅带着部分孩子帮厨,允许我们师生在食堂洗脸刷牙;每到一户村民家里,都是水果点心热水招待,对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孩子们更是热情无比,各实践点都纷纷涌现“男神”“女神”,这些四中的孩子被当地孩子的热情淹没,离别时黯然神伤落泪的大有人在……

但是差异也是巨大的。

同样简陋,但有的学校窗明几净,整整齐齐,有的则一进楼就有异味,教学楼内、操场上都有垃圾,苍蝇到处飞。

同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有的学校的学生见了我们会主动问好,有的就普遍羞涩腼腆。有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有的脏得不得了。我们这个实践点有个小孩一学期只能洗一次澡,他说他不爱洗澡,因为每次洗澡都很疼。

同样是乡村教师,有的看上去的确像老师的样子,但有个别学校里一些老师看上去就像是附近的老农,毫无书卷气。

有的学校,阅览室是使用的,晚上安排了电视课,可以带孩子看看新闻、动画,有的学校阅览室则大门紧锁,里面堆满了捐赠的书,但蒙着厚厚的灰尘。

因为绝大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农村里普遍是老人、女人和孩子。子女交给祖辈,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问题。老人不怎么识字,也不太管得住孩子,又不能跟上电子时代、网络时代的步伐,跟孩子没什么好交流的,所以孩子们休息时间里普遍的是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看网络小说,看有价值、有营养的书的很少。父母在身边的大体也是如此,因为有的父母会很忙。当地的农民种一种经济作物,一年能挣好几万,但经常得早上四点就开始干活,累得很,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管孩子,所以孩子住校还省了家长很多心。有闲有时间的,也因为自身水平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什么好的做法。

在文化氛围上,我小时候,还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可现在孩子面对的是劣质的网络小说;我小时候,还有罗大佑、李宗盛,可现在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我们都知道读书(不是上学,不是考试)是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的,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甚至命运的,但眼前的这些孩子,没有人引导,没有人提醒,完全靠个人的觉醒,很难走上爱读书的道路。咱们可以想想,外面是充满诱惑的电子产品,家里没有书籍,学校里不让看课外书,在散养的状态下,有几个孩子能自我觉醒?

在社会传统、家庭传统都消失的情境下,在大家都要忙着挣钱的情况下,孩子的家庭教育必然是会出问题的。

上一篇:徐永光:社会企业要坚持社会使命 不应贴公益标签
下一篇:珠江时报数字报刊平台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