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
2574 2024-04-12
十九、袁世凯发展工商实业
1903年,由于天津银元局成绩卓著,朝廷遂将筹建户部造币厂的任务交给袁世凯,老袁亲信徐世昌总领筹建事宜。户部造币厂是中央造币机构,就是国家造币厂。其规模宏大,设备精良,位于北洋银元局衙门对面,现在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宇纬路口附近还保留着一座门楼,上面还有当年“造币总厂”的字样。
上面讲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造币厂,一个是李鸿章创建的“宝津局”也叫“北洋铸币厂”或“天津机械局铸钱局”;一个是袁世凯创建的“北洋银元局造币厂”;一个是“户部造币厂”也就是“天津造币总厂”,这是国家造币厂。现在,除了天津中山路上那个残破的门楼上还有“造币总厂”四个字样,三座造币厂的遗迹已经片瓦无存。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条例,规定银元为国币,统一由政府铸造,各省不得私铸。
后来大清朝成为历史,袁世凯成为民国政府总统。
1914年2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实施细则》,并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新一元银币,图像为袁世凯头像,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袁大头”。同时铸造了银角、铜圆等辅币。此后民国政府以天津造币总厂的制币为准,逐步规范了中国货币,并将全国九个造币厂(广东、湖北、福建、江宁、奉天、四川、云南、河南、吉林)改为分厂,隶属于天津造币总厂管辖,按照统一的标准铸造货币。
至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的工作基本实现,“银两制”改“银元制”的改革基本完成。最终过渡到完全纸币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北洋政府倒台,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时候。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现代金融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天津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中心。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打击违法,禁用制钱,建立官银号,建厂铸币,加大货币投放,增加流通,对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进而稳定民心,稳定了天津的社会秩序,其功不可没。
天津人知道“劝业”这个词,大多因为“劝业场”的缘故。位于天津中心商业街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处的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的商场,是天津市最繁华的商业所在,它的名字叫“劝业场”。劝业场内,至今仍悬挂着“劝吾胞舆,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的匾额,这是对劝业场名称的解读,但这个解读与我们讲述的“劝业”并非是同一个概念,与中国古语中的“劝业”也并不相同。
我们讲的“劝业”,是一个更大的历史概念,是一场运动,是清末民初全民动员,发展经济,图存自强的运动。劝业,即提倡实业,主要是提倡、鼓励兴办工业制造业的意思,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产物。日本其实与中国一样,是被列强军舰大炮逼着打开大门的。打开大门后,日本人看到了差距,看到了发展实业的重要,于是日本政府设立了以提倡、鼓励、发展实业为目的的职能部门——劝业寮,这个部门通过举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劝业场,通过发展工业,终使日本跻身强国行列,竟然也成了瓜分中国的列强。对此,东渡日本的中国学子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877年,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随驻日大使出使日本,于1887年写成《日本国志》一书,全书50万字,详细介绍了日本变革的经过和得失,并提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张。在这本书中,黄遵宪第一次把日本的劝业寮和劝业场介绍给中国读者。从此,劝业的概念成为中国变革图存的时髦语言和新派人士实践之事物。1902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劝业场。
晚清新政实际就是以劝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这种改革与我们今天一样,不仅是体制上的,而且是观念上的,意识上的。处在这场改革中心与前沿的袁世凯是怎么做的呢?
袁世凯认为:“凡创办一切新政,不过由官为之模范,任其提倡鼓励之责,要在民间风气渐开,始可普兴大利。”他派周学熙赴日考察,并据考察心得,于1903年10月,仿效日本建立直隶工艺局,作为领导管理实业的官方机构,任命周学熙为总办。
直隶工艺局成立伊始,就建立了中国北方最早的工业展览馆——考工厂。为什么叫“考工厂”呢?其《试办章程》给出了说明:“本厂宗旨考察本国外国商品,以激励工业家之观感。”袁世凯为考工厂拨付开办经费白银两万五千两,厂址设于北马路,于1904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厂”,展出商品三千余种。《大公报》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并刊有大量广告。报道称:开厂“半月以来,观者甚重,日千数百人、两千余人不等,购买货品亦时有之。似此,民智可期逐渐开通”。所谓的考工厂“开厂”,实际相当于现在的工业展览馆开馆,可谓盛况空前。
笔者在这里讲一个花絮。晚清洋务运动和推行新政也有些年头了,新思想已经流行,但是毕竟还是封建社会,依然男女授受不亲,于是“开厂”时便以“风气初开,男女同游不便”为由,特规定“每逢礼拜五专为女客游览,余为男客”,而外国妇女则“不拘此例”。现在看来,不免失笑。
考工厂的许多功能,在今天的展会上都还能找到踪影。比如工商茶话所,后来叫工商演说会,就像是展览馆里常设的论坛、讲座一样,为民众提供工商业科学普及知识。只是现在不办为大众讲演的讲座,办的都是所谓高峰论坛了。现在大概除了图书馆、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外,工商业的展览馆等不但讲座没有了,连他们自身有的也早就出租了。
再比如工商研究所。“分期合集诸工商,或摘新理法,或罗新物品,或携制品按图发为问题,以瀹其智解而资诱掖”。也是每个月召集两次,并将研讨的问题记录下来,形成《问题条对摘要》。这就像我们现在的“某工商学会”或“某工业学会”,《问题条对摘要》就像我们现在学会内部刊发的学术交流刊物。
还有“招考工业”,这是一百年以前的用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评奖,这个东西在现在是泛滥成灾了,没有什么神秘性了,可在当年那可是新鲜事物。一百年前在中国天津最早的工商产品评奖活动,制定了评奖的准则,规定以商品“制造之难易,做法之巧拙,装潢之美恶”、“成色之高低,价值之贵贱,利用之广狭”等条件,评比出金奖和银奖。“发榜”就是现在的颁奖,也要举办庆祝活动的,要像搭台唱戏一样搭一个五彩缤纷的高台,把金奖银奖放在台上展览,由中国第一支巡警军乐队奏起洋鼓洋号洋乐曲,由官员、嘉宾讲演,对获奖产品进行评价和鼓励,好不热闹。对于获奖产品,政府要求由“各该地方备案,以资保护”,发展到现在就是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还有,工商劝业展览会。这是考工厂衍生发展出的产物,如果说考工厂是一个工业展览馆,一个长年对外开放的展览会的话,工商劝业展览会就是一次性的、博览会性质的展卖活动。第一次工商劝业展览会是1906年11月在新建的河北公园(现在天津市河北区中山公园)举办的。展览会内设置了十二个不同类别的分馆,为了鼓励参展商品的买卖,政府给予了“免纳税厘”的优惠政策,使商家和消费者都获得实惠。展览7天,因参观者众多又延长2天,总计参观人数超过15万人,可谓是轰动津门,盛况空前。作者:周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