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社会保险:从改革催生到全域统筹

人人人网 2018-11-02 05:38:35

全市累计参保达1986万人次,社保待遇实现“同城同待”

社会保险:从改革催生到全域统筹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社会保险:从改革催生到全域统筹

2015年12月2日,市民在南京社保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保险。本报记者 吴彬摄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社会保险:从改革催生到全域统筹

工作人员在市社保中心自助打印机前帮助老人查询社保缴费清单记录。本报记者 徐琦摄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社会保险:从改革催生到全域统筹

如今,定点医院遍布全市城乡各个街镇、社区(村),参保人员可就近就诊,也可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首诊转诊,并享受即时刷卡就医结算等便民服务。图为市民在六合区雄州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就诊。 本报记者 董家训摄

溧水区赵女士因患病需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并接受门诊放化疗等治疗。原先她参加的是该区“新农合”,根据相关政策,赵女士需付满1000元起付线的费用后,享受“新农合”范围内报销60%的门诊大病待遇。而现在,全市将原有关区的“新农合”与我市城镇居民医保正式合并,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从明年1月1日起,原“新农合”人员将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门诊大病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达80%,而且不少针对肿瘤疾病治疗的靶向药也由医保买单,这能让赵女士省下不少钱。

赵女士是我市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众多受益者的一个代表。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的必答题,也是见证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窗口。基础养老金城乡同标、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并轨……回望南京社保走过的30多年历程,在解决社保从无到有、逐步实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以解决社会保障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攻方向,勇于突破、持续发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市城乡居民享受公平均等的社保政策和待遇。 

从无到有,社会保险不断扩面提标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并逐渐为人们熟悉了解的“新词”,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险体系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一项崭新的社会制度。 

32年前,与全国一样,我市当时还未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普通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有这个概念,养老保障纯粹是“企业行为”。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国家规定的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不出,甚至连正常的退休费发放都困难,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市社保中心负责人介绍,当时,全市大概有离退休人员24万,集中在纺织、轻工等一些老企业,退休职工工资占到整个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半,企业负担很重。而很多新企业年轻职工多,几乎没有退休人员。198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企业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由市政府颁布的《南京市社会劳动保险统筹暂行办法》,标志着南京市社会保险制度这一新生事物由此“诞生”。 

1987年1月1日,养老保险率先试水社会统筹。1986年到1995年的第一个社保十年,我市养老保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承担职工养老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运行社会化保险保障制度的重大转变。 

家住南京市建邺区双和园的问红莉1987年参加工作,她所在的单位——南京水产养殖场统一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她也成为南京市较早参加社保的一批职工。问红莉到2016年退休,现在每月能领取养老金2000多元。从年轻时入职参保缴社保费,到年老时退休拿养老金,目前我市已有170万人按月享受各类“养老金”待遇。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不少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为了保证他们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我市出台政策,允许这批人以“自由职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就能拿到养老金。和“有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不同的是,“自由职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由个人承担。家住秦淮区双塘街道的邱女士是这一政策的早期参加者,也是受益者。去年7月,她办理了退休手续,每月能领取近千元养老金。目前我市像邱女士这样已“无单位”的参保人员65万,有15万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办理退休,正在按月领取养老金。 

30多年来,我市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从当年的全民、集体企业,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从城镇全民、集体企业的固定工、合同工,扩大到城乡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农村劳动力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打破了单位所有制界限,打破了职工身份和地域限制,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整个社会保险“五险”制度改革推进的一个缩影。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相继建立。截至今年9月底,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1986.36万人次,其中职工五项保险累计参保1578.47万人次。 

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我市社保待遇水平也逐年提高。 

“今年7月,我的养老金又涨了,每月比以前多拿了240多元。”73岁的市民王文平告诉记者,他2005年10月退休,这10多年,养老金年年涨,晚年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 

1995年以来,我市建立了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从2001年起,我市每年都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适度调整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经过连续“18连调”后,我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已经从制度建立之初的81元(1986年)增长到目前的2984元(2018年),列全省第一,这是放进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城同待,公平均等惠及全市城乡居民

如果说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发展重大成就,那么近几年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同城同标同待遇的政策体系、同收同支的基金管理体制,则让南京社保更加公平均等地惠及全市广大城乡居民。 

2019年,南京城乡居民医保将开启新篇章。

2019年1月1日起,与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并行,我市原先由有关区(原郊县)实施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合并,不管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全市301万城乡参保居民将实现同城、同标、同待遇。这也标志着南京真正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待遇保障、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六统一”,正式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市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在全省还是第一家,南京又一次走在前列,成为彰显城市首位度和体现发展均衡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市社保中心医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部整合后,原“新农合”与原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全市定点医院数量增加至1000余家,遍布市域范围各个街镇、社区(村),参保人员就近就便就医就诊。 

实现城乡同标的还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015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建立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畅通了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接通道,同时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政府最低补贴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城乡同标。 

“现在,我再也不用羡慕城里的亲戚了。”六合区横梁街道的滕具民今年70岁,以前每月拿到手的基础养老金,同样年龄,城里的亲戚比他多一倍。而现在,城市农村实行同一个标准。今年调整后每月能拿到410元。现在,不仅不用找儿女要钱花,时不时还能带孙子孙女逛逛超市,给他们买一些小玩具和零食,其乐融融。 

“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保体系,是为了让全市城乡居民享受公平均等的社保政策和待遇。”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以往,南京城乡之间社保待遇差距很大,比如基础养老金,能相差一倍。医保待遇上,原“新农合”和原城镇居民医保也差距较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社保基金收支上,原先市区是一个大的“池子”,原“老五县”各有各的“池子”,市区和“老五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老五县”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导致市区和“老五县”居民、“老五县”居民之间的待遇差别大。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南京实行同收同支的基金管理体制,将原市区和原“老五县”的社保基金“池子”合并成全市一个“大池子”,“池子”大了,社保基金抗击风险和进行调剂的能力增强了,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同样待遇也有了制度和基金保证。 

统筹的不仅是市本级和各个区,还有各个险种。早在2002年,全市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出现收不抵支,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五险统一征缴”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分别参保、分别征收、难以综合协调管理和不同步增长的局面,被当时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称为扩面征缴的“南京模式”,向全国推广。

线上线下

智慧社保公共服务覆盖城乡

10月22日上午,位于水西门大街61号的市社保中心大厅里人来人往。一楼,医保零星报销、异地就医备案、工伤待遇核定……各个柜台前都有前来办事的人。二楼是综合服务窗口以及自助服务区。在自助服务区,凭社保卡就可打印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和医保就诊记录。记者看到,有老人不熟悉打印流程,一旁的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前帮忙。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自助机打印之外,我市还开通了网上自助查询打印功能,2017年打印量合计达到224万份,其中网上自行打印占54%。 

“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保服务大厅不只是市里一家,还延伸到了区、街道乃至社区(村)。”社保经办窗口负责人介绍,同质同标的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已经覆盖了南京城乡,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可以就近享受到流程、标准全市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 

记者近日来到溧水区长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个涉农社区(原行政村)就有社保服务窗口。村民王文元在这里给今年刚出生的孙子办理了医保参保手续,“现在领取养老金、参保登记都不用出村,太方便了。” 

线下服务便民利民,线上更是智慧服务“不见面”。 

家住建邺区的网络撰搞人孟祥宇打开“南京社保”公众号,轻松点击几步,就成功完成当月社保费用缴纳。由于工作性质,他经常要去世界各地进行人文风俗探访,最长一次在外多地生活了近一年时间,没法按时往返跑社保部门和银行缴费。 

2015年11月,“南京社保”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实时办理个人缴费渠道开通,方便了很多像孟祥宇这样“人在旅途”的新型从业者。“南京社保”公众号推出个人网上实时缴费举措后,“我的南京”“支付宝”APP也同步搭载了社保服务模块,提供个人信息查询缴费等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基数申报”“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申请”等74项业务可以通过网上办理,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报销费用(待遇)等项目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智慧人社”“网上社保”备受青睐,注册用户已逾300万人。 

网上办事真正做到了“不见面服务”,也从技术层面消除了城乡差别,社保服务正越来越多地从柜面送到广大城乡居民的掌心中。

新闻链接

南京社保大事记

1986年12月6日 南京市政府颁布《南京市社会劳动保险统筹暂行办法》。

1987年1月1日 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

1987年1月1日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1994年1月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1月,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事业单位。 

1997年1月1日 实行职工工伤保险制度。 

1997年1月1日 实行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2001年1月1日 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007年7月 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10年起 组织实施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建筑业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 

2011年1月 建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 

2012年1月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3月进一步完善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 

2015年1月1日 建立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2018年 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上一篇:滞留塞班中国游客开始回国
下一篇:中国平安捐赠1000万支持“互联网+”社会扶贫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