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人人人网 2020-05-03 07:39:53

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备考,甘肃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社会工作师相关备考资料,供各位考生参考查看学习。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它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社会救助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重要)

社会救助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制度体系。同时,它又是一个由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实施行动与动态管理等组合起来的运行过程。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

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1.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晟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使之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两种。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2.特困人员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三是提供疾病治疗;四是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庭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

3.受灾人员救助

受灾人员救助是指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奉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此类救助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点。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救助,也属于受灾人员救助范畴。

4.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医疗救助分两种形式:一是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

二是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属于医疗救助范畴,符合规定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

5.教育救助

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国家通过教育救助的方式保障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教育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

一些地区或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的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的免费午餐等,也属于教育救助范畴。

案例: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

6.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指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方面的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救助的形式在城镇主要是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在农村主要是开展危房改造等。

7.就业救助

就业救助是指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等办法,帮助其实现就业。如果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政府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8.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临时救助采取发放救助金、发放实物或者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二、社会救助的工作方针:

(一)救急难

(二)托底线

(三)可持续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

(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

(四)尊重需求

(五)自我实现需求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 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员,有残疾人、重症病人等失能人士,有因为突发事件而使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受灾人员等。

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针对不同救助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能够提供的救助期限、救助形式以及救助服务数量差异很大,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其服务过程不仅要协助政府经办机构为救助对象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步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个服务过程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服务对象是一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母亲,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针对个体的微观工作方法;

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除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外,各个省份还有相配套的一些政策规定。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的原因以及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方面,这些都必须以相应的法规政策为依据。如服务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人员或者流浪乞讨儿童的,就需要依据不同的救助政策协助其申请相应的社会救助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对象的困难和问题。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

(四)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上一篇:海旅会邀台湾民众“云·游大陆”
下一篇:『鉴渣』服务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