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
1331 2024-12-01
□记者张丛博
核心提示|近些年,电视荧屏中,国外引进版权节目霸屏趋势愈演愈烈,也带来了综艺节目原创力不足的隐忧。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卫视提高原创节目比重,支持鼓励自主原创节目,被业内称为“限洋令”。对“洋节目”的限制能否迎来原创的春天?大河报记者就此采访综艺一线制作人,谈原创综艺的现状及新政的影响。
“洋节目”为本土原创积累经验
通知指出,各卫视今年7月1日起,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版权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超过一档,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间播出。
听到新政的消息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原创文化类节目总导演关正文对业内使用“限洋令”这个词,而不是“禁洋令”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不是禁止,就保留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大家的共识,文化产品也同样需要多样性的生态。
尽管荧屏引进节目过多的现象饱受诟病,但也需要冷静客观看待。事实上,在引进版权节目蜂拥而至之前,国内多数电视节目都是原创的。关正文认为,引进版权节目品种除了满足观众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显著提升了国内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尤其是一线节目制作人在认真研究外方制作规范、制作技术和管理方式中,获得了宝贵经验,也培养了大众国际化的审美标准。
“引进版权节目对在新的层次上实现本土原创的突破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说要实现高品质的本土创新,已经离不开国际交流,离不开与世界同行共享的经验的积累。”他打比方说,这跟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很相似,引进车型和技术让消费者享受到了好的汽车,这一进程使早期本土原创汽车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今天,本土汽车品牌已经重新崛起。
原创节目迎来春天还需要公平环境
“限洋令”被视作国家层面大力扶持本土原创的一个讯号,那么,本土原创节目会就此迎来春天吗?
“原创也许不需要保护,但需要公平的环境。”作为制作人,关正文对本土原创境况的观察是,与其说是受到了引进模式的压制,不如说是受到了广告市场、媒体市场、资本市场综合的整体低估所致。
作为本土原创的践行者,他希望呼吁的是公平,比如社会环境对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上平等对待本土原创和模式引进,在市场地位上平等对待大资本和小微企业,在收益分享上平等对待价值贡献者,社会化本土原创节目的生存环境才能得到本质的改变。
每当提及推动原创,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通知中说,“各广播电视机构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遵守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防止抄袭模仿、侵权盗版”。在关正文看来,把电视形态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对本土原创电视节目的创新驱动,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他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本土原创节目的创新,必须以全球为参照系,在跟强者的竞争中寻求突破。只有充分发育的竞争环境,才能真正催生本土原创的优秀节目。
原创未来要背靠“传统文化”的大树?
在刚闭幕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原创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获最佳综艺栏目奖。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也都获得了该奖项的提名。四个栏目均取材中国传统文化,难道这是未来原创节目的趋势?
“可能大家的眼光会更多地投到中国传统文化上,从传统文化里挖掘资源,未来也许能诞生更多更好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监制、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表示,但仅仅背靠“传统文化”这棵大树是不够的,还需将节目模式与当下观众的情绪、心理、喜好之间做精准的连接和把握,不断推陈出新。
她分析节目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是,节目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结合起来,为浮躁的人提供一杯清茶,“节目内核很古典,但语境切合当下,灯光、舞美等表达方式都很现代”。
关正文也赞同节目内容、样式应有多样性生态,“节目类型,市场在用看不见的手进行着干预”。接下来,他的团队不局限于文化,还要推出科普类、创新类的节目,但会坚持做有营养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