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
1213 2024-12-01
【看台】舞剧经典的再衍生
□本报特约撰稿人严森林
甘肃省歌舞剧院在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恰当地融入“一带一路”诸多元素而打造成全新的版本,并将亮相于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对此,我们满怀期望。
从1979年开始上演的《丝路花雨》可称作甘肃舞剧经典的“原始版”,到2008年提升编排的新版,我们都能清楚地看见,一个有目光、有厚度、有气场的经典剧作具有这样再度衍变、再度跃升的特殊能力。而2016版的《丝路花雨》会更加体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力求我们主体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本质缘由。
鉴于此,我们今天不能不再度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
《丝路花雨》在接连呈现出这种新样态的变化中正强烈地表现了中国舞剧经典的现代感。《丝路花雨》现代感的表达就是甘肃极富地域特征、极具个性魅力和探求精神的精湛表达,只有这种表达与当代民族文化意识相融汇,才有可能更加凸显我们甘肃舞剧的新格调、新传统,为当今的广大观众所接受、所欢迎。我们的主创者总是对迅速变化着的事物保持着十分敏感的创新心态,当自己的经典剧作面临“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更为“国际化”的文化诉求时,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艺术实践中去,迎接“经典的衍生”与“中国故事甘肃表达”的再延续。
在艺术领域,一些人爱用“颠覆”的手段将名著改头换面,大加肢解,这让观众十分不解。这些“新作”往往表演不了多少时日便销声匿迹了。我国是个尊重原创、敬重名著经典的国度,因此用“颠覆”的手法获得成功并不太受欢迎。真正的艺术家,一定会敬畏经典,《丝路花雨》的创作者本就有责任延展这部经典的精髓。
除了《丝路花雨》,我省的另一部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同样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两部剧作作为舞台经典要继续适应在丝绸之路当代国际范围的共同心愿与巨大诉求,就只有延续甘肃特点、甘肃风格、甘肃表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不是什么“神秘物质”,而是甘肃人具有与其他人对“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情感、意识、精神相一致的艺术风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舞剧经典更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和现代普适的审美价值。
众所周知,在1979年《丝路花雨》和2000年《大梦敦煌》的“初始”阶段,甘肃的舞剧和甘肃的表达既产生“横空出世”的轰动效应,同时也受到当年相对时空的不少制约。然而这两部大作先后都走过来了。作为戏剧成员之一的舞剧应该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相应地不断变化,甘肃的戏剧工作者也非常明白,正是他们在变革的主要着力点——艺术整体风貌的现代感上强化了自己新的美学观念之后,才可以对生活及现实世界进行哲理的思辨,才会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把握、去反映,从而可以改变以往容易以庸俗社会学去审视和反映现实的弊端。这种思维是微妙而渐进的,又是真实而科学的。
1998年冬,我曾陪《大梦敦煌》总导演陈维亚一行去敦煌深入生活。面对冰雪封冻的河水与满是洞窟的山崖,陈导慨叹:“多么圣洁的地方啊,我们甘肃兰州的《大梦敦煌》一定要搞出来。我们一定要学习《丝路花雨》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又想搞出一个不同于《丝绸花雨》的全新的中国舞剧……”现在感觉到,这既是誓言,又是警语,里面潜隐着许多聪慧与思想。艺术家们正是用一种舞剧的新的美学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感,灌注于一系列“质在超越”的创作过程中,才能抵挡当时尚存的庸俗学及相对时空与传统习惯的局限;超越,就是向新的生命层次和境界的跳跃和升华,是艺术家生命史的价值内核所在。
历史与现实总是在不断地更迭、提升着。今天,甘肃的戏剧精神和甘肃的表达方式仍然在不断进步。也许有的人并不注意艺术领域内的变化,但这种经典舞剧的再度变化却真实地体现着甘肃的,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带一路”故事结构行进的方式及速度。甘肃的艺术家们正在不失时机地把握着这一机会。让人不免感叹,在这两台舞剧产生的近40年时间里,甘肃还有多部舞剧作品出现过,但这些剧作总是差了点强化思想主旨和舞台表达现代感的努力与运气。即便如此,这些创作实践又从另一侧面为甘肃表达的再变革、再延续提供着多种认识价值。也正是这些有价值的实践,更能显示出经典的分量。
甘肃大地永远是中国戏剧文化的一方热土。热情关注当下《丝路花雨》经典舞剧生命的再衍生吧,这种延续又是一种蜕变,会让我们甘肃继续延展民族文化根脉,面向戏剧现代感的国际化趋向再出发,获得创作与人们精神境界更为高远的理性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