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
1213 2024-12-01
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却没有为中国在海外开拓一寸疆土?而几十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西班牙开拓了海外疆土,并最终促成后者快速发展,成为第一批崛起的现代大国。
初中时,有位历史老师说,是因为中国人民勤劳、善良,不愿意侵略其他国家。长大后,却发现那位曾让自己敬仰不已的历史老师,纯粹胡说八道。那时说了算的是皇帝,如果皇帝要在海外搞殖民地,没有人敢说“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14世纪的全球化之路“无疾而终”呢?
壹
读《明史》才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纯粹就是走过场的外交礼仪,压根没给天朝带来收入,反而给国库造成了负担。这样的事多干,当然要给群臣上书弹劾,加上那个时代,皇帝总会怀疑身边人是否有不臣之心,所以当然不会像西班牙那样搞海外殖民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和当时下西洋,是经过皇帝特许的。而普通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只要出海,就要杀头、充军、坐牢。这样一来,除非是实在活不下去,否则当然就没人愿意以把脑袋当赌注,去换不知道有没有的富贵。
尽管,明朝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有这样一个情节:兵部的老大——张居正向嘉靖帝建议,要他拨付银两打倭寇,这样就可以重开海上贸易,让国产丝绸卖出高价赚外汇。结果,却被老奸巨猾的宰相严嵩“捣糨糊”。他向皇帝建议,反正外汇赚不了多少,不如让浙江和江苏一半的农田改为桑田,让丝绸出口转内销,以量换价从民间多挣银两。
嘉靖皇帝是多会算计的人啊!他一算账,出海贸易,虽然一匹丝绸年多卖4两银子,可人工、船费都不便宜。航行中如果发生事故,船沉人亡,不仅要损失货物,还会损失男丁。再加上航行所到各国,都要交关税、贸易税,到天朝手里真赚不到什么银子。所以几乎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严嵩的方案。
“大老板”没有出海的想法,大小头目不敢出海,基层的打工仔不许出海,明朝这艘“大船”最后在辽东失守后,彻底搁浅,中国从此失去了古代全球化的最后机会。
原以为,历史不会重演。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当国人沿着“一路一带”的战略,在全世界开店设厂、置产买地,享受“人民币国际化”红利时,让华夏民族再次为世人仰望时,又一个严嵩式的人物,成为我们复兴路上的拦路虎。
而这位“严嵩”不是权臣,而是言官。他一心想把中国挡在印度洋的入口外,让那些廉价而又重要的资源,无法通过马六甲海峡最终进入中国。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贰
如果翻开世界地图会发现,郑和七下西洋,基本都是由南海,取道马六甲,然后进入印度洋,最终达到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等地区。而这条海路,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特产,就是通过这条海路,进入到欧洲贵族家庭,成为他们当时标配的奢侈品。
在其中,马六甲尤其关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都是以马六甲为中转站。为了确保马六甲的航海安全,明成祖不惜威吓垂涎马六甲地区的暹罗(古泰国),并以当时明朝的属国安南(今越南)南侵明朝另一属国占城(今越南南部沿海城市),明朝发兵征讨,迫使安南臣服的故事恫吓,最终让马六甲地区彻底臣服于自己,才确保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行安全和补给保证。
光从这点可以看出,马六甲对中国进入印度洋多重要。但是,和700年前不同,今天中国要通过马六甲,顺利地在太平洋(601099,股吧)和印度洋之间自由穿行并不容易。因为和当年马六甲地区的满剌加国不同,现在马六甲地区的新加坡,对中国并不是完全友好,常常会出各种小动作,搞大国间的战略平衡。
《环球时报》9月21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磋商成果文件过程中,新加坡曾执意要求塞入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背书的内容,由于多个国家明确反对,最终只得作罢。
为了防止中国的航运路线,绕开马六甲海峡,新加坡还以中国十倍的报价,恶意抢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的经营权,并一定程度造成中国发展速度的放慢。
这些小动作显然惹恼了果然,当得知新加坡一海之隔的柔佛州,对中国企业持欢迎态度后,中国房地产企业趋之若鹜,纷纷在那里开发的原因——希望它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迈向全世界的新的中转站,摆脱新加坡的“羁绊”。
这当然是新加坡不愿意看到的。早在几年前,新加坡就一直说,碧桂园森林城市、富力公主湾填海破坏环境,但是两个项目都拿出了合格的环评报告,马来西亚又对这种妄加指责不予理会。
去年3月,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还宣布,在森林城市,对于符合依斯干达特区相关标准的旅游会展、教育及医疗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并且对这些企业没有公司股权制衡方面的要求。
如果,拥有港口便利的森林城市,未来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伊斯特干地区的自贸区,显然会对新加坡的港口利益带来巨大的冲击。
要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码头,2015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092.23万箱,同比下跌8.7%;同一年,上海(楼盘)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653.7万箱,同比增加3.55%。新加坡与上海的差距在2015年骤然扩大。而在2016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势头并没有根本扭转,去年前11个月,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共计2814万TEU,和2015年前11个月相比仅下降了1%。而作为新加坡最近的竞争对手,上海港去年前11个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3403万TEU。
2016年,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处理集装箱6763万TEU,同比增长5.5%;营业利润同比下跌5.4%至16.17亿美元;全年净利润为11.73亿美元,同比下跌7.5%。
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GDP同比增长1.1%,环比萎缩4.1%,成为2012年以来最差的一个季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加坡世界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下降。
在这个大环境下,新加坡又怎能坐视边上这个具有中资背景,又拥有港口,面积又相当于深圳(楼盘)大小的超级城市项目崛起?
叁
所以,当有报道称,森林城市项目国内销售遇阻,这笔海外投资将折戟时,最早的信源是新加坡媒体,教授便觉得非常不意外。
但意外的是,“黑”森林城市项目最起劲的言论,并不来自境外,而活跃于境内。
本来,国家对个人外汇加强管制的初衷,仅仅只是限制个人和企业,去海外炒房、炒股,尽最大程度把海外的金融风险挡在国门之外。但对个人去海外旅游消费、游学生活,以及企业去海外开厂设店,扩大疆土,并不限制,甚至是鼓励企业和个人走出去。
而碧桂园的森林城市项目,恰恰就是企业海外业务全球拓展的最佳中转地,以碧桂园为基地,我们多少企业可以沿着郑和的路线,走向中东、东非、乃至覆盖整个欧洲。
这是无数企业的共同梦想,而森林城市就是他们的圆梦第一站。迄今为止,已有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华山国际、中建钢构等企业大批建筑业、制造业等70家上下游企业借助森林城市项目平台抱团出海。未来的森林城市,会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近岸金融、电商基地、前沿科技、绿色与智慧产业等八大支柱,都有望在高起点上腾飞,为马来西亚、东南亚甚至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在那里发展事业的中国人,更是可以凭借第二家园计划,享受国际一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不用再把孩子训练成考试机器,学那些可能八百年都用不着,却高考必需的知识,可以享受欧美精英家庭所享有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在高中乃至初中、小学阶段,就拥有独立调查、分析、研究、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校和社会的接轨期变得更短。
森林城市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帮助,让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好感进一步提高。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到2035年森林城市预计为马来西亚创造22万个就业机会。
想想,如果这样的项目夭折,马来西亚还会甘心情愿,和中国共同合作建造类似“皇京港”(地区未来最大贸易港,将取代新加坡地位)这样的“一路一带”重要基础设施吗?还会把运营权交给中国吗?
这些言论背后的用心,让人起疑?是想像严嵩那样转移视线,企图扰乱中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还是想协助新加坡,在当地做大国战略平衡?还是想象当年严嵩那样,推出他们的新政,刮江浙富庶地区的民脂民膏(详情可去优酷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教授脑子笨,想不明白。只愿意,中国的复兴之路,不因为这些喜好清谈的当代“言官”而被耽误。
(责任编辑:宋萌 HO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