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姐妹花致力做云南民族原创品牌

人人人网 2018-12-27 14:36:43

王小琼正在绣花。受访者供图

王小琼正在绣花。受访者供图

  2008年,在工厂打工16年的王小琼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办厂。凭着攒下的12000元,她租下了20多平方米的民房,花250元买了一台机器,成立了自己的“小工厂”,主要制作和销售彝族风格的包。10年摸爬滚打,王小琼的工厂规模一扩再扩,产品远销北京、深圳等地。这位彝家女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民族文化。

  木质装饰配上图案多样的服装,在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二期,一家复古风格的商铺特色突出。颜色艳丽的彝族风味加上现代款式的设计为店铺赢来了不少回头客。值得注意的是,店里的每一件衣服从款式到花样,都是店主王小琼和王琼芬亲手设计完成的。创业10年来,姐妹俩也正是凭着骨子里的韧劲和不服输的性格,做出了自己的民族服饰品牌。

  干练的短发,过膝外衣,走起路来自信、端庄,如今已经拥有工厂和多个专卖店的王小琼出生于云南宣威,受母亲影响,她从小就自学做衣服和鞋子。1992年,由于家庭原因,不满15岁的她进了当地的一个工艺品厂打工,主要从事手工制作。

  收入稳定,干的活是自己擅长的,并且不算太累,在家里人看来,有这样一份工作已经足够,但王小琼的志向并不在此。长时间的手工让原本就喜欢创作的她思维受到限制,加之不满固定的收入和条框制度,她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不行,创业风险太大,市场那么复杂,怎么把握得好?到时候还丢了工作岂不是很亏?”创业的想法一说出,立刻遭到全家人的反对。

  2008年,已经对创业道路规划了很多遍,王小琼决定试一试。凭着攒下的12000元,她租下了20多平方米的民房,250元买了一台机器,成立了自己的“小工厂”,主要制作和销售彝族风格的包。首先要学习的是款式设计,凭借10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从小学习的基础,没多久,第一个自己设计制作的包就完成了。然而,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市场整体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客源不稳定、人手不够,每一个问题都重重捶在心上。一边是工厂需要维持生产,一边制作出来的包需要销售,客源去哪里找?种种困难之下,工厂成立前几个月,每个月毛收入仅有1000多元,远远低于同类厂家。不过也就是这份收入燃起了她的信心:“这是打工的好几倍了,情况糟糕时都能上千元,况且以后情况会越来越好。”

  2011年,工厂扩大生产需要人手,打工的妹妹王琼芬看到三姐现状,决定辞职一起干。此后,王小琼负责管理、设计,王琼芬就帮姐姐宣传、发传单,姐妹携手后,底气更足了。2014年,民族风格的包包逐渐做出特点,得到了合作伙伴的认可,姐妹俩再次扩张工厂,开始尝试做衣服。业务范围的扩大提高了订单数量和客户群体,工厂步入正轨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现在,一家包含了装饰品、包包和服装的专业从事布艺工艺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已经形成,并创立了“唱游”“布御鑫”“昂含”民族原创品牌。7月4日上午,在位于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二期的王小琼服装店内,挑选衣服的顾客都对其做工和款式赞不绝口。王小琼说,除了服装店,包店的生意也很好,她们的产品在大理、丽江等地都有连锁专卖店,产品还销往北京、深圳等地。

  “女儿当自强”,王小琼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看来,只要有心没有完成不了的事。她说,民族文化是云南特有的,自己是彝族人,更有必要身体力行传承民族文化。她表示,接下来,姐妹俩还将根据目前市场特点,开拓其他产品,打牢民族原创品牌。

上一篇:妇女节“变味” 谁之过?
下一篇:“翻拍潮”中,我们失去原创力了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