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转型创新谋破局

人人人网 2016-07-16 02:15:22

访谈节目转型创新谋破局

  坚持了近16年的《杨澜访谈录》,要改版转型了。近日杨澜来宁签售《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时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同样做了快16年的《超级访问》,在2月画上了句号。此外,《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一大批曾经红火一时的访谈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真人秀等娱乐节目的冲击,遭遇内忧外困,阵地不断收缩,访谈类节目该何去何从?

  内忧:

  套路重复+形式单一

  外困:

  社交媒体+真人秀“围剿” 转型:

  互联网思维+发力新媒体

  “《杨澜访谈录》和前身《杨澜工作室》应该是在中国电视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高端访谈节目。它正好赶上了电视的黄金时期。”杨澜说。

  在这个黄金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150档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超级访问》等大量访谈节目兴起,观众追捧,明星纷纷以上节目为荣。

  “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这是冯巩多年前在央视春晚表演的小品《笑谈人生》中的台词,他调侃访谈节目就这么四招。当时访谈节目正如日中天,冯巩的调侃惹来哄堂大笑之后,就被抛到了脑后。

  但这四招一用就是十多年,观众开始审美疲劳,再加上大多数访谈节目形式、内容单一,两张沙发加上两人或几人对聊的形式,在越来越挑剔的观众面前,显然已经不能引起新鲜感。“十几年了能聊的明星都聊过了,有的人反复上节目,可也谈不出新东西。”大四学生莫艺琴说。

  外困:

  社交媒体+真人秀“围剿”

  “感受到‘寒意’可能是从2010年开始的,这一两年尤为明显。”某访谈节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0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社交媒体开始兴起的时候。微博、微信、小咖秀、秒拍、贴吧……明星、名人和观众、尤其是网友的距离越来越近,交流互动也越来越多。人们不需要看访谈节目,就能了解到很多自己关心的内容。

  在明星晒个自拍就能有几万评论、几万转发的时代,在随便一搜索就能跳出偶像几万条信息的时代,不少人都失去了在电视机前看几十分钟访谈节目的耐心。“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这种每星期都有不同领域人物采访的形式,慢慢被定向的搜索所取代。”杨澜说。

  而大量明星真人秀的火爆,进一步冲击了访谈节目的生存空间。一家经纪公司宣传人员这几天正在朋友圈刷屏寻找真人秀《极限挑战》或者《奔跑吧兄弟》的编导联系方式,想让自家艺人趁着新作宣传期上一期节目当嘉宾。记者询问他为何不找某档访谈节目,他直言真人秀“见效快,影响大。”

  转型:

  互联网思维+发力新媒体

  内忧外困之下,已经有大量访谈节目告别荧屏。这类节目想要生存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在总体走下坡路的局势下,有两档新兴的访谈节目却屹立在收视率顶端——《金星秀》和孟非新节目《四大名助》。前者以直白犀利的语言风格把“四招”的套路彻底打破,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它的播出平台是传统电视台,但实际上具体操作运用的互联网思维,其受众也大多为互联网主流用户。”《四大名助》也是如此,上节目的倾诉者大部分都是编导煞费苦心从网上找来的,本身就是一定程度的“网红”,而孟非带着其他几位主持人席地而坐,抱着抱枕打打闹闹的聊天方式,更是让观众感觉新鲜有趣。

  老牌访谈节目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从2016年开始,《杨澜访谈录》由周播改成了季播,而且是具有垂直主题性的集中采访。今年第四季度我将推出一个基于全球采访的人工智能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会把这个领域最顶尖的实验室、科学家、商业领袖包括政治伦理各个方面的讨论聚集在一起。在全球视频网站上同步推出,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改变。”杨澜说。

  《鲁豫有约》将实现传统访谈节目和微信自媒体共同发展,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几个月前,《鲁豫有约》微信平台正式升级发布,意在推出一个轻熟女垂直生活社区,从提供内容到输出实质性的产品,是传统访谈节目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尝试。本报记者 邢虹

  杨澜。

  本报资料图片

上一篇:界面新闻
下一篇:北油所就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发表声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