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鲁班”的中国梦

人人人网 2016-08-10 10:12:31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北方网《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当代鲁班”的中国梦——职教“天津模式”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在2014年10月10日柏林举办的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把由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制作的鲁班锁作为国礼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李克强总理说:“相信中德之间的合作能不断创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开启美好的未来。”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界定了培养层次。

  今天我们的访谈节目围绕职业教育展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选在鲁班锁的制作车间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也就是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德玛吉数控实训中心,我们在这里就从讲鲁班锁这个故事开始,一起探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节目播出的同时,北方网的官方微博会同步进行微直播,广大网友可以关注北方网官方微博收看访谈,以#“当代鲁班”的中国梦#+提问内容的形式发布微博与现场嘉宾互动交流。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节目的嘉宾。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余会长您好。

  余祖光: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张院长您好。

  张兴会: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处李力,李处长好。

  李力: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来自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赵新杰老师,也是鲁班锁制作团队的指导老师,以及鲁班锁制作团队的代表李志仁同学,你们好。

  赵新杰: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李志仁: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李克强总理将鲁班锁赠送给德国默克尔总理的画面。

  (视频播放)

  主持人:在看到自己团队亲手制作成功的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默克尔总理的时候,几位的感受是怎样的?

  赵新杰:首先没有想到,李克强总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亲手将这件作品送给默克尔总理。总理对我们学校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对这件作品给予了很深的寓意,所以作为团队的制作成员之一,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李志仁:当我们的作品被认可,被作为国礼送出国门之后,心情特别高兴,非常激动,感谢总理给我们这个机会。

  主持人:在今天的访谈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这把鲁班锁,我们请李志仁来为我们拆解一下这把鲁班锁。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鲁班锁,又名孔明锁、八卦锁,是古老的汉族儿童益智玩具,以我国著名工匠鲁班命名。我们看到的这把鲁班锁看似简单,但是奥妙无穷,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它从外型上看起来继承了传统的造型,由六个部件环环相扣,但是材质上已经不是传统的木质材料了。李志仁,请你介绍一下这把鲁班锁与传统的鲁班锁有哪些不同?

  李志仁:传统的鲁班锁是用木质材料做成的,此次,我们采用现代工艺用铝合金制作。古时候为纯手工制作,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采用数控技术制作鲁班锁,但是在结构上仍由传统结构演变而来。

  主持人:它继承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就能把各部件严丝合缝拼插在一起非常难得。刚刚李志仁从材质上介绍了这把鲁班锁,接下来请教赵老师,请您介绍一下这把鲁班锁蕴含了哪些技术含量?

  赵新杰:制作鲁班锁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项目,平时学生在车间里都会做这个作品。很多人问我,这个作品难在哪里?实际上它不是最难的,也不是最复杂的,它的制作练的就是学生数控加工编程操作的基本功,实际上是在“磨学生的性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用3天时间,精雕细琢出这一作品,在大家看来可能已经是完美的,但是在老师和学生眼里,它在细节上还有瑕疵,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对完美与精益品质的追求没有止境,是职业教育和制造业的精髓。

  主持人: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刚刚赵老师提到这把鲁班锁用了3天时间制作完成。这个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团队有3名学生,李志仁作为代表参加访谈。请你讲讲,用3天时间制作这把鲁班锁,过程顺利吗?

  李志仁:整个过程比较顺利,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这把鲁班锁表面粗糙度的处理、各种凿角的处理、凹凸的处理等等。

  主持人:团队精神在这次合作中有哪些体现?

  李志仁:我感觉团队精神就像鲁班锁一样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3个人完美配合,才能拼到一起。因为它是榫卯结构,又有槽等内容(工艺),需要团队紧密配合。

  主持人:赵老师,您认为呢?

  赵新杰:一句话,只要人心齐,技术上的问题早晚会解决。

  主持人:请问张院长,鲁班锁当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有哪些?

  张兴会:团队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分别进行谋划、设计、安排工艺、加工、装配等,然后包装成礼物。这其中的职业精神,第一是团队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二是严谨、认真地做这件事;第三,要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理念。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是职业院校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认为他们这个项目完成得非常不错。因此,李志仁同学获得了今年“十佳大学生”的称号,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主持人:李克强总理赠送给德国总理的鲁班锁,不仅体现出精湛的中国制造工艺,而且蕴含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在其中。我们要请教一下余会长,您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余祖光:国礼,应该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载体。此次的载体是鲁班锁。大家知道鲁班是中国历史名人,是一名能工巧匠,出生于春秋战国时代,一生有很多发明,例如斧子、锯、碾子、磨。同时,鲁班也是建筑业的鼻祖。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是鲁班的生日,中国人一直传承这一文化。在香港,建筑工人每逢这一天要休假,给鲁班上香。同时,中国建筑业最好的质量奖是“鲁班奖”。德国崇尚技能,是制造业强国。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工巧匠辈出,目前正走向制造业强国。在这一背景下,李克强总理送出这样一件礼物承载了职业精神。

  李克强总理一直很重视培养职业精神,当默克尔总理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会在内心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敬意。

  主持人:刚刚通过各位的讲述,以及李志仁同学现场拆解和拼装鲁班锁,广大网友对鲁班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网友更多的兴趣。我们一起关注下微博网友有哪些提问。

  网友鸿飞009:鲁班锁确实很有创意!不知道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还做了哪些有创意的作品?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天现场还摆放了一些学生作品,请赵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

  赵新杰:这件作品是一个铃铛形状的核桃夹子,这是在中德友谊赛上,由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件作品由两个零部件构成,手柄由中国学生完成,铃铛形状的结构由德国学生完成。

  这件作品是一个卡车模型,是由博世力士乐订单班学生通过280学时的实训,纯手工打造完成。

  这件作品是一个大力神杯,在数控机床上操作完成。这一件作品是我们的校标,比较有纪念意义。

  这件相对比较复杂,是一台发动机。我们可以将它点燃、加热后,主轴会高速运转。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教学项目,学生历时半年加工完成。

  主持人:谢谢赵老师。学生中真有不少“能工巧匠”,技术也非常过硬。

  主持人:鲁班在古代是能工巧匠的化身,是一将难求的技术人才。所以我们也愿意把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比作“当代鲁班”,希望他们能够研习一身技艺。这些“当代鲁班”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外企非常受欢迎。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90%以上。这组数据让职业院校从“就业难”以及“用工荒”的社会困境中脱颖而出。李处长,天津职业院校的就业情况是怎样的?

  李力:刚才重温了李克强总理送给默克尔鲁班锁的画面,我作为一名职教人非常骄傲。提到目前职业院校的就业数据和就业质量,我依然感到骄傲与自豪。

  随着天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和运行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例如2013年高职就业率达到96%以上,有一些优秀的职业院校甚至达到了99%的就业率。在就业方面,不仅仅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非常高。职业院校通过与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的订单合作,学生就业状况非常好。从就业半年后的统计数据来看,专业对口率、雇主满意率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

  主持人:请问张院长,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毕业情况如何?

  张兴会: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2年我们院校毕业生是1502人,就业率99.02%;2013届毕业生2119人,就业率是98.97%;2014届毕业生2079人,就业率是99.22%;今年将有毕业生2949人,目前近50%的学生已有就业意向。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一直瞄准大项目、好项目的产业需求。近些年,天津工业、服务业等业态布局非常好,所以对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比如我们与博世力士乐、麦格纳、大火箭、空客都是订单式培养模式,满足了企业需求。

  同时随着天津近些年轨道交通的建设,交通建设方向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比如天津地铁公司、北京铁路局等等。我们院校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供应天津重点项目的技术人才需求。

  主持人:在访谈之前,我们记者走访调查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情况,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视频)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那么职业院校学生在用人单位眼中又有什么优势呢?

  (视频)

  主持人:看到这些,大家应该对职业院校有了一个全面的感受。一方面是全国性就业难,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受到企业热捧,这其中的奥秘有哪些?说到这儿,想必今天在微博上收看我们访谈的网友也会有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有哪些话要说。

  网友“邻家王小niu”问到“我想问问专家们,现在本科生就业都这么难,为啥职业院校的孩子就业好?这两类学生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请问下赵老师,您与学生沟通最密切,最了解学生,您怎样看这一问题?

  赵新杰:其实孩子都是一样的,区别谈不上。我谈一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需要离开家长的呵护,独立完成一件事,这件事包括做一件作品、完成一次演出、完成一次展示、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比如传统的教育,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件事情的答案并不唯一。

  再有,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往往不允许孩子失败,考试必须及格。但是到了社会上、工作中,甚至以后的家庭生活中,经历挫折和失败都再正常不过。因此,职业教育让学生在做具体事的过程中成长。只有学会做事才能学会做人。

  作为老师来说,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授知识,我认为老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提供教学资源,而学习的事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主持人:网友“jiack陈”问到“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职业院校好像在我心里有了新的认识,问一下,职业院校跟普通的本科院校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张院长,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兴会:德国职业院校的教育经验是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职业院校的课程是在实训室里进行的,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培养创新。而普通的本科院校多是课堂教学,职业院校有近50%的比例是实训教学。

  面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刚刚张院长介绍的职业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注重实践的培养,说到这,想问问李志仁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李志仁:当我最初走进中德的时候,我看到课程表上根本没有在教室上的课,多数课都是去车间练习。班级不是很大,是一种小班授课模式,老师非常容易管理。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2至3人一组,完成一个任务。遇到困难,老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总结、发现。我们的理论课、实践课非常多,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多。

  主持人:实践的机会变多了,实践课程内容也多了,待在实训中心的时间也多了。这对你个人而言有哪些收获?

  李志仁:我个人的技能进一步提升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用到实际中了,比如将高中的数学公式现在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我认识到答案不再是通过一张试卷得来的,还可以靠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

  主持人:好,我们接着看网友的问题。网友“白菜花8011”问到“感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工人,现在各个行业发展得都非常快,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电子商务,不知道职业院校是不是也应该多培养一些这样的人才?”

  余祖光:刚才我们举了好多职业教育成果的数据,这些例子是这些年教育部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与经济结构紧密对接的改革成果。

  大家知道人力资源结构基本是金字塔式,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人员很多,如果大家眼光都向金字塔的上端看,无论怎样的教育结构、教学方法都难以实现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职业教育是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一线工作人员是制造业大国的基础。

  不同经济结构有不同的劳动力结构,还有与其对应的劳动力层次和类型。教育也需要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但是两者如何吻合,我们还需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相关性。比如天津产业结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所需的人才与专业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口,就业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是有效性。学校专业对准产业结构,但是学校师资、设备、教学方法不对路,仍然不能实现高就业率。

  三是灵活性。目前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下,劳动力结构在不断变化,时下的教育是很难适应的,必须紧密结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随动能力和灵活性。

  最后是注重整体效果。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和就业的效果需要通过就业结果来看。所以应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对接经济结构。

  主持人:刚刚各位介绍的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但在天津并不是唯一的亮点,天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全国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经过多种探索与尝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接下来要请李处长谈一谈近些年来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

  李力:天津的职业教育发展极具特色。第一,天津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依靠行业办学,院校与企业、市场之间紧密联系,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些年,天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全体职教战线的同仁昼夜奋战,取得一定成绩。

  天津海河教育园是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教育部和天津签署共建协议之后,天津推出8大工程33项计划,这些计划持续推动并已经获得丰硕成果。

  第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户天津。天津和教育部经过协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永久落户天津,目前天津已成功举办了7届,正在着手准备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比赛为学生及学校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第三,天津海河教育园的建设。天津市各级领导对海河教育园建设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从财力投入到相关政策进行多方位支持,入园院校实现持续发展。目前,海河教育园集中了一大批教育资源,其中一期有5所院校入园,4所属于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教育资源实现集约发展。目前园区建设正在向二期、三期工程推进,可以预见到海河教育园未来将有更大发展。

  此外,天津市还做了很多其他工作,例如天津市级示范校建设,天津遴选了高职范围内18所市级示范校和5所专业建设特色校。天津市在“十二五”期间,对此项目给予了非常大的财政投入,目前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在软件建设方面,天津职业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在第一届教育改革成果展中,天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拿到了教学成果特等奖、三项一等奖和若干二等奖。

  主持人:刚刚通过几位嘉宾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天津职业教育创新之路,接下来请教一下余会长,您对天津经验、天津模式如何看?

  余祖光: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国家曾经与各地方政府共建了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领域都有涉及,取得很大成绩。而天津海河教育园作为其中之一,经过5年的改革与创新,升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很多先行先试的举措在全国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天津职业教育成果的取得在于高起点的创新。例如:20多年前中德学院引进德国实训中心项目,由于当时国内教育水平与德国职业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密集度、资金强度等方面困难非常大,但是天津职教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的紧密对接。因此,对于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我非常认可,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推广。

  地方政府重视。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地方政府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非常不容易。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办学主体,这是与普通院校教育不同的地方,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天津做到了。

  紧紧抓住制造业这块“硬骨头”。例如德国在经济发展中重视制造业,成功地在经济危机中凸显了这一优势。紧紧抓住制造业发展这一重点,与天津的产业结构紧密配合,才有了今天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

  重视国际合作。天津职业教育引进国际合作时间早、范围广,而且实现了本土化,办出了中国特色,这一经验很重要。

  目前天津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气候,这一成果与天津的文化氛围有关。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标志着这一领域的成熟。天津的职业教育文化成熟得益于传统的文化传承:从1903年开始,天津出现了现代产业,有著名的天津制造局,生产军火、舰船等等,当时还有对应的职业教育。例如1906年左右天津有了工艺学堂和商业学堂。解放后天津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1958年刘少奇同志在这里半工半读,这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双元制”。因此,天津的职业教育文化有很深的底蕴,希望通过不断继承创新,把天津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对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强。

  主持人:目前对于天津职业教育来说,应该还有一个很有利的发展背景,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部署必然带来人才的流通。张院长,职业院校的发展会迎来哪些机遇?

  张兴会: 8月份,在天津市教委的支持指导下,召开了一次京津冀现代服务业比赛,当时北京市教委和河北省教委领导都来参会,共议现代服务业产教如何协同发展。11月7日,由天津市工信委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教对话会。我认为,随着区域经济、产业集群、新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条的变化,必然会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内涵设计催生新东西。职业院校办学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这也是办学的基本方针,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主持人:机遇和挑战并存,说到机遇可能有一些北京的企业落户天津,对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刚刚张院长提到的这些也正好是我们网友关注的问题,我们微博上一位网友“李静静005”提问,不知道随着京企落户,现在有没有一些企业与天津的职业院校签订定向培养的合同?哪方面的专业比较热门呢?张院长,您那儿有北京企业的合作吗?

  张兴会:我们院校和北京合作的企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航科技公司的一个下属公司,另一个是博世力士乐公司,我们院校与这些企业有5年期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计划。现在也有其他北京企业落户天津,例如长征火箭这些大的工业项目有很多人才的需求。还有空客A330马上投产,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预备人才。总体来讲,北京企业到天津会拉动职业院校变革。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余会长谈谈如何看待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余祖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一项重要举措。经济的区域布局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在自身的需求和供给上发生矛盾。例如北京有一些技术产业发展很好,但是由于城市的定位问题需要向其他省市转移。

  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劳动用工需求大,但是供给不足,此次整合有利于互通有无。

  在城市的发展中,一些高科技产业走向心力,在超大城市聚集,但是一般制造业属于离心力发展,可以从京津等地向河北省等地区转移。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节能环保,这样才能实现地域各得其所地发展。职业院校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是与经济区域布局紧密相连的,需要跟随经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规划需要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变动而变动。

  此外,在生源问题上,职业教育也遭遇一些尴尬,例如直辖市经济条件好、职业教育发展快,但是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本地生源却在减少。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促进生源的流动,减小区域限制。

  主持人:我们刚刚谈到很多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以及职业院校目前的就业情况。由于这些出色的发展成果,让社会上对于职业院校也有了全新认可。张院长,您在这方面可能有自己的感受,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兴会: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淡去,职业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愈加凸显,社会上也开始慢慢接受人人可出彩、人人可成功的现象,不再特别低视职业教育。前些天,一个高考603分的海南考生报考了滨海职业技术学院,这说明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在转变。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明天会非常好,职业教育的优秀人才也会茁壮成长。以中德院校的毕业生来看,大概30%左右的学生对社会贡献度比较大,这30%左右的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精神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剩余的同学也能正确地面对社会和经济转型方方面面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出彩的机会。

  我希望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孩子,要有敬业、乐业的情怀,要有平常心。

  主持人:张院长非常乐观,也说出了对学生的期待和期望。刚刚嘉宾也谈到天津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遇到很多的机遇,目前来讲,可以说职业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部署。余会长,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发展未来有哪些机遇?

  余祖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其实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召开三次关于职教的会议,中央一直很重视职业教育。这次国务院印发的《决定》,有一个很长的任务单,把任务牵头单位完成的时间和具体成果都列出来了,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此次国务院印发《决定》有几个特色:

  突出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水平。

  创新体制。此次《决定》确定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必须与院校紧密结合,提供师生实习位置,提供指导老师等等,明确了企业责任。同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企业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业绩纳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如果切实将这一《决定》落到实处,那么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的职业教育将会迈向更大的台阶。

  主持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部署,可以说对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让大批技能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李处长如何看待对这一政策的落实?

  李力:新世纪以来国家召开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在2014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近期,教育部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同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从教育部到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都作出了积极响应。

  2015年是“十三五”的开始,天津目前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按照国家要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天津正在加紧论证如何结合天津特点构建天津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天津将深入贯彻国发19号文件的要求;其次,将结合天津特点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落地政策,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主持人:接下来问张院长从职业院校方面如何看待国家这一政策,对政策有哪些期待?

  张兴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我们职业院校非常期待新的职教法出台,这些法律出台之后,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关法律引导职业教育新发展。

  从办学方面来看,我期待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企业是“中国制造”升级为“精品制造”的重要平台,企业需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主持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时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李志仁,你是未来一线的技术人才,面对总理的要求和希望,你觉得你应该作出哪些努力?未来有哪些规划?

  李志仁:我想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是我很幸运选择了高职教育。我相信职业院校学生不比任何人差,我希望在高职领域里绽放自己的光彩,用技能武装自己,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主持人:赵老师,您是培养“当代鲁班”的一线教师,您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赵新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且没有任何捷径,这需要所有职教人的修行与修炼。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工作者给予很高的期待,我相信,通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潜心钻研、专心修炼,终会取得胜利的成果。

  主持人:职业院校就是这些技术人才的摇篮,张院长,在提升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您认为职业院校需要进行哪些努力与改革?

  张兴会:通过我在德国的学习与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一些认识。在德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负责任地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的教学方法、班级配置、培训师的配置以及校企合作等软件建设得很好,形成了特色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职业院校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我们一直探究这一培养模式,并力图将其推广。这一模式是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此外,除了课堂内的培养,还需要注重课外培养。现在的90后学生,注意力多在网络游戏等内容,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室,让学生与机床、工具建立感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新的工业、商业形态变化非常快,例如“工业4.0”、“中国经济2025”都描绘了很好的蓝图,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创业能力的提升都将成为高等教育需要承担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主持人:您从自身角度阐释一下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愿景?

  张兴会:德国专家讲过,对职业教育学生要“做减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消化。有一项研究表明,依靠“听”吸收知识的程度是20%左右,依靠“看”吸收知识的程度是30%左右,如果学生动手做,那么将吸收70%到80%。因此整体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构建不好,对孩子的培养会产生很大影响。“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

  对于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如果达到这种目标,未来职业教育、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主持人:职业院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想请问李处长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下,天津未来有哪些规划?如何实现天津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李力:天津职业教育发展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天津市市委书记孙春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孙春兰书记提出职业教育发展“15个要”,对天津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很高的要求。

  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决定》,构建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定位为“领先发展”。

  我认为,天津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两方面:第一,坚持创新发展的路子。天津从职业教育试验区到示范区,在创新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将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创新力度,借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东风破解当下存在的难题;第二,要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够人人尽展其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从而为天津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实现职业教育的“中国梦”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根源。余会长,您怎样看待实现职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作用?

  余祖光:现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扮演了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曾经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工业化中期职业教育是宠儿,在工业化后期职业教育会成为弃婴。现在看来这种判断是错的。在国际上那些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都回归到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回归制造业。因此,我国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一做法增强了职教人的信心。

  对于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我认为,第一要“扬长避短”,将一些短板补上来,例如法律法规建设等。职业教育需要处理好供求各方的关系,通过博弈、利益平衡等形成一个成熟的法律法规。我相信,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第二是关于标准的制定,有一句话叫作“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我们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好,但是相关标准制定跟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标准”缺失,那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和投入都会有影响。

  第三,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最近有几个利好消息,一是农业部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案,行业产业助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交通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的文件,文件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对国务院印发的《决定》的最好响应。

  第四,在教学改革上再下功夫。例如我们现在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的考核与国际水平还有一些区别,我们现在是选拔部分同学去参加比赛,但是德国的比赛是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程度的考核,这两者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第五,注重培养职业精神。李克强总理讲到,我们不仅要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还要培养职业精神。我们在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课程中必须把新的产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教师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技术变化,了解劳动组织变化,了解新的业态变化,带领学生建立新的观念。

  我觉得把这些短板补充完成之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将更加美好。

  主持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在座各位的期待,也是我们广大网友的期待,我们一起看看微博上,网友们有哪些期待?

  网友“牛姐姐的猫”:我一直跟着看这个访谈直播,感觉收获很大。职业教育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职业教育日益壮大,让每一位“当代鲁班”都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让每一位职业院校学生都努力为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网友“余筱嗳”:我也是一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已经工作3年多了。每天工作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线,是我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学生最大的骄傲。我期待着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产品成为国际大牌,也让外国人成为中国品牌的粉丝。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做客我们的节目,与我们一起解读国礼鲁班锁背后的故事。这一把看似平常的鲁班锁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气神儿。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更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的“中国梦”是由我们千千万万个“当代鲁班”的中国梦来构筑的,我们期待通过政府、学校、师生、社会等各方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当代鲁班”,实现李克强总理“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升级的希望与要求,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感谢网友们收看本期节目,下期再见。

上一篇:申请微访谈
下一篇:[焦点访谈]电玩城里的秘密(2010.11.10)"+pindao+"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