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校长王守忠教授访谈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人人人网 2017-01-29 02:51:08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河北衡水学院在升本后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在2016年中国本科大学竞争力总排行榜上,衡水学院名次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列省同类院校中首位。

衡水市主要领导到衡水学院调研科研成果建设情况。

王守忠校长(右一)在董子学院揭牌仪式暨董仲舒高端论坛开幕式上讲话。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衡水学院在升本后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在2016年中国本科大学竞争力总排行榜上,衡水学院名次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列省同类院校中首位。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等教育中,衡水学院是怎样突出重围,完成逆袭的呢?近日,省市多家媒体对衡水学院校长王守忠教授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的摘要。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势在必行

问:王校长,在最近结束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衡水学院是否全票通过?

王守忠:对,是全票通过。反馈意见时,专家组概括了衡水学院评建工作的成绩,即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进学校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向多科型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能够顺利通过评估,得益于衡水学院在转型之初就提出了“立足衡水办大学,服务社会谋发展”的办学方向。

问:在前些天的新闻当中,有这样一则新闻,说衡水学院的博士进驻衡水老白干博士后流动站期间,获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为老白干的酒品质量和产量提高都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持。

王守忠:到目前,我校已经有两批博士从衡水老白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都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还有,我们的师资团队还与河北衡水养元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问:是不是这样一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咱们学院转型发展的一种方式了呢?您能具体地谈一谈吗?

王守忠:衡水学院从1923年建校,由原来的直隶六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2004年升本以后,学校的基本定位就是“立足衡水办大学,服务地方谋发展”。这几年我们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研究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模式。所以,衡水学院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起步比较早,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问:现在教育部在大力地推进地方高校的这种转型。当然,我们大多数学校也认可了这种转型的趋势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怎样转型?往哪个方向去转?好像还仍然是有待破解的难题。衡水学院在这方面是怎样定位的呢?

王守忠:我们首先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方面两方面实现转型。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大家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过去在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都是从学科的角度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所以,培养的人才都是理论型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而现在呢,我们就是把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技术技能培养作为衡水学院在校本科生培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样,既加强了校企合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产业链对接的这种方式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尽快地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技术和技能。

问:那就是说衡水学院的目标是建设一所应用型大学。

王守忠:确切地说,我们提出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问:这一发展目标是在什么形势下提出的呢?

王守忠:建设一所应用型技术大学,是学校在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当中提出的。关于如何推进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广泛地研讨。目前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就要求我们国家一部分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京津冀一体化”等大战略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奇缺,在这种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足的前提下,要求我们地方院校要转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十三五”计划为基础,到2025年把衡水学院建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技术大学。

勇于创新,凝练办学特色

问:转型之后的衡水学院,在办学特色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呢?

王守忠:我们的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第一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在服务地方方面,把地方的需求对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比方说衡水有一个每年一次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这个赛事可以对接我们的体育、管理还有一些相关的专业。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课程实践的培养方案来设计,学生在实习和教师做课程教学的时候也对接了地方的这种需求。还有我们在衡水湖湿地保护过程当中,开发了很多与衡水湖自身相关的校本特色课程,衡水学院这些课程是独一无二的,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其他学校的理论教学所难以达到的。还有,我们的有一些特色课程,如大家都知道的衡水学院的桥牌队,多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智运会和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现在,我校选修桥牌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千多人。我们的口号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业余爱好。还有,我校开展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去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获得了竞赛类唯一一项一等奖。再有,我校依托董仲舒故里的地域优势,成立了海内外首家“董子学院”,开办了“董子讲坛”,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衡水学院则成为了董子思想研究和传承的最高平台等等,这些,都形成了衡水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问:衡水学院的课程设置确实是很有特色,尤其是能够应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还有一些社会资源,比如说衡水湖国际赛事,和培养计划结合在一起,非常的巧妙。人才培养方向转变了,随之人才培养的模式肯定也要改革。那么您能谈一谈衡水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吗?

王守忠:模式的创新呢,我们主要做法就是产、学、研、用相结合。过去产、学、研也一直在提,但是真正把“产、学、研、用”统一在一起的高校,从我们国家五十年代到今天为止,这项工作做得都是很欠缺的。可以说学生的应用技术、技能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与生产环节相脱节,所以就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理论知识很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很弱,创新能力不足等等。根据这种情况,益教、益产、益研、益学、益用成为了我们衡水学院目前深层次的做法,比方说与冀衡化工集团的合作,我们在冀衡化工厂投入了一个实验室,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从学习这门专业开始就进入实验室,理论教学在实验室,操作也在实验室,最后生产的产品就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学生通过实验室学习这门课程,既学到了职业技能也学到了职业规范。

教师队伍是转型发展的基础

问: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除了有一个科学的培养模式之外,还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衡水学院的师资队伍状况如何呢?

王守忠:在教育部评估的时候,专家组对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支师资队伍经过十年评建工作的淬炼,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凝聚效应,形成为一种精神,我们概括为“评建精神”,那就是: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实干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及管理队伍,我校才能够不断地取得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绩。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师资队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问:那就是说衡水学院学校要实现转型,这支师资队伍也要转型,您有什么计划吗?

王守忠:我们的做法是,把我们的老师在生产环节中进行二次锻造、二次训练,培养打造出一支双师型队伍。经过工厂、经过实践所培养的老师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对接起来,自然而然地他就能够在学生的教育中,把生产当中的问题和理论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来培养。我们还跟韩国的圆光大学、光州女子大学,美国的康考迪亚大学,国内的清华、中国传媒这些重点大学都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们的老师进行二次培训,形成了强有力的双师型队伍。

服务社会,将是学校长期的办学方向

问:王校长,最后我们还是回到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这个主题上来。衡水学院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这些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呢?

王守忠:衡水学院在这几年和地方政府的交往,和地方中小微企业的交往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融通方面,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形成了一种对接服务的模式,比方说:与衡水市政府的合作。政府的规划目标就是衡水学院专业设置和发展的目标,在刚刚开始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当中,我们衡水学院的科研成果有很多就成为了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成为了政府的一个智囊机构。在科研方面我们的特色也体现得很清楚,立足衡水首先就要研究衡水,对衡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我们都做了全方位的研究。这几年我们做的专门研究衡水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课题就达好几百项,这样做,企业受益、学校受益、学生受益。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成果出现,比方说:与衡水老白干酒厂、养元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开发了新产品,我们的教师团队研发生产的黑啤、白啤、黄啤等啤酒也得到国家制药总局的高度认可。这说明我们的产学研初见成效,为衡水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将是学校今后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

供稿  闫志勇   刘丽红

上一篇:郑敬淏接受杂志访谈 透露与少女时代成员秀英热恋5年的秘诀是
下一篇:访谈│魔都垃圾分类的态度:“绿色账户”今年计划再覆盖200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