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企业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2317 2024-05-10
原标题:南海裁决前前外长李肇星美国演讲批越南“忘本”评南海“种岛”
当地时间6月23日,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应美国亚洲协会邀请,在纽约发表“北京眼中的南海局势”的演讲。
据美国之音网站6月24日报道,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裁决前夕,李肇星在纽约公开演讲,被问及南海“种岛”问题时,他反问,哪个国家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庄稼,修路?他还批评越南“忘本”,忘记了“抗美援越”,并不点名批评美国,作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想“当领导,想当头”。他再次强调,中国不会接受“不合法、不合理”的仲裁结果。
李肇星在美国亚洲学会访谈现场
李肇星拒绝对仲裁案裁决不利中国后,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做出评论。李肇星表示,不愿意回答假设性的问题,而应该看事情如何发展。
他还强调,菲律宾提出仲裁,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所以不管是什么结果,中国作为一个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作为一个在1945年6月就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作为一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完全有理由,不接受任何裁决。而且中国站在正义一边。
回答“种岛”,哪个国家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庄稼,修路?
报道称,李肇星这样回答中国在南海修建军事设施: “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进行建设,有什么错吗? 哪个国家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庄稼,修路?”
他说,有些人说中国南海的岛礁上有军事设施,是不和平。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有些国家远涉重洋,把军舰和军机派到南海,中国的岛礁水域和上空。这是选择性的失明。
他称那些表示不理解中国一方面宣称希望“和平解决”南海问题, 一方面又在岛礁上实施军事建设的人,“要么假装,要么故意污蔑别人。”
他还说美国自己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处处以《公约》来要求中国的做法令人难以理解。
他引用联合国宪章内容说,不论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联合国本身都不能干涉别国内政,不用说一个成员国去干涉另一个成员国的内政。
他说,国际上出现问题和分歧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或者说通过外交官讨论来解决,而不是通过空军、海军和航空母舰来解决。李肇星请亚洲学会当天在场的学者向政府官员普及这些常识。如果所有人都珍惜和平,和平是可以到来的。
他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完全是和平的,中国从来没有强占任何国家一寸土地,一寸水。
批越南“忘本”
报道称,在演讲问答阶段,有越南人提问,中国到底可以采取什么样行动来展示中国遵守国际法、以“双赢”“合作”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时,李肇星回答说,越南人应该想想越南在面临外来侵略时,为越南作战而牺牲的中国士兵。
“我的老乡孔子说,一个人不能忘本,就是说,你长大了不能忘记养育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变得厉害了,也不要忘记你的老朋友。你现在想干一些事,对别人不利,更应该想起来你过去受到的帮助,这才是好人。”
他引用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的诗句“登山方知登山难,重山之外又重山,重山登到高峰后,万里与图顾盼间。”来形容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他呼吁各国用耐心、时间和诚意来解决问题。
不指名评美国作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当老大”
报道称,李肇星在演讲中还不指名地批评美国只是以南海的安全和自由航行为借口,介入南海。
在被问到中国为什么反对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时,他表示,“航行自由”是有条件的,就是有关各方都要慎重,都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也不能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样就可以避免危险。
他还说,实际上有一件奇怪的事,现在谈这些问题的人,有些政治家或有些学者,可能没有读过联合国宪章,也没有读过海洋法公约的条文。像有的个别国家,从1982年到2016年,这34年来,始终不愿意加入海洋法公约,却要拿着海洋法公约说事儿,我想请问今天在座的学者,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说,中国从来没有派军舰和飞机到美国的领土附近,没有威胁过任何人。
“但是有的国家如果为了威胁别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自己的私利,在离自己家那么远,和南海不接壤的地方来当领导、当头, 当然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也不赞成。”
他说,中国愿意与所有国家一起努力,保证南海正常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
讲述古丝绸之路的和平故事
李肇星还以古丝绸之路举例,讲述习近平主席三年前提出建设新“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厚的历史积淀的。
他说,我上个月去了郑和当年到达的地方,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他最远到达了坦桑尼亚。他在坦桑尼亚的桑格巴尔岛发现一种佐料很好,就带回来献给皇上,后来普及到老百姓。我们把这些佐料带回来,并不是抢的,而是用丝绸和茶叶换的,我们还将其命名为“胡椒”,意思是它是来自远方的。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更长了,是一位中国的大外交家、经济家、农学家,张謇,在公元前139年就来到中亚,用丝绸和茶叶换来了一种作物,西红柿,而且它的命名,意思是,西边来的、红色的、长得像柿子的蔬菜。
他说,今天,世界更小了,是一个地球村,所以我们需要与所有国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