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企业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2317 2024-05-10
张泽石的跌宕人生
◆陈章
1951年5月27日,韩国战俘营里,有位志愿军捂着肚子奔下山去。一个美军看守向天鸣枪后,叫道:停下,再跑你将被射杀!
战俘还在跑——他哪里听得懂英语!
千钧一发之际,战俘营里有人用英语大喊:“别开枪,他是得了痢疾要去大便!”
一句英语救了一命。
这位会说英语的志愿军战俘叫张泽石。
张泽石1929年生于上海。祖父勤劳致富,父母亲都毕业于北平名校,读初中时在教会学校跟那些英美老师学了一口地道的英语,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
当时上清华,周培源讲《原子能与人类未来》,朱自清上《文学概论》课;马约翰下水教游泳,舞蹈老师是戴爱莲;他们的“《共产党宣言》读书会”开在历史系教授吴晗家里,1948年春护校时他在费孝通家里吃饭。1948年6月组织派他到华北军政大学培训。当时聂荣臻听说他来自清华物理系,很高兴;开学典礼上,将他作为学员代表安排坐在主席台上的朱德身边。
这一年,他19岁。可以说,张泽石的人生起点太高了。
但命运充满变数。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泽石报名参加志愿军,被编在60军180师538团,负责采访、编辑、刻印、发送《战斗快报》。
1951年5月,为掩护大部队转移,180师陷入重围。5天5夜激战后,伤亡惨重……当张泽石跌下山崖从痛楚中醒来,已成俘虏。
在送往战俘营之前,张泽石有过一个可以脱身的机会。“前方临时战俘收容所”的布鲁克斯上校欣赏他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他说:“如果你同意到我们第八军司令部去做翻译工作,我们可以解除你的战俘身份,作为我们雇用的文职人员,战争一结束,就送你去美国上大学。”
张泽石拒绝了。“我的人格、自尊心不允许我去当‘汉奸’,那是我当时的认识水平决定的。”
在战俘营,张泽石还利用“总翻译”的身份,与战友们策划了活捉美军准将杜德的“壮举”。此举后来使自己在战俘营里由战俘变成“刑事罪犯”。
以张泽石的表现,本来是大英雄。
回国后,与所有战俘一样,张泽石被视为“变节者”,从肃反、反右到“文革”,每次运动,无一幸免,总被批斗和折磨。
“党籍被开除,军籍也不被承认。所有我的难友都处于那么一种无助的状态。”这是他回国40年后,张泽石著作中的一段话。
1979年6月,张泽石从报上看到第五届全国人大有个提案委员会,里面有他敬仰的巴金、茅盾、冰心等老作家,于是发动全家抄写申诉信。
1980年10月,张泽石终于盼来了“中发(1980)74号”文件《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此时,他泪流满面……
从那时起,国家开始对志愿军战俘重新审查、正确处理。
但另有悲剧发生,张泽石的战友李正文,听说政府来人要他“写份自传,到武装部谈一谈”,以为又是另一轮批斗,竟然服毒自尽。
与其他战俘不一样的是,张泽石由于长寿、思想深邃和文化水平很高,晚年,又大有作为。
1993年,张泽石一本30万字的《战俘手记》,在北京作家手稿推荐展览会上,被哈尔滨个体书商老鞠出资13000元买断。老鞠交了800元送审,结论却是不得出版!老鞠拿回书稿时撂下一句话:“老子就是坐牢也要把书印出来!”审稿员听了忙说:“你真能把这本书印出来,我先买一本!”
老鞠后来真的将该书正式出版,首印3万册,在当年的南京书展上被一抢而光。
“……如果那时有别的会英语的难友答应去美军司令部当翻译,我现在也不会骂他是‘汉奸’,因为他可能对那场战争的看法跟我不同,他应享有选择其人生道路的权利。”
在接受凤凰大视野《志愿军被俘人员讲述当年往事》专栏采访时张泽石说的另一段话:“客观上讲,打那场仗对我们民族是有好处的,第一次改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抗美援朝第二个重要的后果,60年后你来看,因为有抗美援朝,所以就避免了台海这场战争,避免了我们国家再来一次骨肉相残的内战……”
如今,张泽石已经出版著、译共十一部,成为著名作家、2011年感动中国候选人。而1946年他以化学、物理皆为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时,理想是当中国的爱因斯坦。造化真是捉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