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
1132 2025-01-03
人民网上海6月23日电 (周茹芸) 十年前,李磊还是一名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因为喜欢法律,自学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北京某知名律所的青年律师。之后,他曾以律所主任的身份,参与建立多家律师事务所,足迹遍布北上广深以及多个二线城市。丰富的从业经历,给了他足够广阔的视野,也让他看到了法律连接互联网之后的巨大可能。
不想创业的律师不是好老板。相比律师,他更像是一个创业者。2014年10月,他创办的法律服务平台“赢了网”正式上线。如今,在全国已有2万多名专业律师,超过300位法学专家,服务15万多名个人及企业用户,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济南等300多个城市。
赢了网的四人创始团队分别在法律专业领域、律师管理领域、大数据挖掘和系统开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创始人兼CEO李磊拥有10多年法律行业执业和管理经验,总裁张亮曾参与多个国外互联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法律社区发展总监王刚曾任职法官、律师和500强公司法务经理,CTO王俊杰分别在复旦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和博士学位,精通数值算法以及数据挖掘。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互补让赢了网有了更清晰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模式。
要吸引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团队,李磊有自己的秘诀。“领导力的来源,在于你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在6月29日-7月1日的2016年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李磊也将带着他的团队亮相。
远程法律服务,“信任”为王
如果要打官司,你找谁?大多数人都茫然无措。这是一个真实的入口困境。传统线下途径里,用户找律师的方法主要是朋友介绍和找律所。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律师,整个过程耗时长、效率低,痛苦不堪。
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将案源、信息搜索、资讯入口等价值链进行重塑。借助连接人与万物的网络,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得以缓解。
“现在流行远程医疗,但是远程的模式更适合法律。”相比于需要望闻问切的远程医疗,李磊认为,法律的线下见面仅仅解决了信任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赢了网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律师简历标准化评价体系”,赢了网对律师的业务领域、教育背景、执业律所、执业年限、头衔荣誉、著作文章等信息进行核实和打分,转化为数字简历,让用户对律师的资历一目了然。
同时,用户在平台上提交案件后,由律师进行在线竞标,提供法律意见和报价,赢了网法律顾问将按照标准对法律意见进行打分,从而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律师。
对赢了网业务运营客服经理潘维而言,赢了网提供的不仅是高质量的法律咨询、更负责的律师、更透明的报价,在法律服务“送上马”的同时,全程陪护顾问还要“扶一程”。
由于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有限,客服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用户进行案件归类、律师挑选,甚至推进用户和律师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都会跟进。”潘维表示,“很多用户怕和律师沟通,担心有些问题阐述不清楚,这个时候就会由我们代为和律师沟通,所以用户对我们的认可度都很高。”
“低频刚需的法律服务,要想打造线上入口,首先必须打造品牌。”李磊的这一理念在产品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赢得用户体验,是口碑传播的第一步。
律师垂直搜索,专我所专
即使是律师端,传统模式也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
数据统计,中国去年的新增案件多达2000万件,而与此相比,执业律师人数不到30万人,法律服务市场的供给端还远未实现饱和。
然而,对于中小律所的律师而言,由于案源开发经费有限,渠道不稳定,接案能力已经比办案能力更加重要。
来自国内知名律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黄璞虑律师入驻平台一年多,不定期的,他会接到赢了网发来的短信和邮件提醒,通知他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新的案源。此前,他成功竞标了一起关于网页版式设计著作权纠纷的案件。
线下案源过于分散,律师常常因无效咨询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互联网平台则能够持续推送律师感兴趣的案源。
黄璞虑对于赢了网的模式非常认可,在他看来,律师未来一定会向越来越专业化的领域发展,而线上平台能够帮助律师聚焦在细分领域。“未来,律师承接的案源一定会越来越专业细分,但是线下找我的什么案子都有,只有通过线上渠道,我才能对大量案源进行筛选,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黄璞虑表示。
“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催生了大量的新增市场,原本被压抑的法律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平台上的案源确实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在黄璞虑代理的诉讼案件中,一定时期内有将近30%是从赢了网上获得的。
互联网的集聚效应,让赢了网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了大量律师。目前,平台上入驻律师达到2万名,业务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每天线上咨询量达到数千个之多。
使命召唤,让优质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毕博,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目前负责平台的运营。他曾经的职业梦想是在全球最顶级的公司任职。务实严谨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他高中时就为自己做了详尽的人生规划。加入赢了网,为创业放手一搏,是他做过的“唯一冲动的事情”。
不只是毕博,赢了网的技术、市场负责人都是海龟或者业界精英。李磊所期望的,不只是对现有模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法律行业自下而上的创新升级——让优质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传统行业的痛点,让人人请得起律师,人人用得起法律服务。” 他将这种愿景称为“使命召唤”。
创业于他,是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即使今天我们不做了,也会有别人去做,因为这是一个对的事情,一项历史使命,必须有人完成。”
他给予团队最大的自由和完全的信任。哪怕产品和运营是天生的冤家,哪怕三个分管主管天天吵成一团。
“其实有时候我也拼命在压抑自己想要说点什么的欲望。”李磊笑着坦白,“但是不能影响他们的判断。一旦我说了自己的观点,你说他们听我的,还是听自己的?”
记者问李磊,创业的终点在哪里?他说,“人生其实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你通过做成一件事,而越来越接近事情的真相。在这个过程里,你可能会得到荣誉、财富,但那些不是目的。”
“然后,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只能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己。你只有给团队、公司、社会创造了价值,你才有价值。你提供的价值越大,你的价值就越大。”这段独白式的回答,是一位理想主义创业者心中最坚定的信仰。
和医疗的互联网化进程一样,法律的“连网”速度同样缓慢。赢了网上线一年半,小有所成,风口究竟在哪一个转角尚未可知,李磊却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死磕”精神,不急不躁,“法律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而基于这一思路的应用和服务,也将在“上海国际信息消费博览会”上展示的企业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