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
1132 2025-01-03
时下,走进菜农吕兴海家的温室大棚,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蔬菜大棚外,随着翠绿的芹菜一捆捆装上上门收购的车辆,吕兴海又有了1000多元的“进账”,当从菜贩手中接过花花绿绿的钞票时,吕兴海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吕兴海是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光明村最早从事蔬菜大棚种植的菜农之一。现有7座日光温室大棚,总面积10亩。
十年前,吕兴海是还是一名打工族,做过经警、厨师、泥瓦工,每个月钱不少挣,但是大城市消费高,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偶然一次返乡,看到周边的亲朋靠种植蔬菜大棚过上了安逸富裕的日子,让他萌生了建大棚的想法。2002年秋,吕兴海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天公作美,当年净赚了两万多元,让他收获了种菜的第一桶金。2005年,吕兴海投资4万元建起了两座铁架棚。2010年,他又投资8万元,建起了4座温室棚。
吕兴海搞大棚种植,第一看重的是科技。镇上的农技推广站是先进农技和新品种推广中心,隔三差五,吕兴海就到那里去咨询学习,并在自己的大棚内试验新技术、试种新品种,这也让他尝到了甜头。他家的蔬菜因为质量优、产量高,经济效益总比别人家的好。2007年以前,菜农种黄瓜都是用黑南瓜秧做砧木嫁接。他在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白南瓜秧做砧木,黄瓜颜色新、口感好,每斤单价提高了0.3元。秸秆反应堆技术,就是在每年8月棚闲时节,将陈年的玉米秸埋于一尺深的地下,这样既能提高地温,增强渗水性、透气性,秸秆腐烂后还变成了有机肥。技术刚推广时,菜农们都不敢试,吕兴海带头在自家棚里试验,蔬菜产量提高了三四成。现在,吕兴海的大棚里,处处都有新科技,电动喷雾器、电动卷帘机、温湿度控制、地膜微喷……
吕兴海还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他经常把自己试验试种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同村里的菜农们一起分享。在他的带动下,大镇90%以上的大棚户都摒弃了原先的老品种,开始种植产量和品质俱佳的新品种,全镇菜农每年销售收入增加了1000多万元。吕兴海每年的纯收入也达到了10万元。
当记者问到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吕兴海说,现在的日子有苦有乐也有甜,自己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用劳动换来的这一切,让他过上了城里人一般的生活,做为一名为菜农,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