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理想家庭

人人人网 2019-09-17 16:24:34

《三联生活周刊》:理想家庭

喜剧和观众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像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当人们欢笑的时候,内心同时会触发各种复杂的情感,也许这笑声并不那么单纯。

写到现实生活,人们很容易严肃起来。25年前,作为中国首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播出完结,在夹杂着一点点离别感伤的笑声之余,观众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喜剧还可以这样松弛,幽默还可以这样表演,尽管演员在戏中自嘲“胡侃加臭贫”,但是剧中的故事一次次地击中了当时社会的热点和大众的笑点以及旧时的痛点。很多人在这个充满笑声的剧集中,还留意到了穿插的音乐,11首歌曲并没有刻意制造喜剧旋律,反而像是一种情绪的补偿,将温情与生活哲理娓娓道来。

这段凝固了上世纪90年代的岁月,伴随着一种生活气,竟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能给人带来一种抚慰,它描述的并非完美的三代同堂,仔细想想,那户姓贾的人家,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令他们愉悦的事:健康老人没得奖;卫生红旗差点被流动;奖券中了没能去成香港;买台电脑结果让邻居中了1万美元;贾志国先被优化组合,再为了和平拒绝了高收入工作……

喜剧与悲剧之间往往界限不明,稍有错位,便有了别样的理解。贾志国的饰演者杨立新说,喜剧从不塑造英雄。如果它这里边有大人物,一定把大人物拉下神坛,喜剧必须得把台上的人搞得很愚蠢,因为搞得很愚蠢,才像生活,观众才能产生愉悦感。当然这个愉悦感有时候就像优越感的另一面,形成了观众对它俯视的视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牌匾是一种生活姿态向往,可过时的沙发、旧书桌、老式门厅把这“志向”拉回到了现实当中,更现实的是,25年过去,爷爷老傅早已离开,圆圆已近中年。《我爱我家》所描绘的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三代家庭,这与独生子女一代有很大的重合,他们没有上一代人丰富的阅历,更不会早熟,生长的安逸自然容易让他们对于家庭产生依赖;他们还是动画片一代,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善交流,却也渴望交流,《我爱我家》中的对白,是他们理想的沟通蓝本。如果真的要问为什么这部喜剧会持续播了那么多年,或许就是因为它俯瞰到我们每个人的过去。

在“家迷”看来,这里的故事虽不够沉重,但也足够真实,这个有宽度的“家”,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一种精神家园。最后,我们并没有如期看到那个“家迷”期待的“大团圆采访名单”,它可能是几代观众的夙愿,但如同所有的好故事结局,都是夹杂着欢笑或遗憾的。据《三联生活周刊》

上一篇:当代“写马”第一人李景革
下一篇:“滚滚”的主题公园长啥样?熊猫星球项目开工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