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

人人人网 2020-04-06 09:05:45

原标题: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上连国家治理,下接百姓生活。如何顺应群众期待,提升每个人的健康水平?本版特推出系列评论,与大家共话健康。

  ——编 者

  大健康是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我们树立大健康的观念,意味着社会的健康管理需要关口前移,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在刚刚过去的我国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日”,恰如今年的主题“健康中国、你我同行”,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中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刚成立就密集行动,致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在全国各地,太极拳集体展演、五人制足球赛、青少年田径赛……运动成为生活方式,健康成为共同诉求。

  公众的健身热情和健康追求,背后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很多“细节的变化”映照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牛油果、秋葵等营养食品悄然走红,带动“卡路里经济学”;城市马拉松受到热捧、手机APP记录走了多少步,运动社交为生活增加新乐趣;健康心理、快乐人生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人们比以往更关注心理健康……可以说,健康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更安全的食物、更公平可及的体育设施、更优质普惠的医疗服务……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更高诉求,莫不与健康有关。“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更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所谓大健康,应该是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不仅要求疾病治愈,更追求远离“亚健康”的强健体魄,锻造抵御疾病的强大身体素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健康包含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社会转型期,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加剧,加之以往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存在一种羞于谈心理问题的倾向,这些因素都让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升学烦恼、竞争压力、情感孤独……如果人们不能获得足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那么无论在身体健康上投入多少,也难以获得全面的健康。从科学视角看,大脑的神经冲动确实会影响神经体液分泌,人的精神状态影响着身体状态。中医也讲“形神合一”,既要“动以养形”,也要“静以养神”,达到形神兼养、身心俱佳的健康境界。正所谓“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更加注重心理建设、心理健康,才能获得内外兼修的真正健康。

  同时,大健康理念也启示人们,健康也是“管”出来的。从健康管理的链条来看,生病治愈属于最为末端的环节,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则要求我们更多进行健康的源头治理。身体没有疾病只是健康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如果总是感到疲劳乏力、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那么人就很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正因此,大健康不仅要求已病后能够治愈,更意味着增强未病时的预防能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健康管理需要关口前移,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往深层看,树立大健康的观念,涉及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深层调整。从治理来看,政府部门的职责不仅在于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更需要围绕大健康进行综合治理。包括体育锻炼、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都属于大健康的范围,更需要政府部门把健康融入相关政策,形成有效的大健康治理体系。对社会和个人而言,如果说医疗是外生变量,那么健康就是每个人固有的责任。大健康为企业开创了新的健康产业蓝海,同时也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才能形成匹配于大健康的治理格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真正把大健康的观念落实为实际行动,转化为近14亿中国人的强健体魄,我们就能用健康的身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旺盛活力,用健康的体魄支撑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3日 05 版)

(责编:木胜玉、徐前)

上一篇:開啟校園新生活
下一篇:解读懋源璟岳的亿级高定生活:展开生活的全部想象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