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圆满闭幕
897 2024-12-16
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超女等各种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面向全球华人招募一百零八个演员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又热火朝天地拉开了帷幕,一时之间,褒扬者有之,贬斥者有之,不一而足――
中国论文网
“红楼选秀”不是一件坏事
文/李 星
新版《红楼梦》开始大张旗鼓地海选演员的消息传出以后,有不少“红楼迷”发出了忧心忡忡的声音:演员能选对吗?理解能无误吗?制作能精良吗?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首先,《红楼梦》海选调动起了很多少男少女的明星梦,如能在电视台专业人士的策动、引领下,发展成为一档跟去年的“超级女声”一样的娱乐节目,叫好又叫座,出彩又出人,又有什么坏处呢?当下的中国电视业,不是选秀节目太多,而是一味跟风赶浪、攀比附庸的恶俗选秀节目太多,而充满娱乐精神和盎然新意的选秀节目还是太少。
再者,每年中戏和北影招人时,报名者成千上万,惨烈“厮杀”,最终只有少数幸运儿跨进校门。基于这样的高淘汰率,基于一考定江山的偶然性,基于艺术类专业的考试不像数学考试那样具备唯一的正确答案,在90%以上的被淘汰者中,势必包含大量有潜质的失意者。在传统的选才模式下,他们一步行差踏错就前途黯淡,而近年兴起的电视选秀节目,等于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如果通过海选,能选拔出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里马,既是剧组的幸运,也给整个电视剧产业培养了人才。
电视业滚滚向前,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从目前来看,《红楼梦》海选是一个具备成功可能的新生事物。对于这样的探索之举,在它还没有出现明显负面影响的时候,过度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大众文化的后现代文本
文/肖复兴
这是一个媒体左右社会想象的时代,媒体不再仅仅告诉你资讯,而是为你造白日之梦。尽管这样的白日梦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明白,暂短一瞬梦中惊醒之后,不过是一场游戏。但是,人们认同这种游戏色彩,并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样的游戏,这个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了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后现代文本。这个文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原像与镜像矛盾的凸现,一方面在于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的模糊。前者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后者彰显着人们对梦想的渴望。
一部古典的《红楼梦》,便这样和今天的人们迅速而无障碍地链接在了一起,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人都可以被怀疑或被认为是梦中人,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一部《红楼梦》便不再是梦,而成为了生活的真实;《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活在艺术中或活在屏幕上面,或活在学者的权威诠释里,而可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你自己或你自己的影子或你自己的一种选择。只有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才有可能借助我国文化经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为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可能性,将一锅《红楼梦》的百年老汤,重新搅拌出新的味道和滚沸的热气来。
这场红楼选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意义,还在于那么多普通人在选秀过程中,如数家珍般对《红楼梦》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认同。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参与者的简单和浅薄,对于经典《红楼梦》认知的盲点,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实:大众越发理解《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越能提高其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把握和定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典束之高阁保持完整性是没有意义的,经典被利用才有意义。经典的学术研究,只是少数人的事业,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一部《红楼梦》,经过这么多人热情地投入,才会重新演绎并创作出《红楼梦》新版本出来,重拍《红楼梦》,是值得期待的。
少搞点劳民伤财的花架子
文/钟 华
拍一部电视剧弄出这么大动静好像还是头一次,我觉得大可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从参加选秀的人的表情上你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付出了真情的,可是对于其中99%甚至更多的人来说,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个陪衬,最后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是幸运的。这样就会给大多数人一个概念,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只不过是一个撞大运的事而已,和买彩票差不多。
近几年这样的事情很多,还出了一个新名词“海选”,这个词倒是很形象,参加海选的人就像海里的鱼一样,被不被人家捞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好像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选择人才,这不,连2008年奥运会的舵手都用这个方式,我也说不清楚这是好还是不好,只是觉得好像有点浪费。看着动用那么多的力量选择那么少的几个人心里疼,因为我知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还在为生活奔波着,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所以,我还是希望少搞点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不要拍成《流星花园》版的红楼
文/老 李
听说又要重拍《红楼梦》了,正在热火朝天地选秀,我总觉得还是不要重拍了,你看看现在电视里那些古装剧就知道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了,搞不好拍出一个《流星花园》版的红楼,搞出一个花泽类版的贾宝玉,那可真要贻笑大方了。大陆拍电视剧最擅长历史题材,这一点连娱乐业相当成熟的港澳台都服气。现在的大陆娱乐圈正处于转型期,很多东西都不规范,游戏规则正在形成,圈中人大都为了出名重炒作,轻视自身修养,很少有人能潜下心来研究自己的“活儿”。
87年版的《红楼梦》,演员虽然大都不是专业演员,而且没几个闭月羞花的,但是那一代人的创作精神是很难得的,实拍以前半年的封闭学习,学习原著,学习演戏,学习形体,半军事化管理,请周汝昌等红学家讲课,这些做法说明了一种创作态度。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有一种魂,内在的精神内涵,而非华丽的外表,邓婕在她的博客里也有过类似的担忧,她用了浮躁一词来说明自己的担心,我觉得不无道理。这是一个炒作的年代,作秀的年代,不是一个创作的年代,也许我的观点有些极端,我不希望弄出一个“豆腐渣工程”。
红楼选秀:另一种恶搞?
文/ pujiay
《红楼梦》是什么?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博大精深简直可以用中华艺术博物馆来形容,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红学”之说,才会有人穷尽毕生精力去研究;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任何形式的改编都很难接近原著的水平。
选秀是什么?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场乱哄哄的闹剧而已!有人拿钱到处拉票,先投入金钱,出名,然后再去赚钱,纯粹是商业化的炒作,对于和艺术的关系来说,充其量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前有人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现在却是为金钱而艺术,前者是为艺术,后者则只能称为伪艺术了。
用选秀选来的演员去演绎《红楼梦》,这样的演员素质能过关吗?这种把古典名著套上商业化的笼子的做法,无异于把艺术之花放入充满商业化铜臭的染缸里浸泡,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亵渎!他们要的只是吸引公众的眼球,赚足口袋里的银子!
改编名著不是不可,但是对于这种代表了中国文化历史的精品应该慎重,用这种大众娱乐的形式去改编精品更应慎重。在我的眼里,用这种选秀的手段来炒作,弄不好是另一种恶搞!
红楼选秀为了谁?
文/刘 扬
首先,它是挂靠在重拍《红楼梦》上的,是其一个副产品。所以,这次活动从这个角度看与20年前那次海选并无差异。但是细想一下,在当今选秀成风的年代中,这次活动与“超女”等活动大同小异,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其次,这次活动的轰动效应足以超越它的所有前辈,因为红楼的演员实在太多了!所以,这次选秀的报名费收入相当可观,而它的主办者定会赚得盆益钵满!
最后,其所谓重拍的理由是“要让80后不再浮躁,让80后去读古典名著”,但这次活动难道不会使“80后”乃至全社会浮躁吗?我真的不明白,“80后”真的看不懂87版《红楼梦》吗?所以,重拍未必是主办方的本意,他们只不过是借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举办选秀罢了!